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鹏专利>正文

鞍座靠背座两用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7179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鞍座靠背座两用自行车,有普通自行车相同的框形车架,车把与三通管间有多点定位螺丝钉,前车轮是14或16英寸的自行车轮,三通管前有前驱动轴架,架上有前驱动轴,在横梁上有前立柱,前立柱上有水平滑道,滑道上有带滑块的靠背坐椅,中轴上有介链轮,前驱动轴与中轴上的介链轮间有链条传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鞍座和靠背座,可坐在靠背座上脚蹬前驱动轴的脚蹬臂驱动自行车行驶,靠背座可以在滑道上前后滑动,车把高度可调节,满足不同腿长人的需要;也可以把靠背座沿滑道推向后方把鞍座拔上来,骑自行车的人可骑坐在鞍座上,用脚蹬中轴的脚蹬臂驱动自行车行驶,后边的靠背座可以坐另一个人或载物。所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是一种自行车的车座和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普通的自行车有框形车架,车架有横梁,横梁的前端连有三通管,横梁的后端连有立梁,三通管和立梁的下端连有前斜梁,前斜梁连的后端连有后车叉,后车叉的外端与立梁的上端连有后斜梁,三通管中插有前车叉,前车叉的上端有车把,前车叉的下端有前车轮,后车叉上有后车轮,前车轮与后车轮的外径相等,车架中间下部的立梁下端和斜梁相交处有中轴,中轴的两端分别有脚蹬臂,中轴与后车轮轴之间有链轮、链条传动装置,立梁的上端管口连有骑式鞍座,骑式鞍座下方有立管,立管插在立梁的上端管口中并用螺栓固定。这种自行车由于自行车的鞍座是骑式鞍座,脚蹬臂是在鞍座的下方,在驱动自行车运动时,驱动力的反作用力是骑行人的重力,骑行人的身躯无处倚靠,骑坐时不是很舒服,时间长了容易疲劳。为了解决骑自行车时骑行人的身躯无处倚靠、骑坐时不是很舒服、时间长了容易疲劳的问题,中国专利ZL 02 2 69174.X公开了一种“仰卧式健身休闲自行车”,仰卧式健身休闲自行车有车架,车架上有较小的前轮和较大的后轮,在车架的三通管的前部有驱动轴架,驱动轴的两端分别有脚蹬臂,驱动轴与后车轮轴之间有链轮、链条传动装置,由于三通管的前部有前驱动轴,前驱动轴的两端分别有脚蹬臂,为了不影响前车轮的转向,后车轮的外径大于前车轮的外径,前车轮是14或16英寸的自行车轮,车架上有靠背座椅,人可坐在靠背座椅上驱动自行车行走。这种具有靠背座椅的自行车没有骑式鞍座,其靠背座椅是固定在车架上的,只能坐在靠背座椅驱动自行车行走,靠背座椅与脚蹬臂间的距离不能调节,不能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出一种靠背座与脚蹬臂间的距离能调节的具有骑式鞍座和靠背座椅的鞍座靠背座两用自行车本技术是用如下方法实现的。鞍座靠背座两用自行车有框形车架,车架有横梁,横梁的前端连有三通管,横梁的后端连有立梁,三通管和立梁的下端连有前斜梁,前斜梁的后端连有后车叉,后车叉的外端与立梁的上端连有后斜梁,三通管中插有前车叉,前车叉的上端有车把,车把有内外套管,内外套管间有多点定位螺丝钉,前车叉的下端有前车轮,后车叉上有后车轮,前车轮是14或16英寸的自行车轮,车架中间下部的立梁下端和斜梁相交处有中轴,中轴的两端分别有脚蹬臂,中轴与后车轮轴之间有链轮、链条传动装置,立梁的上端管口连有骑式鞍座,骑式鞍座下方有立管,立管插在立梁的上端管口中,在三通管的前部有前驱动轴架,前驱动轴架上有前驱动轴,前驱动轴的两端分别有脚蹬臂,在横梁上有前立柱,前立柱上连有互相平行的两条水平方向的滑道,滑道与后车轮轴间连有后立柱,滑道上连有靠背椅,靠背椅的下方有与滑道相配合的滑块,靠背椅的靠背板是由下靠背板和上靠背板两段铰接相连组成的,座板和靠背板是铰接相连组成的,中轴上有与中轴同轴的介链轮,前驱动轴与中轴上的介链轮间有链轮、链条传动装置。本技术具有鞍座和靠背座,使用时,骑自行车的人可坐在靠背座上,用脚蹬前驱动轴两端的脚蹬臂,驱动自行车行驶,靠背座可以在滑道上前后滑动,用以调节靠背座与脚蹬臂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腿长人的需要;也可以把靠背座沿滑道推向后方把鞍座拔上来,骑自行车的人可骑坐在鞍座上,用脚蹬中轴两端的脚蹬臂,驱动自行车行驶,后边的靠背座可以坐另一个人或载物。用鞍座和靠背座时需伸缩车把的内、外套管,紧固定位螺丝钉,调节车把的高度,适应不同座的需要。所以本技术可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鞍座靠背座两用自行车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拔出鞍座的鞍座靠背座两用自行车的示意图;图3是铰接车架的示意图;图4是图5的A向视图; 图5是电动鞍座靠背座两用自行车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2中,鞍座靠背座两用自行车有框形车架1,车架有横梁2,横梁的前端连有三通管3,横梁的后端连有立梁4,三通管和立梁的下端连有前斜梁5,前斜梁的后端连有后车叉6,后车叉的外端与立梁的上端连有后斜梁7,三通管中插有前车叉8,前车叉的上端有车把9,车把有内外套管24,内外套管间有多点定位螺丝钉26,前车叉的下端有前车轮10,后车叉上有后车轮11,前车轮是14或16英寸的自行车轮,车架中间下部的立梁下端和斜梁相交处有中轴12,中轴的两端分别有脚蹬臂13,中轴与后车轮轴之间有链轮、链条传动装置14,立梁的上端管口连有骑式鞍座15,骑式鞍座下方有立管,立管插在立梁的上端管口中,在三通管的前部有前驱动轴架16,前驱动轴架上有前驱动轴17,前驱动轴的两端分别有脚蹬臂18,在横梁上有前立柱19,前立柱上连有互相平行的两条水平方向的滑道20,滑道与后车轮轴间连有后立柱21,滑道上连有靠背椅22,靠背椅的下方有与滑道相配合的滑块23,中轴上有与中轴同轴的介链轮(图中未画出),前驱动轴与中轴上的介链轮间有链轮、链条传动装置25。为了使靠背座紧凑,靠背座是可折叠靠背座。靠背板是由下靠背板26和上靠背板27两段铰接相连组成的,座板28和靠背板是铰接相连组成的。为了使鞍座靠背座两用自行车方便上下楼,停放时节省地方,鞍座靠背座两用自行车的车架可以是铰接的。图3、图4中,车架的横梁2和前斜梁5的中间分别有铰接点29、30,铰接点有双轴铰链板31,双轴铰链板两边分别有铰接轴32、33。抽出一个铰接轴,本鞍座靠背座两用自行车可以折叠,停放时节省地方;抽出两个铰接轴,本鞍座靠背座两用自行车可以拆分,方便上下楼。为了在行驶时有助力的动力,本鞍座靠背座两用自行车的后车轮轴上可以有自行车自动变速器也可以有助力电机,成为电动鞍座靠背座两用自行车。图5中,鞍座靠背座两用自行车的后车轮上有电机34,车架上有电池及其它控制装置35。自行车自动变速器可以是中国专利ZL 02 2 09850.X公开的变速器产品。权利要求1.一种鞍座靠背座两用自行车,包括有框形车架,车架有横梁,横梁的前端连有三通管,横梁的后端连有立梁,三通管和立梁的下端连有前斜梁,前斜梁的后端连有后车叉,后车叉的外端与立梁的上端连有后斜梁,三通管中插有前车叉,前车叉的上端有车把,前车叉的下端有前车轮,后车叉上有后车轮,前车轮是14或16英寸的自行车轮,车架中间下部的立梁下端和斜梁相交处有中轴,中轴的两端分别有脚蹬臂,中轴与后车轮轴之间有链轮、链条传动装置,立梁的上端管口连有骑式鞍座,骑式鞍座下方有立管,立管插在立梁的上端管口中,在三通管的前部有前驱动轴架,前驱动轴架上有前驱动轴,前驱动轴的两端分别有脚蹬臂,其特征在于车把与三通管间有多点定位螺丝钉,在横梁上有前立柱,前立柱上连有互相平行的两条水平方向的滑道,滑道与后车轮轴间连有后立柱,滑道上连有靠背椅,靠背椅的下方有与滑道相配合的滑块,靠背椅的靠背板是由下靠背板和上靠背板两段铰接相连组成的,座板和靠背板是铰接相连组成的,中轴上有与中轴同轴的介链轮,前驱动轴与中轴上的介链轮间有链轮、链条传动装置。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靠背座两用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的后车轮轴上有助力电机,车架上有电池及其它控制装置。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靠背座两用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的后车轮轴上有自行车自动变速器。4.按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鞍座靠背座两用自行车,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鞍座靠背座两用自行车,包括有框形车架,车架有横梁,横梁的前端连有三通管,横梁的后端连有立梁,三通管和立梁的下端连有前斜梁,前斜梁的后端连有后车叉,后车叉的外端与立梁的上端连有后斜梁,三通管中插有前车叉,前车叉的上端有车把,前车叉的下端有前车轮,后车叉上有后车轮,前车轮是14或16英寸的自行车轮,车架中间下部的立梁下端和斜梁相交处有中轴,中轴的两端分别有脚蹬臂,中轴与后车轮轴之间有链轮、链条传动装置,立梁的上端管口连有骑式鞍座,骑式鞍座下方有立管,立管插在立梁的上端管口中,在三通管的前部有前驱动轴架,前驱动轴架上有前驱动轴,前驱动轴的两端分别有脚蹬臂,其特征在于:车把与三通管间有多点定位螺丝钉,在横梁上有前立柱,前立柱上连有互相平行的两条水平方向的滑道,滑道与后车轮轴间连有后立柱,滑道上连有靠背椅,靠背椅的下方有与滑道相配合的滑块,靠背椅的靠背板是由下靠背板和上靠背板两段铰接相连组成的,座板和靠背板是铰接相连组成的,中轴上有与中轴同轴的介链轮,前驱动轴与中轴上的介链轮间有链轮、链条传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鹏
申请(专利权)人:姚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