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镜用多角度调节扇形手术拉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9121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腔镜用多角度调节扇形手术拉钩,包括尾部调节装置、控制杆、可调节关节和可开合扇叶;所述控制杆包括控制杆外壳、置于外壳内的可旋转调节杆;可开合扇叶尾部由弹性轴承链接在一起,固定在控制杆前端伸出的可旋转调节杆端部;所述控制杆前端伸出的可旋转调节杆为两节并且通过可调节关节连接;所述可调节关节是弹性材料套在两节可旋转调节杆之间,在两节可旋转调节杆相对的端面的后端一侧,位于偏离中心处设有一个受尾部调节装置控制的可伸缩液压控制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传统的扇形手术拉钩存在的不能够使手术视野暴露更加充分、操作难度大,与其他手术器械产生相互干扰的“筷子效应”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临床医学外科手术学领域中使用的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腔镜用多角度调节扇形手术拉钩
技术介绍
目前,腹部腔镜手术时,肝门部位的处理是经常需要的操作,包括急腹症处理、胃部肿瘤手术等。但是由于目前腹腔镜手术器械多为轴节多,管腔细长,操作时经常会产生“筷子”效应,在暴露狭窄部位,尤其是肝门结构时,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使用的扇形举肝器,能牵开肝脏边缘,一定程度的暴露肝门部结构,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穿刺孔位置不佳,操作角度不合适,暴露时仍较为困难,或者腹腔空间狭小时,使用手术拉钩时会干扰其他器械的操作,影响手术进度。目前的扇形手术拉钩存在上述弊端,操作存在一定难度,难以在困难情况下实施暴露,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腔镜用多角度调节扇形手术拉钩,以解决传统的扇形手术拉钩存在的不能够使手术视野暴露更加充分、操作难度大,与其他手术器械产生相互干扰的“筷子效应”等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腔镜用多角度调节扇形手术拉钩,包括尾部调节装置、控制杆、可调节关节和可开合扇叶;所述控制杆包括控制杆外壳、置于外壳内的可旋转调节杆;可开合扇叶尾部由弹性轴承链接在一起,固定在控制杆前端伸出的可旋转调节杆端部,并通过穿过可旋转调节杆的中心调节链调节其开合;所述控制杆前端伸出的可旋转调节杆为两节并且通过可调节关节连接;所述可调节关节是弹性材料套在两节可旋转调节杆之间,在两节可旋转调节杆相对的端面的后端一侧,位于偏离中心处设有一个受尾部调节装置控制的可伸缩液压控制杆;所述尾部调节装置包括旋转调节杆手柄、中心调节链调节端和可伸缩液压控制杆的液压控制端。所述可调节关节包括外层的弹簧材料的包皮管和内层的高张力弹性材料。本技术的优点是:1.实现了腔镜条件下有效的空间暴露,能便捷的牵拉开肝脏、肠管等腹部脏器,为快速手术提供了保障;2.根据手术需要和暴露位置特点,通过调节控制杆实现多角度、多方向的弯曲,有效避免手术过程中不同手术器械交叉妨碍的“筷子效应”现象;3.该装置的使用能够使手术视野暴露更加充分、简化操作难度,为手术医生术中操作提供较大的便利。4.以现有扇形举肝器为基础进行创新,可行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可开合扇叶闭合状态图。图2是本技术的可开合扇叶开放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的可开合扇叶在控制杆弯曲下的开放状态图。图4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前部的剖面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前部弯曲状态的剖面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的控制管弯曲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参见图4、5、6、7所示。一种腔镜用多角度调节扇形手术拉钩,包括尾部调节装置4、控制杆3、可调节关节2和可开合扇叶I ;所述控制杆3包括控制杆外壳、置于外壳内的可旋转调节杆;可开合扇叶尾部由弹性轴承1-1链接在一起,固定在控制杆3前端伸出的可旋转调节杆端部,并通过穿过可旋转调节杆的中心调节链3-1调节其开合;所述控制杆3前端伸出的可旋转调节杆为两节并且通过可调节关节2连接;所述可调节关节2是弹性材料套在两节可旋转调节杆之间,在两节可旋转调节杆相对的端面的后端一侧,位于偏离中心处设有一个受尾部调节装置控制的可伸缩液压控制杆3-2 ;液压控制杆3-2向前推出时,与周围弹性材料的合力,使控制杆3的前端伸出的可旋转调节杆弯曲。所述尾部调节装置包括旋转调节杆手柄4-1、中心调节链调节端3-1和可伸缩液压控制杆的液压控制端4-2。其中扇叶I共有六片,长度5cm,控制杆总长度60cm,可调节关节2位于距离扇叶关节5cm处。参见图1、2、3所示,整体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包括闭合、开放及弯曲开放三个结构状态。可开合扇叶I基本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共有6片扇叶组成,尾部由弹性轴承链1-1接在一起,并可通过中心调节链1-1调节其开合,以便于使用时穿过腹部的穿刺孔。参见图5、6所示。可调节关节2,最外围包绕弹簧状的包皮结构2-1,向内环绕一周高张力的弹性牵拉带2-2,再向内是中心控制杆3-1和液压控制杆3-2,中心控制杆3-1可以进行360°旋转,液压控制杆3-2位于中心控制杆3-1 —侧,当通过尾部调节装置推动液压控制杆3-2时,同时配合周围弹性牵拉带的拉力,前段控制杆会发生一定角度的弯曲。若再旋转中心控制杆3-1,可以实现不同程度向不同方向的弯曲。尾部调节装置,主要包括分别调节控制杆弯曲角度的伸缩液压控制杆的控制端4-2、调节扇叶开合的中心控制杆端和控制杆旋转控制端4-1。所述活动关节距离扇形末端2cm,外围为弹簧圈围绕,便于控制杆扭转。所述控制杆可以向各个方向弯曲0-30°,备不同体型患者使用。所述弯曲通过控制杆内部液压联动装置进行调节。【主权项】1.一种腔镜用多角度调节扇形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包括尾部调节装置、控制杆、可调节关节和可开合扇叶;所述控制杆包括控制杆外壳、置于外壳内的可旋转调节杆;可开合扇叶尾部由弹性轴承链接在一起,固定在控制杆前端伸出的可旋转调节杆端部,并通过穿过可旋转调节杆的中心调节链调节其开合;所述控制杆前端伸出的可旋转调节杆为两节并且通过可调节关节连接;所述可调节关节是弹性材料套在两节可旋转调节杆之间,在两节可旋转调节杆相对的端面的后端一侧,位于偏离中心处设有一个受尾部调节装置控制的可伸缩液压控制杆;所述尾部调节装置包括旋转调节杆手柄、中心调节链调节端和可伸缩液压控制杆的液压控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镜用多角度调节扇形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关节包括外层的弹簧材料的包皮管和内层的高张力弹性材料。【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腔镜用多角度调节扇形手术拉钩,包括尾部调节装置、控制杆、可调节关节和可开合扇叶;所述控制杆包括控制杆外壳、置于外壳内的可旋转调节杆;可开合扇叶尾部由弹性轴承链接在一起,固定在控制杆前端伸出的可旋转调节杆端部;所述控制杆前端伸出的可旋转调节杆为两节并且通过可调节关节连接;所述可调节关节是弹性材料套在两节可旋转调节杆之间,在两节可旋转调节杆相对的端面的后端一侧,位于偏离中心处设有一个受尾部调节装置控制的可伸缩液压控制杆。本技术可以解决传统的扇形手术拉钩存在的不能够使手术视野暴露更加充分、操作难度大,与其他手术器械产生相互干扰的“筷子效应”等技术问题。【IPC分类】A61B17-02【公开号】CN204581374【申请号】CN201520275727【专利技术人】卢灿荣, 崔建新, 申伟松, 李佶阳, 张珂成, 郗洪庆, 卫勃, 陈凛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申请日】2015年4月3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腔镜用多角度调节扇形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包括尾部调节装置、控制杆、可调节关节和可开合扇叶;所述控制杆包括控制杆外壳、置于外壳内的可旋转调节杆;可开合扇叶尾部由弹性轴承链接在一起,固定在控制杆前端伸出的可旋转调节杆端部,并通过穿过可旋转调节杆的中心调节链调节其开合;所述控制杆前端伸出的可旋转调节杆为两节并且通过可调节关节连接;所述可调节关节是弹性材料套在两节可旋转调节杆之间,在两节可旋转调节杆相对的端面的后端一侧,位于偏离中心处设有一个受尾部调节装置控制的可伸缩液压控制杆;所述尾部调节装置包括旋转调节杆手柄、中心调节链调节端和可伸缩液压控制杆的液压控制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灿荣崔建新申伟松李佶阳张珂成郗洪庆卫勃陈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