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6218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座电连接器,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对接,其包括壳体、上插入组件、中插入组件和下插入组件,所述上插入组件包括上排导电端子,所述中插入组件包括金属屏蔽片,所述下插入组件包括下排导电端子,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和/或下排导电端子缺少至少一根接地端子;所述金属屏蔽片对应插头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至少一接地部,该接地部是自金属屏蔽片向上或向下凸起形成的板状结构,所述接地部与金属屏蔽片一体成型。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插座电连接器的工艺简单、成本低、可大规模量产且可以改善在传输高速信号时产生的谐振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高速传输资料的插座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信号传输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对连接器高频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一代的USB 3.1标准对传输速度要求高达20 Gbps,为了满足高速传输要求,连接器的结构必须有新的突破才能保证信号传输的可靠与稳定性。在高频连接器行业,例如USB连接器、HDMI连接器、Display Port连接器等高速连接器行业,随着对传输速度的更高的要求,谐振点的问题更加突出。为了解决高速传输下的谐振点问题,连接器各大厂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CN 204243365 U公开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端子座及设置在端子座的上、下两排导电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均包括与对接连接器进行对接的接触部,所述导电端子中包括若干接地端子,每一所述接地端子前端均为接触部的自由端,后端为焊接脚,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焊接脚用于插设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与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接地端形成电连接,上、下排对应的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的自由端相互电连接而使得位于上排的所述接地端子与下排对应列的所述接地端子形成电性并联。上述方案是通过上、下排对应的接地端子的接触部的自由端相互电连接,能一定的解决谐振点问题,但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通过焊接、机械连接等方式来实现连接,而且上述方案的连接是永久式连接,工艺复杂、实施成本较高,连接不牢靠,量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可大规模量产且可以改善在传输高速信号时产生的谐振点的插座电连接器。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插座电连接器,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对接,其包括壳体、上插入组件、中插入组件和下插入组件,所述上插入组件包括上排导电端子,所述中插入组件包括金属屏蔽片,所述下插入组件包括下排导电端子,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和/或下排导电端子缺少至少一根接地端子;所述金属屏蔽片对应插头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至少一接地部,该接地部是自金属屏蔽片向上或向下凸起形成的板状结构,所述接地部与金属屏蔽片一体成型。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均缺少接地端子,所述金属屏蔽片对应插头电连接器的上接地端子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的上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一接地部,所述金属屏蔽片对应插头电连接器的下接地端子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的下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二接地部。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缺少接地端子,所述金属屏蔽片对应插头电连接器的上接地端子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的上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一接地部。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缺少接地端子,所述金属屏蔽片对应插头电连接器的下接地端子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的下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二接地部。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每一导电端子包括水平向前延伸超出绝缘本体的对接部、水平向后延伸超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及位于对接部和焊接部之间的主体部;所述金属屏蔽片对应对接部的位置设有所述接地部。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接地部与所述金属屏蔽片处于不同高度的平面;和/或,所述接地部与对接部处于同一高度的水平面上。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金属屏蔽片包括水平延伸的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弯折向下延伸的焊接脚,所述焊接脚位于下绝缘本体的后侧,所述接地部设于所述金属屏蔽片的主体部的前端。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金属屏蔽片向前延伸超出中绝缘本体,且所述金属屏蔽片的两侧设有用于和对接插头连接器配合时起到卡钩作用的缺口。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至少两个焊脚,所述两个焊脚设置为有高度差。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壳上设有前焊脚和后焊脚,所述后焊脚的高度高于所述前焊脚的高度。实施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开创性地将上排导电端子和/或下排导电端子的接地端子去掉,在金属屏蔽片设置接地部,该接地部是自金属屏蔽片向上或向下凸起形成的板状结构,接地部与金属屏蔽片处于不同平面。本技术将接地部取代上排导电端子和/或下排导电端子原本的接地端子,金属屏蔽片与接地部是一体结构,大大改善了金属屏蔽片与接地部的接触,且由于金属屏蔽片是接地的,自然就改善了接地部的接地问题,从而有效改善了电连接器在高速传输过程中产生的谐振点问题。而且,本技术在金属屏蔽片上通过冲压的剪切工艺即可形成接地部,冲压剪切工艺技术成熟,操作简单,冲压剪切形成的接地部为一大致的板状结构,该结构简单,可实施性高,可大规模量产,降低生产成本。其次,所述接地部与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处于同一高度的水平面上,可以保证插座电连接器的接地部与插头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之间接触良好。所述金属屏蔽片对应对接部的位置设有接地部,本技术通过限制接地部设置在金属屏蔽片的位置,可以在保证改善谐振点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成本,简化制作工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插座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所示插座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中插入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图4是图3所示中插入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图5是图1所不金属屏蔽片的不意图;图6是图5所不金属屏蔽片另一视角的不意图;图7是图1所示金属屏蔽片与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组合在一起时的结构图;图8是图7所示金属屏蔽片与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组合在一起时另一视角的结构图;图9是图7所示金属屏蔽片与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组合在一起时的侧视图;图10是图1所示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的结构图;图11是本技术插座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金属屏蔽片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金属屏蔽片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13是图11所示金属屏蔽片与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组合在一起时的结构图;图14是本技术插座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金属屏蔽片的示意图;图15是图14所不金属屏蔽片另一视角的不意图;图16是图14所示金属屏蔽片与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组合在一起时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结合图1-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插座电连接器100的多种实施方式,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00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对接,包括壳体1、上插入组件2、中插入组件3和下插入组件4,所述上插入组件2至少包括上排导电端子21,所述中插入组件3至少包括金属屏蔽片31,所述下插入组件4至少包括下排导电端子41。优选的,所述上插入组件2包括上绝缘本体20及与上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的上排导电端子21,所述中插入组件3包括中绝缘本体30及与中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的金属屏蔽片31,所述下插入组件4包括下绝缘本体40及与下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的下排导电端子41ο所述上排导电端子21和/或下排导电端子41缺少至少一根接地端子。普通USB3.1插座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一般包括12根,其中左右两侧的两根为接地端子,中间的为其他功能的端子。普通USB3.1插头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一般也包括12根,其中左右两侧的两根为接地端子,中间的为其他功能的端子。也就是说,本技术的上排导电端子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座电连接器,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对接,其包括壳体、上插入组件、中插入组件和下插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插入组件包括上排导电端子,所述中插入组件包括金属屏蔽片,所述下插入组件包括下排导电端子,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和/或下排导电端子缺少至少一根接地端子;所述金属屏蔽片对应插头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至少一接地部,该接地部是自金属屏蔽片向上或向下凸起形成的板状结构,所述接地部与金属屏蔽片一体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易平翟重阳张安定程正云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