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轨迹受流器及电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57360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0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轨迹受流器,包括四连杆机构和集电头(5),所述四连杆机构包括底座(1)、上杆(2)、下杆(3)及拉杆(4),所述集电头(5)设于所述上杆(2)的外延端,所述拉杆(4)为弹性拉杆,所述四连杆机构带动所述集电头(5)具有垂直升降行程和横向运动行程,在垂直升降行程内,所述弹性拉杆保持定长,在横向运动行程内,所述弹性拉杆进行伸缩,所述集电头(5)的受流部位在横向运动方向上位于其外侧。该受流器允许停车位置存在较大偏差距离,便于车辆操作,而且在车身发生晃动的情况下仍能保证稳定受流,还具有结构稳定、占用空间小等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设有所述变轨迹受流器的电动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轨迹受流器及电动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快速充电的受电
,特别是用于对储能式电动公交车的超级电容进行快速充电的受流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设有所述受流器的电动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节能、环保等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储能式电动公交车辆应运而生,所谓储能式电动公交车辆是指使用超级电容来存储电能作为动力进行牵引,采用车顶受流器受流及回流,并利用乘客在站台上下车的几十秒的时间内快速完成充电,一次充电可保证储能式电动公交车辆运行至下一站再进行充电,正是由于上述特点,该车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广使用。请参考图1、图2,图1为现有储能式电动公交车充电系统的受流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如图所示,现有储能式电动公交车充电系统的受流器,其整体机构可理解为一组沿车辆纵向安装的四连杆机构,供电轨1'安装于受流器2'(或受电弓)的正上方。由于四连杆机构中各杆件为定长,且杆件长度按一定比例设定,在弹簧或气缸驱动力的作用下,受流器2'的集电头3'可实现近似垂直升降,并在垂直升起一定高度后与正上方供电轨1'接触,实现对车辆受流。这种受流器与其他轨道交通车辆、无轨交通车辆等安装于车顶的受流器(或受电弓)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较为适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当其应用于无轨交通车辆,例如储能公交车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点,现代储能公交车采用普通的橡胶车轮,无轨道导向运行,司乘人员停车误差较大,而上述受流器允许的停车位置横向偏差距离只有200mm左右,对司乘人员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每次充电对车辆进站时的停车位置及停车角度提出了较高要求,较难满足现场使用要求,不仅不利于车辆的操作方便性,还导致了车辆充电不稳定。第二点,由于采用车辆进站,受流器升起与正上方的供电轨接触充电的方式给车辆提供动能,乘客上下车时,车身晃动会导致安装于车顶的受流器一起晃动,如此受流器上的集电头会在供电轨上左右晃动,增加了接触电阻,容易导致受流问题。第三点,为保证集电头在升起后能够与供电轨接触,集电头通常设计成长滑板形式,而过长的集电头会导致结构不稳定。第四点,受流器落下后,会较大的占用车辆顶部空间,甚至超出车体宽度。因此,如何增大受流器允许的停车位置偏差距离,以便于车辆操作,并提高受流的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轨迹受流器。该受流器允许停车位置存在较大偏差距离,便于车辆操作,而且在车身发生晃动的情况下仍能保证稳定受流,还具有结构稳定、占用空间小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所述变轨迹受流器的电动车辆。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轨迹受流器,包括四连杆机构和集电头,所述四连杆机构包括底座、上杆、下杆及拉杆,所述集电头设于所述上杆的外延端,所述拉杆为弹性拉杆,所述四连杆机构带动所述集电头具有垂直升降行程和横向运动行程,在垂直升降行程内,所述弹性拉杆保持定长,在横向运动行程内,所述弹性拉杆进行伸缩,所述集电头的受流部位在横向运动方向上位于其外侧。优选地,所述弹性拉杆的杆身上沿长度方向设有由弹簧形成的弹性伸缩部。优选地,所述弹性拉杆包括相互连接的下拉杆和弹簧,其中所述弹簧位于上端,所述下拉杆位于下端。优选地,所述弹性拉杆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拉杆和弹簧,其中所述上拉杆位于上端,所述弹簧位于下端。优选地,所述弹性拉杆包括相互连接的两段拉杆和一段弹簧,所述拉杆位于两端,所述弹簧位于中间。优选地,所述弹性拉杆包括相互连接的两段弹簧和一段拉杆,所述弹簧位于两端,所述拉杆位于中间。优选地,所述弹性拉杆包括多段交替连接的弹簧和拉杆。优选地,所述弹性拉杆包括两节通过伸缩结构配合的杆段,两所述杆段之间设置弹簧。优选地,所述集电头设有多道电极,且所述电极在其外侧上下间隔平行分布。优选地,所述集电头通过万向轴承安装于所述上杆,其顶部设有防摩擦滚轮。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包括车身、电力驱动系统以及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设有受流器,所述受流器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变轨迹受流器,所述变轨迹受流器垂直于所述车身长度方向安装于车顶。本专利技术将受流器四连杆机构中的拉杆设计为弹性拉杆,同时将集电头的受流部位设计在外侧,从而形成在侧方位进行受电的侧向受流器,工作时,供电轨安装于受流器的侧方位,通过拉杆在运动过程中的长度变化,使集电头的运动分解为垂直升降和横向运动的变轨迹运动,集电头先近似垂直升起到一定高度后(>1500mm),在纵向自由度限制机构的配合下,可继续向外侧水平运动一定距离(>600mm),直至与供电轨接触实现受电功能,在集电头垂直升降过程中拉杆保持定长,在集电头水平运动过程中拉杆近似线性伸长,由于其集电头具有长距离水平运动功能,因此可以增大允许的停车位置偏差距离,便于车辆操作并提高受流的稳定性,特别适用于现代储能式电动公交车。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动车辆设有上述变轨迹受流器,由于所述变轨迹受流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有该变轨迹受流器的电动车辆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储能式电动公交车充电系统的受流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变轨迹受流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变轨迹受流器的起升及横向运动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变轨迹受流器的降落示意图。图1、图2中:供电轨1'受流器2'集电头3'图3至图5中:1.底座2.上杆3.下杆4.拉杆4-1.下拉杆4-2.弹簧5.集电头6.供电轨7.导向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文中的上、下、内、外等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确立的,根据附图的不同,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请参考图3,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变轨迹受流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侧向受流器主要由底座1、上杆2、下杆3、拉杆4和集电头5等构成,其中底座1、上杆2、下杆3和拉杆4形成带动集电头5运动的四连杆机构,下杆3的下端通过转轴与底座1相铰接,上端与上杆2相铰接,拉杆4的下端与底座1相铰接,上端与上杆2尾端的拐臂相铰接,上杆2设计成向外延伸的一端较窄,而另一端较宽的“V”字形框架结构,因此又称为上框架。拉杆4为弹性拉杆,由下拉杆4-1和弹簧4-2对接形成,其中弹簧4-2位于上端,与上杆2相铰接,下拉杆4-1位于下端,与底座1相铰接。当然,根据需要,下拉杆4-1和弹簧4-2的位置也可以互换,即采用倒装的形式。集电头5通过万向轴承安装在上杆2的外延端,集电头5的受流部位位于其横向运动方向的外侧,其用于受流的多道电极在外立面上以上下间隔的方式平行分布,顶部设有防摩擦滚轮。请参考图4,图4为图3所示变轨迹受流器的起升及横向运动示意图。在实际使用时,供电装置安装在充电地点,通常为公交车站台,其供电轨6在车辆上方的侧部竖直安装,多道供电轨6上下间隔平行分布,其排列方式与集电头5电极的排列方式相一致,各供电轨6的长度大于集电头5电极的长度,以便车辆进站时集电头5在前后较大区域内都能与供电轨接触,各供电轨6的宽度可略宽于集电头5电极的宽度,以提高受流的稳定性。导向板7(或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变轨迹受流器及电动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轨迹受流器,包括四连杆机构和集电头(5),所述四连杆机构包括底座(1)、上杆(2)、下杆(3)及拉杆(4),所述集电头(5)设于所述上杆(2)的外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4)为弹性拉杆,所述四连杆机构带动所述集电头(5)具有垂直升降行程和横向运动行程,在垂直升降行程内,所述弹性拉杆保持定长,在横向运动行程内,所述弹性拉杆进行伸缩,所述集电头(5)的受流部位在横向运动方向上位于其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轨迹受流器,包括四连杆机构和集电头(5),所述四连杆机构包括底座(1)、上杆(2)、下杆(3)及拉杆(4),所述集电头(5)设于所述上杆(2)的外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4)为弹性拉杆,所述四连杆机构带动所述集电头(5)具有垂直升降行程和横向运动行程,在垂直升降行程内,所述弹性拉杆保持定长,在横向运动行程内,所述弹性拉杆进行伸缩,所述集电头(5)的受流部位在横向运动方向上位于其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轨迹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拉杆的杆身上沿长度方向设有由弹簧形成的弹性伸缩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轨迹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拉杆包括相互连接的下拉杆(4-1)和弹簧(4-2),其中所述弹簧(4-2)位于上端,所述下拉杆(4-1)位于下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轨迹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拉杆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拉杆和弹簧,其中所述上拉杆位于上端,所述弹簧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索建国张海丰林平杨瀛瑜张彦林杨颖李军冯叶陈敏坚孙宁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