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50177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安装在机柜主体内,包括呈片形的换热芯主体,换热芯主体垂直于机柜主体的底板设置,且换热芯主体的侧部沿机柜主体的横向方向延伸。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换热芯主体呈片形,并沿机柜主体的横向布置,使得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在增大了换热面积的同时减小了风阻,提高了能效比。且该呈片形的换热芯主体垂直于底板,使得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在机柜主体的内部占用的空间相应减小,从而安装有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列间空调的内部空间利用的更加合理,便于具有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列间空调的组装和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房散热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
技术介绍
机房内机柜服务器集成密度越来越高,服务器的发热量越来越大,为了保证高散热密度机房内服务器工作在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下,目前高散热密度机房排热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目前,高散热密度机房的排热可采用列间空调的方式,列间空调布置在两台机柜的中间,实现就近制冷。因其送风传输距离近,无需选用功耗大的大压头风机,也因其靠近热源制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机房内局部热点问题。但是,列间空调的大小基本上限制在一个机柜或者半个机柜的尺寸上。一方面,很难将换热器做大,一般都是将换热器倾斜放置或者采用V型换热器,以此达到增大换热器面积。另一方面,由于换热器倾斜放置或者采用V型换热器,使原本紧张的空间更加加剧,增大了维护的难度,造成气流不畅,风阻增大,风机功耗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安装在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内,包括呈片形的换热芯主体,所述换热芯主体垂直于所述机柜主体的底板设置,且所述换热芯主体的侧部沿所述机柜主体的横向方向延伸。本技术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中,所述换热芯主体沿所述机柜主体的横向方向的横截面满布于所述机柜主体内。本技术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中,还包括冷媒循环系统,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的正面的分液头和第一集管,以及密布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的背面的第一换热管。本技术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中,还包括冷冻水循环系统,所述冷冻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的正面的第二集管和第三集管,以及密布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的背面的第二换热管。本技术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中,所述换热芯主体由沿所述换热芯主体的高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换热芯和第二换热芯构成,所述第一换热芯位于所述第二换热芯的上方。本技术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中,所述第一换热芯和所述第二换热芯之间设置有第一接水盘,所述第二换热芯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接水盘。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列间空调,包括机柜主体、上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所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安装在所述机柜主体内,所述机柜主体内构成有进风腔室、换热腔室和抽风腔室,所述进风腔室、所述换热腔室和所述抽风腔室依次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位于所述换热腔室内,并平行于迎风面放置。本技术的列间空调中,所述机柜主体还包括用于分隔所述进风腔室和所述换热腔室的两根第一中立柱,以及用于分隔所述换热腔室和所述抽风腔室的两根第二中立柱;所述两根第一中立柱和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相互平行,所述两根第一中立柱和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均垂直于所述机柜主体的底板设置。本技术的列间空调中,位于所述机柜主体的一侧的所述第一中立柱和所述第二中立柱之间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侧部固定至所述安装板的内侧面;所述两根第一中立柱和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上均设置有朝所述机柜主体的内部或外部延伸的折边。本技术的列间空调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腔室内的压缩机和控制柜,以及设置在所述抽风腔室内的风机和用于安装所述风机的风机背板;所述风机背板固定在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之间。实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换热芯主体呈片形,并沿机柜主体的横向布置,使得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在增大了换热面积的同时减小了风阻,提高了能效比。且该呈片形的换热芯主体垂直于底板,使得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在机柜主体的内部占用的空间相应减小,从而安装有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列间空调的内部空间利用的更加合理,便于具有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列间空调的组装和维护。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具有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列间空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第一中立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换热芯主体;11、侧部;12、正面;13、背面;14、第一换热芯;15、第二换热芯;16、第一接水盘;2、分液头;3、第一集管;4、第一换热管;5、第二集管;6、第三集管;7、第二换热管;20、机柜主体;21、进风腔室;22、换热腔室;23、抽风腔室;24、第一中立柱;25、第二中立柱;26、底板;27、安装板;28、边立柱;29、横梁;201、折边;30、压缩机;40、控制柜;50、风机;51、风机背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4示出了本技术中的一种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其安装在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20内。该换热器主要适用于机房用的列间空调,但也不排除在常见的其他制冷设备中使用。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通过合理的摆放在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20内,使得列间空调的换热面积增大的同时减少了风阻,从而提高了能效比。并使得列间空调的内部空间利用的更加充分。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具有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列间空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包括呈片形的换热芯主体1。该换热芯主体1垂直于机柜主体20的底板26设置,且换热芯主体1的侧部11沿机柜主体20的横向方向延伸。则相较于常见的将换热器倾斜放置或者采用V型换热器的情况,本技术中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具有不占有机柜主体20的纵向空间的优点,即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能充分利用机柜主体20内的横向空间。具体的,相较于倾斜放置的换热器,本技术中的换热芯主体1沿机柜主体20的横向布置,使得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平行于迎风面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安装在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20)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片形的换热芯主体(1),所述换热芯主体(1)垂直于所述机柜主体(20)的底板(26)设置,且所述换热芯主体(1)的侧部(11)沿所述机柜主体(20)的横向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安装在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20)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片形的换热芯主体(1),所述换热芯主体(1)垂直于所述机柜主体(20)的底板(26)设置,且所述换热芯主体(1)的侧部(11)沿所述机柜主体(20)的横向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主体(1)沿所述机柜主体(20)的横向方向的横截面满布于所述机柜主体(20)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媒循环系统,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1)的正面(12)的分液头(2)和第一集管(3),以及密布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1)的背面(13)的第一换热管(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冻水循环系统,所述冷冻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1)的正面(12)的第二集管(5)和第三集管(6),以及密布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1)的背面(13)的第二换热管(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主体(1)由沿所述换热芯主体(1)的高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换热芯(14)和第二换热芯(15)构成,所述第一换热芯(14)位于所述第二换热芯(15)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芯(14)和所述第二换热芯(15)之间设置有第一接水盘(16),所述第二换热芯(15)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接水盘。
7.一种列间空调,包括机柜主体(20)、以及权利要求1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旭荣胡荣国黄桂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艾特网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