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用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78182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用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组、第二换热器组和第三换热器组,第二换热器组的两端部与第一换热器组和第三换热器组活动连接,且三者呈“U”型设置,每一换热器组包括换热管和套接在换热管上翅片单元,每一换热器组中换热管的入口端和出口端的直径小于其中间段的直径,第二换热器组中的换热管中间段的直径小于第一换热器组和第三换热器组中换热管中间段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换热器通过将三组换热器中的换热管直径变化,同时迎风翅片单元中翅片间距大于背风翅片单元中翅片间距,使得整个换热器的换热系数高,换热性能优良,节能环保,减少铜铝在空调中的使用,降低空调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一种空调用换热器
技术介绍
空调即空气调节,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速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空调一般包括冷源/热源设备、冷热介质输配系统和末端装置等几大部分以及其他辅助设备,而换热器则是冷热介质输配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空调中的换热器通常由铜制换热管和铝制翅片制成,因此空调行业是消耗铜、铝资源较多的行业。为了提高换热效率,换热器中通常使用纯度非常高的铜铝,但近年来,铜铝原材料的价格一直不断攀升,使空调的制造成本也越来越高。同时,由于资源的日益枯竭,全世界主张低碳经济发展,因此空调行业也必须转型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现有技术中,空调的管径换热器通常包括第一换热器组、第二换热器组和第三换热器组,每一换热器组包括多排换热管和套接在换热管上的翅片,且每一换热器组中的换热管直径一致。经研究发现,换热管的直径越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越好。但是对于小管径的换热器,随着换热管内干度增加,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会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因此,如何提高换热器的换热系数,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且节能环保,是本领域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用换热器,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高,换热性能优良,节能环保,减少铜铝在空调中的使用,降低空调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调用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组、第二换热器组和第三换热器组,第二换热器组的两端部与第一换热器组和第三换热器组活动连接,且三者呈“U”型设置,每一换热器组包括换热管和套接在换热管上翅片单元,每一换热器组中换热管的入口端和出口端的直径小于其中间段的直径,第二换热器组中的换热管中间段的直径小于第一换热器组和第三换热器组中换热管中间段的直径。优选地,第二换热器组与第一换热器组的夹角为95°~120°,第二换热器组与第三换热器组的夹角为95°~120°。优选地,第一换热器组中换热管中间段的直径与第三换热器组中换热管中间段的直径一致,这样便于换热器中制冷剂在换热管中的流动,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更优选地,第一换热器组中换热管中间段的直径与第三换热器组中换热管中间段的直径都为7cm。更优选地,第二换热器组中换热管中间段的直径为5cm。优选地,每一换热器组中换热管入口端和出口端的直径一致。更优选地,每一换热器组中换热管入口端和出口端的直径为3.5cm。优选地,每一换热器组中的翅片单元包括迎风翅片单元和背风翅片单元,迎风翅片单元和背风翅片单元分别处于换热管的两侧,迎风翅片单元中翅片的间距大于背风翅片单元的间距,这样在空调运转时,风先经过间距大的迎风翅片单元,再经过间距小的背风翅片单元,使换热器换热均匀,提高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用换热器,该换热器通过将三组换热器中的换热管直径变化,且使每根换热管的入口端和出口端的直径小于其中间段的直径,同时将换热器组的翅片单元中迎风翅片单元中翅片的间距小于背风翅片单元的间距,使得整个换热器的换热系数高,换热性能优良,节能环保,减少铜铝在空调中的使用,降低空调制造成本,因此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用换热器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用换热器中第二换热器组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用换热器中换热管和翅片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图1至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用换热器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该一种空调用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组10、第二换热器组20和第三换热器组30,三者呈“U”型设置,第二换热器组20处于第一换热器组10和第三换热器组30之间,第一换热器组10靠近空调安装墙壁的一侧。第二换热器组20与第一换热器组10和第三换热器组30活动连接,第二换热器组与第一换热器组的夹角α为95°~120°,第二换热器组与第三换热器组的夹角β为95°~120°,随着空调的启动可调节第二换热器组20与第一换热器组10和第三换热器组30之间的位置角度。换热器中的三个换热器组的结构相同,每一换热器组都包括换热管和套接在换热管上翅片单元。每一个换热管都包括入口端、出口端和中间段,入口端和出口端的直径都小于中间段的直径,这样便于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需要指出的是,换热管的入口端指的是起始于换热管的制冷剂入口并向换热管中间部位延伸的一段管路,出口端指的是起始于换热管的制冷剂出口并向换热管中间部位延伸的一段管路,中间段则是指从入口端向出口端延伸的一部分管路。本专利技术中将入口端和出口端的直径减小,增大管内流体的流速,提高两部分的换热系数,从而提高入口端和出口端的换热性能,而中间段较大的直径,能够减少换热器内部阻力,提高单位时间内单位流量的换热量,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如图1至3所示,第一换热器组10包括第一换热管11和第一翅片单元12,第一换热管11具有第一换热管入口端111、第一换热管出口端112和第一换热管中间段113,第一换热管入口端111和第一换热管出口端112的直径都小于第一换热管中间段113的直径,且第一换热管入口端111的直径与第一换热管出口端112的直径一致;第二换热器组20包括第二换热管21和第二翅片单元22,第二换热管21具有第二换热管入口端211、第二换热管出口端212和第二换热管中间段213,第二换热管入口端211和第二换热管出口端212的直径都小于第二换热管中间段213的直径,且第二换热管入口端211的直径与第二换热管出口端212的直径一致;第三换热器组30包括第三换热管31和第三翅片单元32,第三换热管31具有第三换热管入口端311、第三换热管出口端312和第三换热管中间段313,第三换热管入口端311和第三换热管出口端312的直径都小于第三换热管中间段313的直径,且第三换热管入口端311的直径和第三换热管出口端312的直径一致。另外,第二换热器20的第二换热管21中第二换热管中间段213的直径小于第一换热管中间段113和第三换热管中间段313的直径,这样节省铜铝原材料的使用,同时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第一换热管中间段113的直径和第三换热管中间段313的直径一致,这样便于换热器内制冷剂的流通,提高换热效率,同时便于加工整个换热器。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器,将制冷剂的流路分成均匀几个支路,避免制冷剂在出口前就蒸发的缺陷,且制冷剂分流均匀,也使整个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器中第二换热器20中制冷剂在第二换热管管中的流动示意图。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换热管中间段113的直径和第三换热管中间段313的直径都为7cm,第二换热管中间段213的直径为5cm,同时每一换热器组中换热管入口端和出口端的直径为3.5cm,这样整个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每一换热器组都包括有翅片单元(12,22,32),每一换热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组、第二换热器组和第三换热器组,第二换热器组的两端部与第一换热器组和第三换热器组活动连接,且三者呈“U”型设置,每一换热器组包括换热管和套接在换热管上翅片单元,每一换热器组中换热管的入口端和出口端的直径小于其中间段的直径,第二换热器组中的换热管中间段的直径小于第一换热器组和第三换热器组中换热管中间段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组、第二换热器组和第三换热器组,第二换热器组的两端部与第一换热器组和第三换热器组活动连接,且三者呈“U”型设置,每一换热器组包括换热管和套接在换热管上翅片单元,每一换热器组中换热管的入口端和出口端的直径小于其中间段的直径,第二换热器组中的换热管中间段的直径小于第一换热器组和第三换热器组中换热管中间段的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换热器组与第一换热器组的夹角为95°~120°,第二换热器组与第三换热器组的夹角为95°~1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换热器组中换热管中间段的直径与第三换热器组中换热管中间段的直径一致。
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起刘伯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纳百川冷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