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细长形盲孔零件深度测量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48825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8:16
一种用于细长形盲孔零件深度测量的装置,它涉及一种盲孔零件的深度测量装置,以解决普通深度尺,测量批量较大的细长形盲孔零件深度时,效率低,测量范围有限,测量成本高的问题,它包括活动杆和滑套,所述活动杆为阶梯式圆柱形杆,活动杆由下至上主要由端部圆柱、过渡圆柱和刻线圆柱组成,端部圆柱、过渡圆柱和刻线圆柱的直径依次递减;所述的滑套由下至上依次由同轴设置并制成一体的第一圆柱、第二圆柱和第三圆柱构成,滑套的通孔套设在活动杆的刻线圆柱上,刻线圆柱上刻有环形刻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细长形盲孔零件深度的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盲孔零件的深度测量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细长盲孔类零件深度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零件加工批量较大,用常规的深度尺测量,需要读出测量尺寸,对工人的测量水平有一定的要求,测量效率较低,而且深度尺测量范围有限,测量成本较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专用于细长形盲孔零件深度测量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普通深度尺,测量批量较大的细长形盲孔零件深度时,效率低,测量范围有限,测量成本高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用于细长形盲孔零件深度测量的装置。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细长形盲孔零件深度测量的装置包括活动杆和滑套,所述活动杆为阶梯式圆柱形活动杆,活动杆由下至上主要由端部圆柱、过渡圆柱和刻线圆柱组成,端部圆柱、过渡圆柱和刻线圆柱的直径依次递减;所述的滑套由下至上依次由同轴设置并制成一体的第一圆柱、第二圆柱和第三圆柱构成,第一圆柱、第二圆柱和第三圆柱的端面中部设置有同轴的通孔,滑套的通孔套设在活动杆的刻线圆柱上,且滑套能上下移动,第一圆柱的外径小于或等于被测零件的盲孔的内径,第一圆柱的外径小于第二圆柱的外径且第一圆柱的外侧面与第二圆柱的下端面形成止口,第三圆柱的外侧面上加工有长平面,长平面上加工有一个长条开口,长平面上刻有水平设置的上刻线和下刻线,刻线圆柱上刻有环形刻线,上刻线为止口端面距所述端部圆柱的端面为被测零件的盲孔深度最小设计值时与环形刻线平齐的刻线,下刻线为止口的端面距所述端部圆柱的端面为被测零件的盲孔深度最大设计值时与环形刻线平齐的刻线,环形刻线距端部圆柱的下端面距离为被测零件的盲孔深度的设计尺寸中差值与止口的端面至所述长平面中心距离值的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专利技术设计原理在滑套上刻有上刻线和下刻线,两条刻线的距离为细长形零件的盲孔的深度公差,活动杆上刻有一条环形刻线,滑套套在活动杆上,滑套相对活动杆移动,滑套上刻线与活动杆刻线对齐表示达到零件最小深度尺寸,滑套下刻线与活动杆刻线对齐表示达到零件最大深度尺寸,测量零件时,活动杆刻线在滑套两刻线范围内表示该零件深度合格;只通过测量装置上的上刻线和下刻线就可以判定零件的盲孔加工深度是否合格,以提高测量效率,满足批量生产要求。二、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只需用活动杆和滑套,就可以实现对细长形零件盲孔的深度测量,具有测量方便,使用简单,测量范围广,测量成本低,对检验人员技能要求低的优点,测量成本降低了15%。而且,测量效率高,效率提高了20%以上,本专利技术可以大范围应用和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活动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滑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左视图,图6是图4的俯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检测细长形零件的盲孔深度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用于细长形盲孔零件深度测量的装置包括活动杆1和滑套2,所述活动杆1为阶梯式圆柱形活动杆,活动杆1由下至上主要由端部圆柱1-1、过渡圆柱1-2和刻线圆柱1-3组成,端部圆柱1-1、过渡圆柱1-2和刻线圆柱1-3的直径依次递减;所述的滑套2由下至上依次由同轴设置并制成一体的第一圆柱2-1、第二圆柱2-2和第三圆柱2-3构成,第一圆柱2-1、第二圆柱2-2和第三圆柱2-3的端面中部设置有同轴的通孔2-4,滑套2的通孔2-4套设在活动杆1的刻线圆柱1-3上,且滑套2能上下移动,第一圆柱2-1的外径小于或等于被测零件4的盲孔的内径,第一圆柱2-1的外径小于第二圆柱2-2的外径且第一圆柱2-1的外侧面与第二圆柱2-2的下端面形成止口2-4,第三圆柱2-3的外侧面上加工有长平面2-5,长平面2-5上加工有一个长条开口,长平面2-5上刻有水平设置的上刻线2-6和下刻线2-7,刻线圆柱1-3上刻有环形刻线1-4,上刻线2-6为止口端面距所述端部圆柱1-1的端面为被测零件4的盲孔深度最小设计值时与环形刻线1-4平齐的刻线,下刻线2-7为止口2-4的端面距所述端部圆柱1-1的端面为被测零件4的盲孔深度最大设计值时与环形刻线1-4平齐的刻线,环形刻线1-4距端部圆柱1-1的下端面距离为被测零件的盲孔深度的设计尺寸中差值与止口2-4的端面至所述长平面2-5中心距离值的和。本实施方式的活动杆上的环形刻线热处理要求为HRC58-65。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圆柱、第二圆柱和第三圆柱的端面中部设置有同轴的通孔,通孔为等内径的通孔。本实施方式的端部圆柱为了保证与零件充分接触,端部圆柱的下端面要求光滑。本实施方式的被测零件的盲孔深度的设计尺寸中差值是指被测零件的盲孔深度的设计尺寸的最大值与设计尺寸最小值之和的平均值;所述的被测零件为圆柱形零件。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端部圆柱1-1与过度圆柱1-2之间圆弧过渡。如此设置,能节省材料,满足设计要求和实际需要。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活动杆1还包括连接圆柱1-5,连接圆柱1-5与刻线圆柱1-3连接且二者同轴设置。如此设置,便于旋转活动杆,方便使用测量盲孔零件的深度,满足设计要求和实际需要。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图2和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装置还包括手柄3,所述连接圆柱1-5的外侧面上加工有外螺纹,所述手柄3与连接圆柱1-5螺纹连接。如此设置,便于移动活动杆,方便操作。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图2和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手柄3为滚花手柄。如此设置,滚花手柄便于增大与手的摩擦力,方便操作使用。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图2和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滑套2与所述刻线圆柱1-3间隙配合。如此设置,滑套在滑动的同时,便于能精确测量细长形零件的盲孔的深度。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四或五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4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圆柱2-3的外径小于第一圆柱2-1的外径。如此设置,便于滑套的加工制造,方便使用,降低成本。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1、图2和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圆柱2-3的相对的两侧面加工有对称设置的平面2-8。如此设置,便于减轻重量,降低成本。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工作过程活动杆的端部圆柱的下端面与被测零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细长形盲孔零件深度测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活动杆(1)和滑套(2),所述活动杆(1)为阶梯式圆柱形活动杆,活动杆(1)由下至上主要由端部圆柱(1‑1)、过渡圆柱(1‑2)和刻线圆柱(1‑3)组成,端部圆柱(1‑1)、过渡圆柱(1‑2)和刻线圆柱(1‑3)的直径依次递减;所述的滑套(2)由下至上依次由同轴设置并制成一体的第一圆柱(2‑1)、第二圆柱(2‑2)和第三圆柱(2‑3)构成,第一圆柱(2‑1)、第二圆柱(2‑2)和第三圆柱(2‑3)的端面中部设置有同轴的通孔(2‑4),滑套(2)的通孔(2‑4)套设在活动杆(1)的刻线圆柱(1‑3)上,且滑套(2)能上下移动,第一圆柱(2‑1)的外径小于或等于被测零件(4)的盲孔的内径,第一圆柱(2‑1)的外径小于第二圆柱(2‑2)的外径且第一圆柱(2‑1)的外侧面与第二圆柱(2‑2)的下端面形成止口(2‑4),第三圆柱(2‑3)的外侧面上加工有长平面(2‑5),长平面(2‑5)上加工有一个长条开口,长平面(2‑5)上刻有水平设置的上刻线(2‑6)和下刻线(2‑7),刻线圆柱(1‑3)上刻有环形刻线(1‑4),上刻线(2‑6)为止口端面距所述端部圆柱(1‑1)的端面为被测零件4的盲孔深度最小设计值时与环形刻线(1‑4)平齐的刻线,下刻线(2‑7)为止口(2‑4)的端面距所述端部圆柱1‑1的端面为被测零件4的盲孔深度最大设计值时与环形刻线1‑4平齐的刻线,环形刻线(1‑4)距端部圆柱(1‑1)的下端面距离为被测零件的盲孔深度的设计尺寸中差值与止口(2‑4)的端面至所述长平面(2‑5)中心距离值的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细长形盲孔零件深度测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活动杆(1)和滑套
(2),所述活动杆(1)为阶梯式圆柱形活动杆,活动杆(1)由下至上主要由端部圆柱(1-1)、
过渡圆柱(1-2)和刻线圆柱(1-3)组成,端部圆柱(1-1)、过渡圆柱(1-2)和刻线圆柱(1-3)
的直径依次递减;
所述的滑套(2)由下至上依次由同轴设置并制成一体的第一圆柱(2-1)、第二圆柱(2-2)
和第三圆柱(2-3)构成,第一圆柱(2-1)、第二圆柱(2-2)和第三圆柱(2-3)的端面中部
设置有同轴的通孔(2-4),滑套(2)的通孔(2-4)套设在活动杆(1)的刻线圆柱(1-3)
上,且滑套(2)能上下移动,第一圆柱(2-1)的外径小于或等于被测零件(4)的盲孔的内
径,第一圆柱(2-1)的外径小于第二圆柱(2-2)的外径且第一圆柱(2-1)的外侧面与第二
圆柱(2-2)的下端面形成止口(2-4),第三圆柱(2-3)的外侧面上加工有长平面(2-5),
长平面(2-5)上加工有一个长条开口,长平面(2-5)上刻有水平设置的上刻线(2-6)和下
刻线(2-7),刻线圆柱(1-3)上刻有环形刻线(1-4),上刻线(2-6)为止口端面距所述端
部圆柱(1-1)的端面为被测零件4的盲孔深度最小设计值时与环形刻线(1-4)平齐的刻线,
下刻线(2-7)为止口(2-4)的端面距所述端部圆柱1-1的端面为被测零件4的盲孔深度最大
设计值时与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冬刘忠柏李琳赵源东孙梦民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建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