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线到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45474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细间距高速连接器组件的缆线到板连接器。示例性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外壳;设置在外壳中的多个第一触件,其中触件的至少一部分适于端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电迹线处;以及包括多根第一线材的第一缆线。每个第一触件具有用于与配合连接器的对应触件进行电接触的第一配合部分,以及沿外壳底部延伸的第一末端部分,其中第一末端部分适于端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电迹线处。在示例性缆线组件中,第一缆线的每根第一线材端接在不同的第一触件的第一末端部分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说明】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缆线到板连接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背板应用的细间距高速缆线到板连接系统。
技术介绍
在过去十年间,消费类电子设备诸如便携式通信装置和膝上型电脑中趋向于更紧凑、更高速的设计已引起用于将缆线附接到印刷电路板(PCB)的各种低轮廓电连接器的发展。为了满足高速传输的要求,连接器需要被设计以表现超过千兆赫(GHz)频率范围的优异性能。一个重要的设计要求为将连接器中的信号劣化现象减少至足够低的水平,使得信号质量不被不利地影响。同时,应维持其它设计要求,包括连接器部件的机械强度、连接器的足够小的尺寸和高度轮廓,使得连接器可适配指定的空间等。更紧凑、更高速的电子器件的市场趋势现在发展到服务器市场中,在服务器市场中,期望具有能够以与较大常规服务器相同的速度执行的微服务器。常规的服务器可使用具有2_连接间距的背板连接器来将服务器单元联接在一起。与微服务器所期望相比,现有背板连接器的2mm间距要求更大背板PCB。因此,需要用于高速应用的较小的细间距缆线到板连接器以帮助减小背板PCB尺寸,例如以用于微服务器市场。当在宽泛的频率上以高数据传输速率操作时,连接器也应具有改善的信号完整性和性能,以及承受机械应力的改善的机械性能和设计特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缆线到板连接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背板应用的细间距高速缆线到板连接器组件。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外壳、设置在外壳中的多个第一触件以及包括多根第一线材的第一缆线。每个第一触件具有用于与配合连接器的对应触件进行电接触的第一配合部分,以及沿外壳底部延伸的第一末端部分,其中第一末端部分适于端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电迹线处。在示例性缆线组件中,第一缆线的每根第一线材端接在不同的第一触件的第一末端部分处。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外壳;设置在外壳中的多个第一触件和多个第二触件,其中第一触件和/或第二触件的至少一部分适于端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电迹线处;端接在第一触件处的多根第一线材;以及端接在第二触件处的多根第二线材。每个第一触件具有用于与配合连接器的对应触件进行电接触的第一配合部分,以及沿外壳底部延伸的第一末端部分;并且每个第二触件具有用于与配合连接器的对应触件进行电接触的第二配合部分,以及沿外壳底部延伸的第二末端部分,其中第一末端部分和第二末端部分适于端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电迹线处。每根第一线材端接在不同的第一触件的第一末端部分处,并且每根第二线材端接在不同的第二触件的第二末端部分处。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涉及缆线连接器。示例性缆线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多个第一触件以及附接到绝缘外壳的缆线管理器。每个第一触件具有用于与配合连接器的对应触件进行电接触的第一配合部分,以及沿外壳底部延伸的第一末端部分,其中第一末端部分适于端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电迹线处。缆线管理器邻近外壳底部设置并包括多个第一开口和沿相同的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沟槽,每个第一开口对应于不同的第一沟槽并与其成直线以接入多个第一触件的末端部分,以便使设置在每个第一沟槽中的线材与末端部分连接。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缆线到板连接器系统中的缆线管理器。缆线组件具有管理器基部,管理器基部具有中心槽,其中中心槽具有以第一深度设置的第一层段、以第二深度设置的第二层段、以及从第一层段和第二层段延伸的侧壁。多个第一沟槽沿第一层段并且平行于中心槽的侧壁延伸,其中第一沟槽有助于定位多根第一线材。缆线管理器还包括多个第一开口。每个第一开口对应于不同的第一沟槽并且与其对准,以允许每根第一线材与连接器组件中的第一末端部分端接。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本文提到的或附图示出的部件或结构的任何另选形式的组合。然而,将没有明确说明的这些部件或结构的已知等同形式也视为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附图说明】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面的高速缆线到板连接器系统的示意透视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面的示例性缆线到板连接器系统的透视图;图3为图2的缆线到板连接器系统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4A为图2的缆线到板连接器系统的一部分的透视剖面图;图4B为图2的缆线到板连接器系统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5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面的示例性缆线管理器的四个视图;图6A和6B为示出制备将要端接在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高速缆线到板缆线中的缆线的两个视图;图7A-7G为示出缆线与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高速缆线到板缆线的端接过程的七个视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面的另一个示例性高速缆线到板连接器系统的透视图;和图9为图8的缆线到板连接器系统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尽管上述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如在论述中所述,还可以想到其它的实施例。在所有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仅示例性而非限制性地展示了本专利技术。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设想出许多其它的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和原则精神内的修改形式和实施例。附图可未按比例绘制。所有附图使用的类似参考标号表示类似部分。【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参考了形成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附图。附图以举例说明的方式示出了其中可以实践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其它实施例,并且可以进行结构性或逻辑性的改变。因此,下列【具体实施方式】不应从限制的意义上去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为了满足对用于例如服务器应用的新的细间距高速缆线组件的需要,已设计出新的细间距高速缆线到板连接器系统。示例性缆线到板连接器系统包括可与常规细间距板装连接器配合的新的缆线安装连接器。在示例性方面,示例性细间距高速缆线中的线材的间距可以为从约0.3mm至约1.0mm,或优选地从约0.5mm至约0.9mm,这部分地取决于缆线中的线材的直径。当然,示例性缆线连接器和利用本文所述的新的细间距缆线连接器的示例性缆线组件也可适应较大的线材间距。在示例性方面,本专利技术的新高速缆线连接器和所得的缆线到板组件可与现有高速板到板连接器设计兼容,现有高速板到板连接器设计在诸如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的专利合作条约公布W02011/119277和专利合作条约申请US2012/046481中有所描述。通过使示例性缆线到板组件的设计基于常规的高速板到板连接器,确保了新缆线连接器与常规的板装连接器的互相配合性。除本文所述的新的缆线到板连接器系统的较小尺寸外,新的缆线到板缆线系统具有以下优点:装配厂将能够将常规的板装连接器用于多种用途,从而减少必须库存的部件的数目。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高速缆线到板缆线组件50的实例。缆线组件50具有安装在高速缆线20的末端端部上的第一缆线连接器102和第二缆线连接器102’。第一缆线连接器和第二缆线连接器分别与第一板装连接器200和第二板装连接器200’配合。缆线连接器102、102’与板装连接器200、200’的组合分别构成示例性缆线到板连接器系统100、100’。示例性缆线组件可用于互连两个印刷电路板(PCB) 5、5’,而不需要背板连接系统,由此提高具有多个PCB的电子设备的设计灵活性。另选地,缆线组件50可用于互连两件独立的电子设备。示例性缆线组件可提供两个PCB、两件电子设备之间的高速连接或将一件电子设备连接至PCB的高速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缆线到板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多个第一触件,每个第一触件包括:第一配合部分,所述第一配合部分用于与配合连接器的对应触件进行电接触;和第一末端部分,所述第一末端部分沿外壳底部延伸并适于端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电迹线处;和第一缆线,所述第一缆线包括多根第一线材,每根第一线材对应于不同的第一末端部分并端接在所述不同的第一末端部分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云龙S·班德胡林进和
申请(专利权)人:三M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