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青岛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无机球形纳米颗粒聚集体的显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942195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纳米光子学显色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无机球形纳米颗粒聚集体的显色方法,以不同尺寸的纳米球形颗粒为原料,通过填充强吸光度的碳材料以降低纳米颗粒的漫反射光强,从而增大反射光中不同波长的光的光强相对区别度,使得纳米颗粒聚集体显示出不同颜色,具体工艺过程包括液态碳溶胶的制备、填充碳溶胶以引起显色效应和多孔碳导致的显色效应;显色后的材料具有不褪色、不变色、便于观察等优点;该方法设计科学,原理可靠,所用试剂简单,操作工艺简便,条件易控,环境友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光子学显色
,涉及,以不同尺寸的纳米球形颗粒为原料,通过填充强吸光度的碳材料以降低纳米颗粒的漫反射光强,从而增大反射光中不同波长的光的光强相对区别度,使得纳米颗粒聚集体显示出不同颜色。
技术介绍
:在物理学中,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而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作用引起的;根据Mie散射理论可知,当球形的胶体粒子的直径d与光的波长λ相当时会出现Mie共振现象,即散射光中某些波长的光强度被加强而某些波长的光强度被减弱。我们知道,单个纳米颗粒能够散射的光强度非常小,进入人眼中的光通量也非常小导致很难被人眼感知,因此单个的纳米颗粒人眼是无法观察到的;而当大量的纳米颗粒聚集在一起形成块体材料时,其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散射光的光强度会比较大,进入人眼中的光通量也会增多使得人眼能够感知到,即实践中人眼看到的大都是块状的纳米颗粒聚集体。但是,在纳米颗粒聚集成的块体材料的散射光中,由于每种波长的光的光强度都大,而且光遇到块体材料表面的粒子后回被散射,向前散射的光会被块体材料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无机球形纳米颗粒聚集体的显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无机球形纳米颗粒聚集体的间隙中填充不同质量百分比的对光具有强吸收性的碳材料,以实现纳米颗粒聚集体的显色,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液态碳溶胶的制备先将糠醛、间苯二酚、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六亚甲基四胺按照摩尔比为100:200:1:1的比例混合后加入到无水乙醇中,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0‑35%的混合溶液,再将混合溶液在50℃水浴中加热,保持转速300RPM机械搅拌至液体完全变成黑色后终止反应,制成液态的碳溶胶备用;(2)填充碳溶胶以引起显色效应取10‑50ml固相体积分数在5‑10vol.%的直径为200‑1000纳米的球形纳米颗粒的水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延强李勤赵修松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