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行车换档机构的控制索的致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420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所述致动装置(100;200)包括外壳(102;202),所述外壳用于连接自行车的车把(M);绕索套筒(106;206)(K),所述绕索套筒可以在外壳(102;202)中绕装置的主轴线(B)进行角运动;第一驱动机构(112;212),该机构作用在绕索套筒(106;206)上以使它在第一角方向(131;231)上转动;第二驱动机构(118;218),作用在绕索套筒(106;206)上以使它在与第一角方向(131;231)相反的第二角方向(130;30)上转动;还包括分度装置(110、107、108、109、108′、123、125、127;210、270、280、280′、223、275、227),用于以可移动的方式将绕索套筒(106;206)保持在预定角位置上。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分度装置包括第一反作用装置(125;275),所述第一反作用装置在第一方向(131;231)上反作用于绕索套筒(106;206)的转动;还包括不同于第一反作用装置(125;275)的第二反作用装置(127;227),所述第二反作用装置在第二方向(130;230)上反作用于绕索套筒(106;206)的转动。从而实现使得对于增档和减档都可以设置主动的致动的不对称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自行车换档机构的控制索的致动装置。以下说明是关于特别针对具有直把手(通常为山地车的把手)的自行车所设计的装置,但显然本专利技术不依赖于把手的形状以及致动装置的相应结构;因此,本专利技术还能用于具有弯把手的赛车的致动装置。
技术介绍
自行车通常具有两个换档机构,前面一个与曲柄套相连接而后面一个与链轮套相连接。在两种情形下,换档机构都包括变速齿轮传动机构,该变速齿轮传动机构使它在具有不同直径和齿数的齿轮上移动的传动链相啮合,以获得不同的传动比;变速齿轮传动机构,无论是后换档机构还是前换档机构,在通常包覆有套的不可延长的缆索(一般称作波顿软索)施加的牵引作用下在一个方向上移动,并在设置于换档机构本身内的弹簧的弹性回复作用下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通常,由回复弹簧确定的位移所在的方向是链条从较大直径的齿轮到达较小直径的齿轮所经过的方向,即,所谓减档的方向;相反地,控制索的牵引作用发生在所谓的增档方向,在该方向上链条从较小直径的齿轮移动到较大直径的齿轮。须指出的是,在前换档机构中减档对应于通向较低传动比的路径,而在后换档机构中它对应于较高的传动比。换档机构控制索在两个方向上的位移通过通常安装在例如靠近握把处的车把上的致动装置而获得,以便于骑车者操作。按照惯例,靠近左握把有前换档机构控制索的致动装置,而相反的是,在靠近右握把处有后换档机构控制索的致动装置。在致动装置中,通过使在转动零件上缠绕缆索或从转动零件上展开缆索,来致动控制索进行牵引和释放,该转动零件通常被称为为绕索套筒,其转动由骑车者根据换档机构的类型以不同的方式来控制。在典型的结构中,致动装置具有两个不同的棘轮杆,以控制绕索套筒在两个方向上的转动。无论如何,致动装置必须使得转动中的绕索套筒在多个预定角位置保持静止,该多个位置对应于不同的比率所要求的变速齿轮传动机构的不同位置,即,在换档机构的不同齿轮上。因此,前换档机构的致动装置具有相对较少数量的预定角位置(一般为三个),它们对应于曲柄套的不同冠形齿轮上的前变速齿轮传动机构的位置;另一方面,后变速齿轮具有相对较多数量的预定角位置(一般为七至十个),它们对应于不同链轮上的后变速齿轮传动机构的位置。通过所谓分度装置保持在预定位置上,所述分度装置必须保证足够坚固地保持住绕索套筒,使得即使骑行过程中发生碰撞和冲击时也能精确地保持设定的位置,但同时当骑车者致动棘轮杆以改变比率时,也充分变形以便可以从一个位置过渡到另一个位置。基本上,已知两种致动装置,即释放型和主动型装置。在释放型致动装置中,由骑车者施加在适当杆上的物理力致使绕索套筒在缆索的缠绕方向上发生转动,而在相反方向上的转动基本上通过释放绕索套筒并使换档机构上的回复弹簧作用于使缆索从绕索套筒上解绕的方向上而获得,这显然是以受控制的方式进行。因此,在这些装置中,在增档过程中,骑车者必须首先克服分度装置的保持作用,然后克服变速齿轮传动机构的弹簧的回复作用,直到完成换档;另一方面,在减档过程中,骑车者最初仅需克服分度装置的保持作用,而在整个变速过程中都要克服变速齿轮传动机构的弹簧的回复作用。然而,变速齿轮传动机构的弹簧的回复作用来自弹性力,从而按位置而有所不同;特别地,越朝向高档位置就越大,越朝向低档位置就越小(高档和低档并不意味着长或短的比率,而是增档或减档所到达的比率)。这决定了可能会令骑车者讨厌的操作不对称性,尤其对于在类似赛车的苛刻使用条件是不理想的。在GB-A-2012893中描述了一个释放装置的例子。其中,对于增档,通过杆的致动使绕索套筒在缠绕方向上转动。与绕索套筒本身的带齿外表面相啮合的棘轮保持绕索套筒的位置稳定。对于减档,必须致动按钮,该按钮通过与绕索套筒同轴的螺旋弹簧施加的力释放阻塞套的棘轮,使其可以在解绕方向上转动预定角度。按钮的释放使棘轮恢复与绕索套筒的带齿表面相啮合,从而将绕索套筒锁止在新的位置。因此,减档所需力基本上小于增档所需力。为弥补释放型装置的缺点,主动型装置有所改进,其中需要骑车者在整个换档过程中施加主动力,无论是减档还是增档。已知,在同一申请人的专利US 5791195中有主动型装置的例子。在这种装置中,设置有反作用于变速齿轮传动机构的弹簧的回复作用的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的作用与变速齿轮传动机构的弹簧的作用相平衡,以使得,假如没有分度装置而仅有弹性构件和回复弹簧的作用施加在绕索套筒上的话,绕索套筒将设置在中间位置,从而对应于换档机构的中间比率。然而,这一装置不能完全解决该问题。实际上,换档离开中间比率时它会起反作用,而向着中间比率换档时它则起促进作用。从而,存在需要使骑车者对于不同的变速能更均匀地发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了非必需但优选的特征。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自行车换档机构的控制索的致动装置,包括外壳,用于连接在自行车的车把上,绕索套筒,在该外壳中绕装置的主轴线(B)进行角运动,第一驱动机构,其作用在绕索套筒上以使该套筒沿第一角方向转动,第二驱动机构,其作用在绕索套筒上以使该套筒沿与第一角方向相反的第二角方向转动,分度装置,该装置用于以可动的方式将绕索套筒保持在预定角位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度装置包括第一反作用装置,该装置用于在第一方向上反作用于绕索套筒的转动,不同于第一反作用装置的第二反作用装置,该装置用于在第二方向上反作用于绕索套筒的转动。提供安装有反作用装置的分度装置,该分度装置根据绕索套筒转动的方向而有所不同,这使得分度装置的保持作用可以独立于绕索套筒的两个转动方向来校准,并从而更好地平衡换档机构的变速齿轮传动机构的弹簧回复作用。优选地,第一反作用装置以不同于第二反作用装置的方式反作用于绕索套筒的转动。从而,通过分度装置相反方向上的相应不对称作用,更容易平衡致动装置上的变速齿轮传动机构的回复弹簧的明显不对称的影响。优选地,第一或第二反作用装置——且更优选地两者同时——以独立于绕索套筒本身的角位置的方式反作用于套的转动。这样做意味着,反作用装置在低档之间和高档之间都以相同的力反作用于不同的换档;从而,例如,为从第一位置过渡到第二位置时必须克服与从第三位置过渡到第四位置时所必须克服的反作用力相同的反作用力。优选地分度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滚珠,其既与和外壳成一体的固定部件相啮合又与和绕索套筒一体转动的转动部件相啮合;第一反作用装置包括第一反作用弹簧,该弹簧作用于该滚珠上以使其保持在止动位置,以使得固定部件和转动部件一体地转动;第二反作用装置包括第二反作用弹簧,该弹簧作用于滚珠上以使其保持在止动位置。在现有技术中是本质上已知的弹性偏置滚珠的使用使得分度装置的作用特别可靠且确定;使用两个不同的弹簧在两个方向上偏置抵抗绕索套筒的转动的弹簧,使得构成本专利技术基础的反作用装置的差以一种简易方式实现。因此,优选地,与第一反作用弹簧相反,绕索套筒在第一角方向上的转动使滚珠偏离止动位置。优选地,与第二反作用弹簧相反,在第二角方向上的绕索套筒的转动以类似的方式使滚珠偏离止动位置。优选地分度装置包括滚珠承载盘,其安装在外壳中并设置有至少一个径向槽,所述滚珠安装在所述径向槽中,使得滚珠被第一反作用弹簧径向向外推动,槽在滚珠承载盘的至少一侧开口并具有使得滚珠在轴向上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自行车换档机构的控制索(K)的致动装置(100;200),包括:    外壳(102;202),所述外壳用于连接自行车的车把(M),    绕索套筒(106;206),所述绕索套筒可以在外壳(102;202)中绕该装置的主轴线(B)进行角运动,    第一驱动机构(112;212),该驱动机构作用在绕索套筒(106;206)上以使其在第一角方向(131;231)上转动,    第二驱动机构(118;218),该驱动机构作用在绕索套筒(106;206)上以使其在与第一角方向(131;231)相反的第二角方向(130;230)上转动,    分度装置(110、107、108、109、108’、123、125、127;210、270、280、280’、223、275、227),所述分度装置用于以可拆卸的方式将绕索套筒(106;206)保持在预定角位置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度装置包括:    第一反作用装置(125;275),所述第一反作用装置用于在第一方向(131;231)上反作用于绕索套筒(106;206)的转动,    不同于第一反作用装置(125;275)的第二反作用装置(127;227),所述第二反作用装置用于在第二方向(130;230)上反作用于绕索套筒(106;206)的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塞佩达尔普拉马尔科卡亚佐安德列亚德普雷托
申请(专利权)人:坎培诺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