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用托架,连结在用于将链条挂在安装于后轮的后轮毂上的齿数不同的多个链轮中的任意一个上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上,包括:固定在所述后轮毂的轮毂轴上的第一固定部;从所述第一固定部延伸,配置在所述后拨链器的外侧部的外侧,并可连结在所述外侧部上的第一安装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托架,特别是关于连结在用于将链条挂在安装于后轮的后轮毂上的齿数不同的多个链轮中的任意一个上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上的托架。
技术介绍
用于自行车外装变速器的后拨链器用于将链条挂到后轮毂上所安装的多个链轮中的任意一个上。以往的后拨链器具有可自由装卸地固定到车架后端部上的基座部件;将链条导引到多个链轮上的链条导向部件;可动部件及连杆机构(例如参照特许文献1)。基座部件例如通过将螺栓螺纹连接到车架后端部的轮毂轴安装部分下方所形成的螺纹部上,以单悬臂支持在车架后端部上。因此,基座部件从车架进一步朝轴向外方突出。在车架后端部上还形成有用于安装后轮毂的后爪部。链条导向部件具有配置在上下位置的一对滑轮,在把链条卷挂到滑轮上的状态下,将链条导引到链轮的任意一个上。可动部件可围绕与后轮毂的轮毂轴基本平行的轴自由摆动地连接着链条导向部件。相对于可动部件,给链条导向部件沿以张紧状态卷挂链条的方向施力。在将后拨链器安装于车架后端部上的状态下,朝着从轮毂轴方向外方观察时围绕顺时针方向施力。连杆机构将可动部件连接到基座部件上,使可动部件相对于基座部件作相对移动。连杆机构是具有一对连杆的4连杆机构,使可动部件沿轮毂轴方向且朝接近链轮的大致径向外方移动。在连杆机构上卡合有变速线的内缆线。在这样构成的以往的后拨链器中,例如,通过设置在车把上的变速操作部,使内缆线进退,对连杆机构定位,使该连杆机构摆动。借助于该连杆机构的摆动,通过可动部件使链条导向部件相对于链轮移动,把链条导引到链轮的任何一个上。特许文献1参照特开平11-263282号公报(第3页、图2)。在上述以往的后拨链器中,朝轴向外方突出的基座部件以单悬臂支持在车架后端部上。因此,当进行山丘地等艰险的行驶时,基座部件或链条导向部件有可能与石头或树木等接触,使基座部件等的车架安装部分变形或损伤。结果,当车架安装部分损伤时,就有可能发生后拨链器不能正常动作等的不适。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在自行车用后拨链器中,使车架安装部分不易受到损伤及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自行车用托架是连结在用于将链条挂在安装于后轮的后轮毂上的齿数不同的多个链轮中的任意一个上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上的托架,其特征是,包括固定在所述后轮毂的轮毂轴上的第一固定部;从所述第一固定部延伸,配置在所述后拨链器的外侧部的外侧,并可连结在所述外侧部上的第一安装部。本专利技术的自行车用托架的特征是,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所述轮毂轴贯通的固定孔。所述固定部固定到所述车架后端部上所安装的所述后轮毂的轮毂轴上。本专利技术的自行车用托架的特征是,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车架之间隔开间隔地配置,以两端对所述后拨链器进行支持。本专利技术的自行车用托架的特征是,还具备贯通所述后拨链器,拧入所述车架后端部上的安装轴,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所述安装轴可贯通的安装孔。本专利技术的自行车用托架的特征是,还具备托架主体和安装轴,所述托架体具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接触地配置、固定在所述轮毂轴上的第二固定部,和隔着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后拨链器对向配置的第二安装部,并配置在所述后拨链器和所述车架后端部之间,所述安装轴贯通所述后拨链器并拧入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所述安装轴可贯通的安装孔。本专利技术的自行车用托架的特征是,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形成有止转凸起,该止转凸起与所述车架后端部上所形成的宽度可安装所述轮毂轴的安装槽卡合。通过止转凸起与安装槽的配合,可防止托架的转动,从而简化了托架的止转结构。在该后拨链器中,基座部件(或托架)利用安装轴并通过托架(或基座部件)和车架后端部以两端支持。在这种结构中,由于基座部件(或托架)利用安装轴并通过托架(或基座部件)与车架后端部以两端支持,因此,与单悬臂支持到车架后端部上的情况相比较,可牢固地支持基座部件,使托架或基座部件等的车架安装部分不易于受到损伤及变形。另外,由于拨链器固定在轮毂轴和除此之外的位置的两个地方,因此,仅通过固定就能可靠地确定拨链器的姿势,同时能更牢固地固定基座部件、托架及车架后端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用托架(或基座部件)以两端支持基座部件(或托架),所以,与单悬臂支持在车架后端部的情况相比,能牢固地支持托架或基座部件,使托架或基座部件等的车架安装部不易受到损伤或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形式的自行车的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式的后拨链器的正面图。图3是表示其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表示其一部分的剖视侧面局部图。图5是其一部分的剖视正面局部图。图6是其第一摆动限制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7是相当于图4的另一实施形式的图。图8是相当于图3的再一实施形式的图。图9是相当于图2的再一实施形式的图。图10是相当于图4的再一实施形式的图。图11是相当于图4的再一实施形式的图。符号说明1是车架,10是链条,13是变速线,13a是内缆线,13b是外皮,23是变速操作部,27是后拨链器,29是后轮毂,29a、129a是轮毂轴,30是后爪部,30a是安装槽,30b是螺纹孔,31、131、231、431是托架,32、132、332、432是基座部件,33是链条导向部件,34是可动部件,35是连杆机构,36是第一摆动限制机构,36c是缓冲部件,40是第一托架主体,40d是止转凸起,40a是第一固定部,40b是第一安装部,41是第二托架主体,41a是第二固定部,41b是第二安装部,50、150、450是安装轴,53是加强部件,55是受扭螺旋弹簧,60、61是第一及第二连杆机构,62是螺旋弹簧,64是内部卡止部,65是外部卡止部,200是电动定位驱动机构,G1~G8是链轮。具体实施例方式<全体构成> 在图1中,示出了安装有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式的自行车。该自行车包括具有车架主体2和前叉3的车架1;车把部4;前轮5f;后轮5r;将踏板6的旋转传递给后轮5r的驱动部7;前后制动装置8f、8r。车架主体2是具有前三角部分和后三角部分的公知的菱形车架主体,前三角部分具有围绕使前叉3沿斜前方倾斜的轴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到前部的头管15;上管16;下管17及车座管18,后三角部分具有车座撑杆19和链条撑杆20。车座管18上可调整上下位置地安装有车座支柱9a,车座支柱9a上装有车座9。在前叉3的下端部安装有前轮5f。在车座管18的下端部设置有驱动部7,在链条撑杆20的后端部安装有后轮5r。车架主体2的链条撑杆20与车座撑杆19的后端部通过后爪部30连结(参照图3)。如图3及图4所示,在后爪部30上,形成有用于安装后轮毂29的轮毂轴29a的安装槽30a及安装通常的后拨链器用的螺纹孔30b。安装槽30a一般来说从后爪部30的下方朝向斜上方形成。一般来说,螺纹孔30b在后爪部30的后部朝斜下方突出的突出部的端部上形成。另外,为了防止车架1其他部分的损伤或变形,将后爪部30形成为使其刚性比其他部分弱,在损伤或变形的情况下,成为可更换的车架结构,这是公知的。车把部4由车把轴杆21a、嵌合地固定在车把轴杆21a上端的车把杆21b构成。车把轴杆21a嵌合地固定在前叉3的上部。车把杆21b备有左右一对把手22、左右一对变速操作部23及左右一对制动操作部24。驱动部7具有链条10及架设链条10的前后外装变速装置11、12。前外装变速装置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用托架,连结在用于将链条挂在安装于后轮的后轮毂上的齿数不同的多个链轮中的任意一个上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上,其特征是,包括:固定在所述后轮毂的轮毂轴上的第一固定部;从所述第一固定部延伸,配置在所述后拨链器的外侧部的外侧 ,并可连结在所述外侧部上的第一安装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花聪,荒川正之,原宣功,大濑户伸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