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38526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线管。安装至轭(5)的外表面(11a)上的保持器(7)的夹具安装底座(68)包括凹入倾斜面(69),其以此方式倾斜以使得所述凹入倾斜面(69)的径向内侧部分的凹入量大于所述凹入倾斜面(69)的径向外侧部分的凹入量。夹具(8)包括压配合至从轭(5)的外表面(11a)突伸的定位突伸部(14)的外周面的接合孔(72)和弹性地接触定位突伸部(14)的外周面的径向内侧接合部(74)。夹具(8)包括构造为圈形形式并且位于夹具(8)的径向外侧区域处的径向外侧接合部(76)。径向外侧接合部(76)弹性地接触凹入倾斜面(6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线管,其包括将与外部配合端子连接的端子。
技术介绍
例如,KR 20090084753A公开了一种如图13所示的滑阀式控制阀,其具有螺线管致动器(下文中称为螺线管)200。螺线管200逆着复位弹簧120的推动力朝向阀套102的阀芯孔103中的调节螺钉(即,朝向阀芯孔103的开口 )驱动滑阀101,所述滑阀101是滑阀式控制阀的阀元件。螺线管200包括线圈106、定子芯(径向内侧固定芯)107、轭(径向外侧固定芯)108和柱塞109。线圈106围绕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线轴105缠绕。定子芯107构造为圆筒管状形式并且位于线圈106的径向内侧上。轭108构造为圆筒管杯状形式并且位于线圈106的径向外侧上。柱塞109能够在定子芯107内移动。此外,螺线管200包括两个初级端子111、两个次级端子112和保持器113。初级端子111和次级端子112用来将电力供应至线圈106。保持器113具有连接器外壳的功能,外部匹配连接器配合至所述保持器113。初级端子111的每个用作线圈端子(在线圈侧的端子)并且包括内部接头和初级中间接头。每个初级端子111的内部接头结合到形成线圈106的对应的导电体(导线)。每个初级端子111的初级中间接头结合到次级端子112的对应的一个并与之电连接。每个次级端子用作外侧线圈端子并且包括外部接头(音叉式端子部)和次级中间接头。每个次级端子112的外部接头配合至外部匹配连接器的两个外部匹配端子的对应一个的外部接头(外突端子部)。每个次级端子112的次级中间接头例如通过焊接或压接结合到并且电连接至对应初级?而子111的初级中间接头。在螺线管200中,弹性接合件116的从保持器113突伸穿过形成在轭108的底部114中的通孔115的远端部(卡扣配合爪117)卡扣配合至形成在轭108的底部114的内表面中的接合部118以使得保持器113卡扣配合至轭108的底部114的外表面。由于保持器113相对于轭108的底部114的外表面的固定方法是卡扣配合,在弹性接合件116的卡扣配合爪117与底部114的接合部118之间的卡扣配合连接处将出现嘎嘎声(rattling)。在卡扣配合连接处出现嘎嘎声时,每个初级端子111的初级中间接头和对应次级端子112的次级中间接头之间可能出现位置偏差,并且每个次级端子112的外部接头和对应外部匹配端子的外部接头之间也可能出现位置偏差。因此,存在关于实现在初级和次级中间接头处的电连接的所需可靠性和在外部接头处的电连接的所需可靠性的困难。鉴于上述缺点,为了实现在初级和次级端子的初级和次级中间接头处的电连接的所需可靠性和在次级端子和外部匹配端子的外部接头处的电连接的所需可靠性,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已经在之前提出并测试了如图14至图15B所示的线性螺线管(对比示例)。在如图14至图15B所示的对比示例的线性螺线管中,两个端子被使用而代替现有技术螺线管的初级和次级端子,所述两个端子的每个包括在端子中一体地一起形成的内部接头和外部接头。因此,能够省去每个初级端子和对应次级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以及用于在每个初级端子与对应次级端子之间连接的连接操作。在对比示例的线性螺线管中,参考图14,下述方法用作用于将接收和保持上述端子的端子保持器(下文中称为保持器)121固定到轭108的底部114的外表面(保持器安装底座表面119)的固定方法。具体地,在对比示例的线性螺线管中,内侧-外侧连通孔形成在构造为圆筒管杯状形式的轭108的底部114中。此外,端子从轭108的内侧通过底部114的内侧-外侧连通孔突伸到轭108的外侧并且两个定位突伸部122从轭108的底部114的保持器安装底座表面119突伸到轭108的外侧。配合孔124形成在保持器121的两个凸缘123的每个的中央部处。定位突伸部122分别配合至配合孔124中以将保持器121定位在保持器安装底座表面119中预定的位置。此后,由可弹性变形薄金属板制成的夹具125的接合孔126压配合至每个定位突伸部122。具体地,如图15A所示,在将夹具125压配合至对应的定位突伸部122时,压配合载荷施加到夹具125以使得夹具125弹性地接触凸缘123和定位突伸部122。然后,在夹具125压配合至对应的定位突伸部122之后,保持器121的轭接触表面127通过利用夹具125的弹性恢复力而被朝向轭108的底部114推动以使得保持器121的轭接触表面127流体密封地接触轭108的底部114的保持器安装底座表面119。对比示例的线性螺线管具有限制异物侵入功能。具体地,由于保持器121的轭接触表面127流体密封地接触轭108的底部114的外表面,能够限制异物(诸如,导电外来颗粒(颗粒污染物))通过底部114的内侧-外侧连通孔侵入轭108内侧。此外,两个渐缩引导面132形成在两个端子插入孔131的每个中,外部匹配端子的外突端子部通过所述两个端子插入孔131插入保持器121的端子接收室中。因此,在外部匹配连接器配合至保持器121时,外部匹配端子的外突端子部能够容易地分别插入端子接收室中。然而,在对比示例的线性螺线管的情况下,如图15B所示,夹具125可能在夹具125压配合至对应的定位突伸部122之后回弹以至于夹具125可能被提升离开保持器121的对应凸缘123的安装底座表面。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在凸缘123与夹具125之间形成间隙而导致在保持器121的轭接触表面127与轭108的底部114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空隙。从而,可能失去上述的限制异物侵入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线管,其能够通过限制在夹具的压配合之后所述夹具从保持器的提升从而限制来自轭外部的异物通过轭的底部的内侧-外侧连通孔侵入轭的内侧中而有效地维持保持器的轭接触表面流体密封地接触轭的底部的外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螺线管,其包括轭、内侧-外侧连通孔、定位突伸部、多个端子、保持器和夹具。所述轭构造为杯状形式并且与线圈协作形成磁回路。所述内侧-外侧连通孔贯穿轭的底部以在轭的内侧与外侧之间连通。所述定位突伸部从底部的外表面的不同于所述内侧-外侧连通孔的对应部分向外突伸。所述端子从所述轭的内侧通过所述内侧-外侧连通孔突伸到所述轭的外侧以与外部匹配连接器的多个外部匹配端子连接,所述多个外部匹配端子传导电流以给线圈通电。所述保持器安装至底部的外表面上并且闭合所述内侧-外侧连通孔。所述保持器包括端子接收空间和配合孔。所述端子接收空间形成在所述保持器的内侧中以接收和保持所述多个端子。所述定位突伸部配合至所述配合孔中。所述配合孔位于端子接收空间的外侧上。所述夹具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将所述保持器固定到所述底部的所述外表面。所述夹具包括接合孔和径向内侧接合部。所述接合孔压配合至所述定位突伸部的外周面。所述径向内侧接合部构造为圈形的形式并且弹性地接触所述定位突伸部的外周面。所述保持器包括轭接触表面和夹具安装底座。所述轭接触表面构造为圈形的形式并且包围所述多个端子。所述轭接触表面接触所述底部的所述外表面。所述夹具安装底座构造为圈形的形式并且从所述配合孔的周边边缘部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夹具安装底座包括构造为圈形形式的凹入倾斜面并且以下述方式倾斜,即,所述凹入倾斜面的径向内侧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螺线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线管,其包括:轭(5),所述轭(5)构造为杯状形式并且与线圈(1)协作形成磁回路;内侧‑外侧连通孔(13),所述内侧‑外侧连通孔(13)贯穿所述轭(5)的底部(11)以在所述轭(5)的内侧与外侧之间连通;定位突伸部(14),所述定位突伸部(14)从所述底部(11)的外表面(11a)的不同于所述内侧‑外侧连通孔(13)的对应部分向外突伸;多个端子(6),所述多个端子(6)从所述轭(5)的内侧通过所述内侧‑外侧连通孔(13)突伸到所述轭(5)的外侧以与传导电流以给所述线圈(1)通电的外部匹配连接器(90)的多个外部匹配端子(9)连接;安装至所述底部(11)的所述外表面(11a)并且闭合所述内侧‑外侧连通孔(13)的保持器(7),其中,所述保持器(7)包括端子接收空间(150)和配合孔(49),所述端子接收空间(150)形成在所述保持器(7)的内侧以接收和保持所述多个端子(6),所述定位突伸部(14)配合至所述配合孔(49)中,并且所述配合孔(49)位于所述端子接收空间(150)的外侧上;和夹具(8),所述夹具(8)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将所述保持器(7)固定到所述底部(11)的所述外表面(11a),其中:所述夹具(8)包括:压配合至所述定位突伸部(14)的外周面的接合孔(72);和构造为圈形形式并且弹性地接触所述定位突伸部(14)的所述外周面的径向内侧接合部(74);所述保持器(7)包括:构造为圈形形式并且包围所述多个端子(6)的轭接触表面(67),其中所述轭接触表面(67)接触所述底部(11)的所述外表面(11a);和构造为圈形形式并且从所述配合孔(49)的周边边缘部径向向外延伸的夹具安装底座(68);所述夹具安装底座(68)包括凹入倾斜面(69),所述凹入倾斜面(69)构造为圈形形式并且以下述方式倾斜,即,使得所述凹入倾斜面(69)的径向内侧部分的凹入量大于所述凹入倾斜面(69)的径向外侧部分的凹入量,所述凹入倾斜面(69)的所述径向外侧部分定位在所述凹入倾斜面(69)的所述径向内侧部分的径向外侧上;和所述夹具(8)包括构造为圈形形式并且位于所述夹具(8)的径向外侧区域处的径向外侧接合部(76),其中,所述径向外侧接合部(76)弹性地接触所述凹入倾斜面(69)。...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田圭太富田正广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