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用车把杆组装体及自行车用制动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3601 阅读:4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使得能电动控制的拨链器的误变速不易发生。自行车用车把杆组装体(112)具有车把杆主体(112a)、第一变速操作部(120)以及第二变速操作部(121)。第一变速操作部安装于车把杆主体的第一端侧,并能对能电动控制的前拨链器进行变速操作。第二变速操作部安装于车把杆主体的第一端侧,并能对能电动控制的后拨链器进行变速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用车把杆组装体以及能被安装于自行车的车把 杆上的自行车用制动操作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自行车用变速装置,已知有具有前拨链器和后拨链器的外装 变速装置。在这种外装变速装置中,利用前拨链器和后拨链器,使链 条移动到沿轴向并排地安装于曲柄轴上的多个前链轮的某一个和沿轴 向并排地安装于后轮轮毂轴上的多个后链轮的某一个上,而进行变 速。在这种外装变速装置中,以往已知有对可电气控制的拨链器进行 变速操作的变速操作部,该拨链器能通过马达等致动器使链条移动(例 如参照专利文献l)。现有的拨链器的变速操作部设置在下弯(drop)型车把杆两端安 装的制动操作装置的制动托架或制动操作杆上,能对前后拨链器分别 进行调高档和调低档这两个方向的操作。具体地说,变速操作部具有 从中立位置向两个方向摆动的操作杆部件。并且,当使操作杆部件从 中立位置向一个方向摆动时,前后拨链器的某一个进行调高档操作, 而当向另一个方向摆动时,该拨链器进行调低档操作。该变速操作部 设置于左右的制动操作装置上,例如,在从骑乘者看处于左侧的制动 操作装置上,设置前拨链器的调高档和调低档用的前变速操作部,在 右侧的制动操作装置上,设置后拨链器的调高档和调低档用的后变速 操作部。特开2005-238873号公报。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前拨链器和后拨链器的变速操作部左右 分开设置,所以,当需要进行两个拨链器的调低档或调高档时,必须 要操作左右两个变速操作部。这样的操作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难 以理解的操作,存在错误地进行变速操作的危险。另外,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变速操作部设置在制动操作装置 上,所以,在像下弯型车把杆那样具有多个车把杆握持位置的情况下,存在当握住车把杆的某个位置时难以进行变速操作的情况。例如,如 果握住车把杆的比弯曲位置靠末端侧的位置而想要在比赛马上就要冲 刺时调高档,则由于制动操作装置远,而难以操作变速操作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使得对能电动控制的拨链器的变速操作部的 误操作难以发生。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课题在于,使得即使握住车把杆的末端附近也容易 对能电动控制的拨链器进行变速操作。技术方案1的自行车用车把杆组装体,具有车把杆主体、第一 变速操作部和第二变速操作部。第一变速操作部安装于车把杆主体的 第一端侧,并能对能电动控制的前拨链器进行变速操作。第二变速操 作部安装于车把杆主体的第一端侧,并能对能电动控制的后拨链器进 行变速操作。在该车把杆组装体中,若操作第一变速操作部,则能对前拨链器 进行变速操作,而若操作配置于车把杆主体的同一侧的第二变速操作 部,则能对后拨链器进行变速操作。在此,可在车把杆主体的同一侧 对前后拨链器进行变速操作,所以,可以在车把杆主体的同一侧统一 调高档和调低档的变速方向。因此,即使是初学者,也不容易出现对 变速操作部的误操作。技术方案2的自行车用车把杆组装体,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组 装体中,还具有安装于车把杆主体的第一端侧并能进行制动操作的制 动操作装置,第一和第二变速操作部安装于制动操作装置。在此情况 下,由于在制动操作装置上安装两个变速操作部,所以,容易用握住 制动操作装置的手来进行变速操作。技术方案3的自行车用车把杆组装体,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组 装体中,还具有安装于车把杆主体的第一端侧并能进行制动操作的制 动操作装置,第一和第二变速操作部安装于离开制动操作装置的位 置。在此情况下,由于在离开制动操作装置的位置安装两个变速操作 部,所以,即使在离开制动操作装置的位置握住车把杆主体,也容易 进行变速操作。技术方案4的自行车用车把杆组装体,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组 装体中,还具有安装于车把杆主体的第一端侧并能进行制动操作的制 动操作装置,第一和第二变速操作部中的某一个安装于制动操作装置 而另一个安装于离开制动操作装置的位置。在此情况下,容易用握住 制动操作装置的手来操作一个变速操作部,并且也容易用握住车把杆 主体的手来操作另一个变速操作部。技术方案5的自行车用车把杆组装体,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 项所记载的组装体中,第 一变速操作部能进行前拨链器的调高档方向 的变速操作,第二变速操作部能进行后拨链器的调高档方向的变速操 作。在此情况下,由于前后拨链器的变速方向一致,所以不容易出现 错误的变速操作。技术方案6的自行车用车把杆组装体,在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 项所记载的组装体中,第 一变速操作部只能进行前拨链器的调高档方 向的变速操作,第二变速操作部只能进行后拨链器的调高档方向的变 速操作。在此情况下,由于前后拨链器均只能进行调高档方向的变速, 故而,更加难以误操作变速操作部。技术方案7的自行车用车把杆组装体,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组 装体中,制动操作装置具有安装于车把杆主体上的制动托架、以及基 端摆动自如地连接于制动托架的制动操作杆,第一变速操作部设置于 制动托架上,第二变速操作部接近制动操作杆地配置。在该情况下, 当握住制动托架时,容易操作两个变速操作部。技术方案8的自行车用车把杆组装体,在技术方案1至7中任一 项所记载的组装体中,还具有第三变速操作部,安装于车把杆主体 的第二端侧,并能对能电动控制的前拨链器进行变速操作;和第四变 速操作部,安装于车把杆主体的第二端侧,并能对能电动控制的后拨 链器进行变速操作。在此情况下,例如可使第一和笫二变速操作部所 控制的前后拨链器的变速方向统一为调高档或调低档方向中的某一 个,而使第三和第四变速操作部所控制的变速方向统一为其反方向。 也就是说,在车把杆主体的两侧,可分别使前后拨链器的变速方向统技术方案9的自行车用车把杆组装体,在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组 装体中,第三变速操作部能进行前拨链器的调低档方向的变速操作, 第四变速操作部能进行后拨链器的调低档方向的变速操作。在此情况 下,调低档方向的变速操作也可以统一到车把杆主体的同一侧。技术方案io的自行车用车把杆组装体,具有车把杆主体、制动操作装置以及变速操作部。制动操作装置具有安装于车把杆主体的第一 端侧的制动托架、以及基端摆动自如地连接于制动托架的制动操作 杆。变速操作部在车把杆主体的第一端侧末端和制动托架的安装位置 之间安装于车把杆主体上,并能对能电动控制的拨链器进行变速操作。在该车把杆组装体中,由于在车把杆主体的第一端侧末端和制动 托架的安装位置之间将变速操作部安装于车把杆主体,所以,在骑乘 者握在车把杆主体的末端和制动托架的安装位置之间的状态下,可用 其手指指尖来操作变速操作部。为此,如快到终点的冲刺阶段那样, 在握住车把杆主体的末端附近的状态下,也可以操作变速操作部。技术方案11的自行车用车把杆组装体,在技术方案10所记载的组装体中,车把杆主体是具有弯曲部的下弯型车把杆,变速操作部安 装于弯曲部。在此情况下,即使在握住下弯型车把杆主体的末端附近、 即下弯型车把杆下侧的握持部的状态下,也可以操作变速操作部。技术方案12的自行车用车把杆组装体,在技术方案10或11所记 载的组装体中,变速操作部具有固定于车把杆主体的安装部、以及设 置于安装部上的操作部。在此情况下,由于将变速操作部分成安装部 和操作部,所以,容易根据骑乘者的喜好来调整操作部相对于车把杆 主体的位置。技术方案13的自行车用车把杆组装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用车把杆组装体,具有:车把杆主体;第一变速操作部,安装于所述车把杆主体的第一端侧,并能对能电动控制的前拨链器进行变速操作;第二变速操作部,安装于所述车把杆主体的所述第一端侧,并能对能电动控制的后拨链器进行变速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手塚俊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