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向洲专利>正文

踏杆驱动、绳传动、坐立两便微型高速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3497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踏杆驱动、绳传动、坐立两便微型高速自行车,改造现有自行车的总体结构及传动和变速机构,解决现有自行车车体大、重量大、摩擦大及用力死点问题;将脚踏杆转动轴设置在后轮轴之后,在传动滑轮上设置半径不等的同心圆绳槽实施变速,还设有复位滑轮、控制滑轮和联动滑轮,后轮轴两侧采用两个单向离合器,踏杆、传动轮、单向离合器之间以拉绳相连,实施变速传动;将车座改为减振良好,便于坐立转换的条形,其组成有面板、弹簧、子母型位置控制件、底板和车座连接绳,车把、车架、车座支柱上采用折叠、伸缩件;代替传统自行车,高速、高效,不经折叠进入商场、电梯,折叠装袋携带旅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车的总体结构以及传动和变带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自行车车体大、重量大、链轮传动存在上、下用力死点,中国实用新 型专利CN85203695、专利技术专利CN88102229 2提出的杆驱动式自行车仍以中轴 为驱动杆转动轴,未能解决车体大、重量大的问题,且变速机构复杂,还易脱 链;中国技术专利CN87207883提出的人力脚踏绳索驱动装置在自行车上的实施也未能解决车体笨重的问题,且传动系统中摩擦较大,又无变速传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摩擦小、速度高、 效率高、可折叠、既能坐着蹬车又便于站立蹬车的踏杆驱动、绳传动自行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运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包括车架、车把、车座、前后轮、折叠件、踏杆、绳传动装置, 绳传动装置包括安装在后轮两侧带有绳槽的左、右单向离合器、安装在车架上 的联动滑轮和缠绕在左、右单向离合器、联运滑轮上的传动绳,其特征在于 在后轮轴之后的车架上设置尾轴,左、右踏杆后端分别与尾轴两侧铰接,前端 与脚踏板铰接;车架上设置有左、右传动轮、复位滑轮、控制滑轮、限位板、 条形车座,左、右传动轮上的绳槽设置有两种, 一种是只设置一个绳槽,另一 种是设置多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绳槽划分成主动绳槽和从动绳槽。本专利技术的传动系统中,左、右传动轮有两种传动方式(a)缠绕在左、右 单向离合器传动绳槽上的左、右传动绳分别直接通过左、右传动轮后与左、右 踏杆前端连接,此时左、右传动轮的传动比为1 : 1,不起变速作用,(b)缠绕 在左、右单向离合器传动绳槽上的左、右传动绳分别拉至左、右传动轮的从动 绳槽内缠绕数圈后固定端点,左、右动力拉绳一端分别与左、右踏杆前端连接, 分别在左、右传动轮的主动绳槽内缠绕数圈后固定另一端,此时左、右传动轮 的传动比为从动绳槽直径与主动绳槽直径的比,起到变速作用。联动拉绳通过 联动滑轮分别在左、右单向离合器联动绳槽内缠绕数圈后固定端点,缠绕方向 与传动绳缠绕方向相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左、右踏杆前段之间以支撑在复位滑轮上的复位拉绳相连接, 同时又有支撑在控制滑轮上的控制拉绳相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动力拉绳、复位拉绳、控制拉绳与踏杆的连接点及传动轮、 复位滑轮,控制滑轮的位置设置有如下的理论模型同侧的传动轮主动槽与动力拉绳的切点和动力拉绳与踏杆前端连接点的上界点为同一点,这点与连接点 的下界点及尾轴中心线上的点构成以尾轴中心线上的点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复位滑轮与复位拉绳切点和复位拉绳与踏杆前段连接点的上界点为同一点,控 制滑轮与控制拉绳切点和控制拉绳与踏杆前段连接点的下界点为同一点,这两 点都在等腰三角形的两腰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座由条形车座面板、车座弹簧、子母型位置控制件、车座 底板和车座连接绳构成,车座弹簧和子母型位置控制件套装在车座面板与车座 底板之间,车座面板与底板之间以车座连接绳相连,条形车座面板的前后长度与左右长度的参考尺寸为9X18 (cm)。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支撑在控制滑轮上的控制拉绳可采用弹性系数较小的、中间 夹有限张绳的空心橡筋绳,满足既控制各拉绳非工作状态下脱槽,又适应单向 离合器的离合行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杆驱动、绳传动自行车相比由于尾轴的设 置使传动系统所占空间大大减小,为自行车长度的縮短创造了条件;由于左、 右传动轮上设置了半径不等的同心圆绳槽作为从动绳槽和主动绳槽,使变速传 动几乎不增加摩擦的完成在小小的传动轮上,为减小车轮、提高车速创造了条 件;由于设置了复位滑轮,使传动系统中的摩擦减小;由于控制滑轮的设置, 保障了传动系统的可靠性;车座的改进既增加了减振效果,又便于坐、立蹬车 的转换,折叠、伸縮件的采用使本来就很小的自行车可以折叠袋装,便于旅行 携带。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2是本专利技术的传动系统附视3是本专利技术的车座正视4是本专利技术的车座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车把(1)、车架(2)、车座(38)、前后轮 (27、 28)、折叠件(29)、伸縮件(30)、左单向离合器(19)、右单向离合器 (20),左、右踏杆(32、 33)的后端分别与尾轴(31)的两侧铰接,前端与脚 踏板(21)铰接,同时分别与左、右动力拉绳(14、 12)的一端连接,左、右 动力拉绳分别在左、右传动轮的主动绳槽(6、 7)内缠绕3—5圈后固定另一端 点;左、右传动绳(17、 18) —端分别固定在左、右传动轮的从动绳槽(8、 9) 内,在左、右传动轮(4、 5)的从动绳槽内缠绕2—3圈后分别拉至左、右单向 离合器传动绳槽(34、 35)内缠绕2—3圈后固定端点;联动拉绳(39)通过联动滑轮(16),分别在左、右单向离合器联动绳槽(36、 37)内缠绕2—3圈后 固定端点,缠绕方向与传动绳缠绕方向相反。复位拉绳(13)被支撑在复位滑 轮(10)上,两端分别与左、右踏杆前段相连;控制拉绳(15)通过控制滑轮(11)两端分别与左、右踏杆前段相连,车架上还设有限制踏杆行程的限位板(22)。如图3、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座包括车座面板(23)、车座弹簧(24)、 子母型位置控制件(25)、车座底板(26)及车座连接绳(3);车座弹簧和子母 型位置控制件套装在车座面板与车座底板之间,面板与底板之间用车座连接绳 相连。权利要求1.踏杆驱动、绳传动、坐立两便微型高速自行车,包括车把、车架、前后轮、折叠件、伸缩件、绳传动装置,绳传动装置包括安装在后轮两侧带有绳槽的左、右单向离合器(19、20),安装在车架上的联动滑轮(16)和缠绕在左、右单向离合器、联动滑轮上的传动绳;其特征在于在后轮轴之后设置尾轴(31),左、右踏杆(32、33)后端分别与尾轴两侧铰接,前端与脚踏板(21)铰接,车架上设有左、右传动轮(4、5)、复位滑轮(10)、控制滑轮(11)、限位板(22)、条形车座(38);左、右传动轮上的绳槽设置有两种,一种是只设置一个绳槽,另一种是设置多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绳槽划分成主动绳槽和从动绳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杆驱动、绳传动、坐立两便微型高速自行车, 其特征是左、右传动轮(4、 5)有两种传动方式(a)缠绕在左、右单向离 合器传动绳槽(34、 35)上的左、右传动绳(17、 18)分别直接通过左、右传 动轮(4、 5)后与左、右踏杆(32、 33)前端连接;(b)缠绕在左、右单向离 合器传动绳槽(34、 35)上的左、右传动绳(17、 18)分别拉至左、右传动轮 的从动绳槽(8、 9)内缠绕数圈后固定端点,左、右动力拉绳(14、 12) —端 分别与左、右踏杆(32、 33)前端连接,分别在左、右传动轮的主动绳槽(6、 7)内缠绕数圈后固定另一端。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杆驱动、绳传动、坐立两便微型高速自行车, 其特征是复位拉绳(13)被支撑在复位滑轮(10)上,两端分别与左、右踏 杆(32、 33)前段相连;控制拉绳(15)被支撑在控制滑轮(11)上两端分别 与左、右踏杆(32、 33)前段相连。4. 根据权利要求l、 2、 3所述的踏杆驱动、绳传动、坐立两便微型高速自 行车,其特征是动力拉绳、复位拉绳、控制拉绳与踏杆的连接点及传动轮、复位滑轮、控制滑轮的位置设置有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踏杆驱动、绳传动、坐立两便微型高速自行车,包括车把、车架、前后轮、折叠件、伸缩件、绳传动装置,绳传动装置包括安装在后轮两侧带有绳槽的左、右单向离合器(19、20),安装在车架上的联动滑轮(16)和缠绕在左、右单向离合器、联动滑轮上的传动绳;其特征在于:在后轮轴之后设置尾轴(31),左、右踏杆(32、33)后端分别与尾轴两侧铰接,前端与脚踏板(21)铰接,车架上设有左、右传动轮(4、5)、复位滑轮(10)、控制滑轮(11)、限位板(22)、条形车座(38);左、右传动轮上的绳槽设置有两种,一种是只设置一个绳槽,另一种是设置多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绳槽划分成主动绳槽和从动绳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向洲
申请(专利权)人:闫向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