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式水污染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30269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3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污染处理设备。一种漂浮式水污染处理装置,包括可渗透性反应墙和将所述可渗透性反应墙悬浮于水中的浮箱,所述可渗透性反应墙的出水侧设有出水收集腔和将出水收集腔中的水排出的排水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漂浮在污染水域的水体中的漂浮式水污染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水污染处理系统构建在堤坝上而导致的取水不便、不能够应付突发水污染事件、不能够方便地进行转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污染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漂浮式水污染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污染处理装置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如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2198454、公开日为2005年5月20日、名称为“一种河道可渗透性反应墙系统及其应用”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可渗透性反应墙对水污染进行处理的装置。该专利中的水污染处理装置存在以下不足:由于是建筑在河堤上的,不便于对突发的水污染进行处理;当系统所在位置的水污染清除后,系统无法方便地转移到新的水污染区域进行使用;水污染产生在水域的中心部位时,将污染的水引人处理系统时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漂浮在污染水域的水体中的漂浮式水污染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水污染处理系统构建在堤坝上而导致的取水不便、不能够应付突发水污染事件、不能够方便地进行转移的问题。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漂浮式水污染处理装置,包括可渗透性反应墙和将所述可渗透性反应墙悬浮于水中的浮箱,所述可渗透性反应墙的出水侧设有出水收集腔和将出水收集腔中的水排出的排水泵。当某一水域被污染时,将本技术运送到该水域被污染的部位,在浮箱的作用下可渗透性反应墙悬浮于水中,污水从可渗透性反应墙的进水侧进入可渗透性反应墙处理后流出到出水收集腔中,排水泵将出水收集腔中的处理过的水重新排出到水域中。由于设置出水收集腔将可渗透性反应墙的出水侧同污染的水源隔开,然后通过排水泵将处理好的水排出,从而能够维持可渗透性反应墙进水侧和出水侧的压差,使得可渗透性反应墙能够正常工作。作为优选,所述可渗透性反应墙的进水侧设有静水腔。能够防止水域中的水流速度的变化而影响可渗透性反应墙的工作稳定性,还能够避免水流冲击可渗透性反应墙而导致可渗透性反应墙损坏。安全性和稳定性能够得到提高。作为优选,所述静水腔设有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的开口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出水口的开口方向向上。能够有效降低水中的漂浮物和可沉淀物进入到静水腔中而导致可渗透性反应墙产生堵塞,导致处理效率下降。作为优选,所述静水腔由静水腔竖壁、静水腔底壁和静水腔顶壁围成,所述进水通道位于所述静水腔竖壁和静水腔底壁内,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静水腔竖壁的外表面,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静水腔底壁的内表面。结构紧凑性好。作为优选,所述静水腔底壁内设有同所述进水通道连通的沉淀池。能够更为有效地防止水中的可沉淀物进入静水腔中而影响可渗透性反应墙的处理能力。作为优选,所述静水腔底壁的外表面设有同所述沉淀池连通的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设有排污阀。能够方便地将沉淀池中的沉淀物排出。作为优选,所述浮箱位于所述可渗透性反应墙的上方。能够方便地将可渗透性反应墙深入到水中,在水深较浅时浮筒不会干涉可渗透性反应墙的工作。从而提高的本技术对环境的适应性。作为优选,所述渗透性反应墙设有行走轮。在陆路上移动本技术时的方便性好。作为优选,所述浮箱为充气浮箱。能够通过改变浮箱的充气量来改变可渗透性反应墙深入水中的深度,深度污染的水位于水域的不同深度时都能够方便有效地进行处理。当不使用时,能够将浮箱放气而收起,储存运输时的方便性好。作为优选,所述静水腔和所述可渗透性反应墙的进水侧之间设有过滤网。能够防止可渗透性反应墙产生堵塞现象。本技术具有下述优点:能够漂浮在水面上进行水污染处理;能够方便地移动到相应的水域;能够方便地用于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实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可渗透性反应墙1、行走轮11、出水收集腔12、排水泵13、排水泵的出口131、浮箱2、静水腔3、过滤网31、静水腔竖壁32、静水腔底壁33、进水通道34、进水口 341、出水口 342、沉淀池35、排污口 36、排污阀37、静水腔顶壁38、水面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一种漂浮式水污染处理装置,包括可渗透性反应墙I和浮箱2。可渗透性反应墙I连接在浮箱2的下方。可渗透性反应墙I的底部设有行走轮11。行走轮11为万向行走轮。可渗透性反应墙I的出水侧对接有出水收集腔12。出水收集腔12为密封腔。出水收集腔12内设有排水泵13。排水泵的出口 131位于出水收集腔12的外部。排水泵的出口 131高于浮箱2、即排水泵的出口 131高于水面4(参见图2)。可渗透性反应墙I的进水侧设有静水腔3。静水腔3和可渗透性反应墙I的进水侧之间设有过滤网31。静水腔3由静水腔竖壁32、静水腔底壁33和静水腔顶壁38围成。静水腔3设有进水通道34。进水通道34同时位于静水腔竖壁32和静水腔底壁33内。进水通道34设有进水口 341和出水口 342。进水口 341的开口方向为水平方向。进水口 341位于静水腔竖壁32的外表面。出水口 342的开口方向向上。出水口 342位于静水腔底壁33的内表面。静水腔底壁33内设有沉淀池35。沉淀池35同进水通道34连通。沉淀池35位于进水通道34位于静水腔底壁33部分的下方。静水腔竖壁32的外表面设有排污口 36。排污口 36同沉淀池35连通。排污口 36设有排污阀37。排污阀37为电动阀。浮箱2为充气浮箱。参见图2,使用时,通过车辆将本技术拖到污染水域,本技术通过行走轮11行走。给浮箱2充气而使得浮箱2鼓起。将本技术拖置水中,在浮箱2的浮力作用下、可渗透性反应墙I浮于水面4下也即水中。通过改变浮箱2的气量来改变可渗透性反应墙I深入水中的深度使得可渗透性反应墙I位于水域的被污染的水层中。污染的水经进水口 341进入进水通道34 (由于进水口 341的开口方向为水平方向,能够有效阻止漂浮物和可沉淀物进入的、尤其对漂浮物的阻拦作用尤为显著),水然后经出水口 342进入静水腔3 (此时可沉淀物基板沉淀在沉淀池35中),静水腔3的水经过过滤网31过滤后进入可渗透性反应墙I而被处理然后流出到出水收集腔12中。通过排水泵13将出水收集腔12中的水及时排出而维持可渗透性反应墙I进水侧和出水侧的压差。参见图1,将不技术时,将浮箱2内的气体放掉,浮箱2变瘪而使得储存和运输时方便。【主权项】1.一种漂浮式水污染处理装置,包括可渗透性反应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可渗透性反应墙悬浮于水中的浮箱,所述可渗透性反应墙的出水侧设有出水收集腔和将出水收集腔中的水排出的排水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式水污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渗透性反应墙的进水侧设有静水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漂浮式水污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水腔设有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的开口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出水口的开口方向向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漂浮式水污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水腔由静水腔竖壁、静水腔底壁和静水腔顶壁围成,所述进水通道位于所述静水腔竖壁和静水腔底壁内,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静水腔竖壁的外表面,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静水腔底壁的内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漂浮式水污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水腔底壁内设有同所述进水通道连通的沉淀池。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漂浮式水污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水腔底壁的外表面设有同所述沉淀池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漂浮式水污染处理装置,包括可渗透性反应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可渗透性反应墙悬浮于水中的浮箱,所述可渗透性反应墙的出水侧设有出水收集腔和将出水收集腔中的水排出的排水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相第孙静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