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液压翻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2596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1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效液压翻包机,所述高效液压翻包机包括框架,设置在框架上的泵台,所述框架上还设置有输油装置、载重框架、坩埚包以及立柱,所述输油装置设置在泵台和载重框架之间,所述立柱设置在载重框架的后面,所述坩埚包设置在载重框架和立柱之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设计巧妙,结构紧凑,实用性强,2)该高效液压翻包机方便拆卸,并且成本较低,操作安全,工作稳定、工作效率高,便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翻包机,特别是一种高效液压翻包机,属于电渣重熔设备

技术介绍
当坩祸包向结晶器注入炉渣时使用翻包机,主要是为了保持和翻转坩祸包。传统的翻包机可以归纳为两种型式,一种是抱耳轴型式,即通过抱紧自锁系统将钢包抱住进行倾翻,另一种是兜包底型式,其只适用于钢包带大吊臂形式。传统翻包机由于其结构特点,决定其存在以下缺点:因其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因此投资较高。由于结构限制,吊车操作工落包摘钩困难,经常发生碰撞设备的事故。一部分倾翻扭矩需通过钢包传递,影响钢包本体的使用寿命;兜包底型式翻包机局限性太大,仅适用于钢包带大吊臂形式。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897634Y,专利号为200620068591.7)公开了一种“废金属液压打包机翻包机构”,它包括箱体、翻包轴、翻包缸和翻板,所述的翻包轴横向装置于箱体左侧,所述的翻包缸缸体与箱体前侧铰接,其活塞杆与翻包轴前部铰接;所述的翻板呈“L”型结构,“L”型翻板的侧板与翻包轴前部相连,底板置于箱体底部。它用于对废金属打包后的翻包,翻包省工省力。但是它采用翻包缸工作带动翻板将包块翻出打包机箱体,它只能使包块翻动,不能对包块进行包夹,这种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效液压翻包机,该装置整体结构设计巧妙、紧凑,成本较低。,并且该翻包机操作安全、工作效率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高效液压翻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液压翻包机包括框架,设置在框架上的泵台,所述框架上还设置有输油装置、载重框架、坩祸包以及立柱,所述输油装置设置在泵台和载重框架之间,所述立柱设置在载重框架的后面,所述坩祸包设置在载重框架和立柱之间,所述输油装置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储油器、电动机、叶片式油泵、压力油管干线上的节流阀、带动两台电机的可逆分流阀、以及提升坩祸包的油缸。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输油装置还包括排出油管干线上的节流阀,所述排出油管干线上的节流阀设置在带动两台电机的可逆分流阀和储油器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叶片式油泵和压力油管干线上的节流阀之间设置有油压力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载重框架设置为C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翻包机还包括安全阀,所述安全阀设置在载重框架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翻包机还包括油压缸,所述油压缸与输油装置进行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翻包机还包括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轴、轴颈,所述轴、轴颈与立柱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载重框架设置在框架的中间位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1)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设计巧妙,结构紧凑,实用性强,2)该高效液压翻包机方便拆卸,并且成本较低,操作安全,工作稳定、工作效率高,便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俯视图;图3为输油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泵台,2、框架,3、输油装置,4、安全阀,5、载重框架,6、坩祸包,7、油压缸,8、立柱,9、轴颈,10、轴颈,11、轴,12、电动机,13、叶片式油泵,14、安全阀,15、油压力表,16、压力油管干线上的节流阀,17、带动两台电机的可逆分流阀,18、排出油管干线上的节流阀,19、储油器,20、提升坩祸包的油缸。【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和认识,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和介绍。实施例1:参见图1一图3,高效液压翻包机,所述高效液压翻包机包括框架2,设置在框架上的泵台I,所述框架2上还设置有输油装置3,、载重框架5、坩祸包6以及立柱8,所述输油装置设置在泵台和载重框架之间,所述立柱设置在载重框架的后面,所述坩祸包设置在载重框架和立柱之间。所述输油装置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储油器19、电动机12、叶片式油泵12、压力油管干线上的节流阀16、带动两台电机的可逆分流阀17、以及提升坩祸包的油缸20。实施例2:参见图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输油装置还包括排出油管干线上的节流阀,所述排出油管干线上的节流阀18设置在带动两台电机的可逆分流阀17和储油器19之间。实施例3:参见图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叶片式油泵13和压力油管干线上的节流阀16之间设置有油压力表15。实施例4:参见图1、图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载重框架5设置为C形。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实施例5:参见图1、图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翻包机还包括安全阀4,所述安全阀4设置在载重框架5上。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实施例6:参见图1、图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翻包机还包括油压缸7,所述油压缸7与输油装置3进行连接。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实施例7:参见图1、图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翻包机还包括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轴11、轴颈9、10,所述轴11、轴颈9、11与立柱8连接。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实施例8:参见图1、图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载重框架5设置在框架的中间位置。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工作原理:参见图1一图3,泵台设置在翻包机的后部,利用输油装置3和油压缸7连接起来,坩祸包的上升或下降通过带动两台电机的可逆分流阀17轮流接通油压缸的工作腔的压力油管或者排出油管来完成这项工作,坩祸包上升或下降速度利用装在压力油管和排出油管干线上的节流阀16和18来控制,使用翻包机向结晶器注渣按下述的操作顺序进行:使用车间的吊车将翻包机安装在结晶器前或虹吸装置的接受料斗前标定好的位置,然后同样用车间的吊车将装有熔化炉渣的坩祸包装在翻包机上,按照这样的方式安装坩祸包,使坩祸包的轴颈与立柱的支座缝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将实施例2、3、4、5、6、7、8所述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个与实施例1组合形成新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替代均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主权项】1.高效液压翻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液压翻包机包括框架,设置在框架上的泵台,所述框架上还设置有输油装置、载重框架、坩祸包以及立柱,所述输油装置设置在泵台和载重框架之间,所述立柱设置在载重框架的后面,所述坩祸包设置在载重框架和立柱之间,所述输油装置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储油器、电动机、叶片式油泵、压力油管干线上的节流阀、带动两台电机的可逆分流阀、以及提升坩祸包的油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液压翻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装置还包括排出油管干线上的节流阀,所述排出油管干线上的节流阀设置在带动两台电机的可逆分流阀和储油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液压翻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式油泵和压力油管干线上的节流阀之间设置有油压力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液压翻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重框架设置为C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液压翻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包机还包括安全阀,所述安全阀设置在载重框架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液压翻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包机还包括油压缸,所述油压缸与输油装置进行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效液压翻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液压翻包机包括框架,设置在框架上的泵台,所述框架上还设置有输油装置、载重框架、坩埚包以及立柱,所述输油装置设置在泵台和载重框架之间,所述立柱设置在载重框架的后面,所述坩埚包设置在载重框架和立柱之间,所述输油装置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储油器、电动机、叶片式油泵、压力油管干线上的节流阀、带动两台电机的可逆分流阀、以及提升坩埚包的油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宗莲王爱香张舒胡奕丁龙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