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及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1760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0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源,包括胶架、设置在胶架内的导光板和发光单元及位于导光板上方的光学膜,所述光学膜的X和Y方向侧边分别设有至少一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开设有至少一通孔;所述胶架侧边上侧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固定柱,其穿过所述通孔以固定所述光学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该背光源的显示面板。该背光源的光学膜分别通过XY方向的通孔套到胶架上,不仅固定了光学膜且光学膜与胶架小的配合间隙不会影响到产品的可靠性,解决了光学膜晃动或摇动时发出的响声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背光源及包括该背光源的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显示面板作为车载产品,其对使用的背光源的可靠性和防响动要求较高,如图1所示,通常通过加大光学膜2’与胶架1’、导光板3’与胶架I’的间隙以确保可靠性,然而,加大间隙后摇动或晃动背光源部分(模拟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会产生响声,光学膜2’及导光板3’侧边在晃动或摇动时会撞击胶架1’,碰撞就会产生声响,特别是车载用的膜片比较厚且重量大些,因此无法达到车载产品不能出现晃动响声的要求,而减小间隙,背光源部分又难以通过严苛的车载产品可靠性实验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有效解决晃动或摇动时发出响声问题的背光源,该背光源的光学膜分别通过XY方向的通孔套到胶架上,不仅固定了光学膜且光学膜与胶架小的配合间隙不会影响到产品的可靠性,解决了光学膜晃动或摇动时发出的响声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背光源,包括胶架、设置在胶架内的导光板和发光单元及位于导光板上方的光学膜,所述光学膜的X和Y方向侧边分别设有至少一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开设有至少一通孔;所述胶架侧边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固定柱,其穿过所述通孔以固定所述光学膜。优选地,位于X方向的所述通孔中心与相邻且位于Y方向的所述通孔中心之间间距为 10~20mm。优选地,所述胶架侧边上设置有与所述凸缘部对应的缺口,以容纳该凸缘部。优选地,所述光学膜侧边设置有至少一卡位;所述胶架侧边上设置有与所述卡位对应的卡槽。优选地,所述胶架相对侧边内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卡点,实现所述胶架与导光板的过盈配合。优选地,所述胶架侧边设置有与所述卡点对应的凹槽。优选地,所述卡点的厚度为0.15-0.2mm。优选地,所述光学膜包括扩散膜、下增亮膜及上增亮膜,所述扩散膜、下增亮膜及上增亮膜依次叠层在所述导光板上方。优选地,所述光学膜上方设置有遮光片和/或所述导光板下方设置有反射片。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背光源。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背光源通过减小局部光学膜与胶架间隙、导光板与胶架的局部过盈配合控制配件之间的移动,避免光学膜、导光板在晃动或摇动时与胶架撞击,解决背光源摇动或晃动时出声的问题;光学膜通过XY方向的两个通孔套到胶架上,特别是位于光学膜角落上,两个通孔中心距离控制在10~20mm,按膨胀系数0.3%,光学膜在高温时膨胀0.03-0.06mm,光学膜与胶架小的配合间隙不会影响到产品的可靠性,解决了光学膜晃动或摇动时发出的响声问题;胶架侧边内侧的卡点与导光板接触面的摩擦力会阻碍导光板出现晃动,可根据实际产品调整卡点大小、卡点与导光板接触面面积,可以很好限制导光板的移动。卡点对应的胶架凹槽结构使得卡点处产生类似弹簧的效果,胶架在卡点位置有个力顶在导光板上,当导光板高温膨胀时,卡点处胶架向外变形,卡点与导光板始终处于零间隙的状态。当实际装配后不至于因为胶架与导光板顶到而引起背光源外形变大,卡点处胶壁变形,局部形变不会引起外形变异。【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背光源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背光源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图4为图2中B-B处的剖视图;图5为图2中C-C处的剖视图;图6为图2中D-D处的剖视图;图7为图2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2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请参考图2,其显示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胶架1、设置在胶架I内的导光板3和发光单元、及位于导光板3上方的光学膜2。其中,所述光学膜2的X和Y方向侧边分别设有至少一凸缘部21,所述凸缘部21开设有至少一通孔22 ;所述胶架I侧边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22对应的固定柱11,使得所述固定柱11穿过所述通孔22以固定所述光学膜2。请参考图3、图5和图7,优选地,所述光学膜2有四个角,任意一角上的X和Y方向分别设置有一凸缘部21构成一对凸缘部21。每一对凸缘部21,位于X方向的所述凸缘部21的通孔22中心与相邻且位于Y方向的所述凸缘部21的通孔22中心之间间距优选为10~20mm,具体实现时可根据具体结构调整间距。所述凸缘部21的横截面可以是半圆形、半椭圆形、U形或矩形,但不局限于此;所述通孔22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U形或矩形,但不局限于此。 请参考图4,做进一步改进,所述胶架I侧边上设置有与所述凸缘部21对应的缺口12,以容纳该凸缘部21及所述固定柱11。优选地,为了进一步加强固定所述光学膜2,所述光学膜2侧边设置有至少一卡位23 ;所述胶架I侧边上设置有与所述卡位23对应的卡槽13。现有的光学膜是设计左右卡位的方式进行固定,考虑到可靠性实验性能,光学膜与胶架间隙不能小,否则在高温类实验时容易膨胀产生褶皱。根据光学膜的特性,光学膜膨胀与尺寸成正比,目前常用的光学膜大部分材质膨胀系数在0.2°/『1%(通常在0.3%左右),如果在小尺寸范围内设计限位结构,既可以起到固定光学膜的效果,也不会产生可靠性隐患。本技术的光学膜2通过在其角上设计XY方向的一对凸缘部21的通孔22,套在胶架I上的固定柱11,同时光学膜2与胶架I单边间隙按0~0.05mm (但不仅限于此,这个是优选设计值)设计,两个通孔22中心距离优选控制在10~20mm,按膨胀系数0.3%,光学膜2在高温时膨胀0.03-0.06mm,光学膜2与胶架I小的配合间隙不会影响到产品的可靠性,也解决了光学膜2晃动或摇动时发出响声的问题。实施例2请参考图2、图6和图8针对导光板3与胶架I碰撞产生响声的问题,通常也是调整配合间隙,但是热胀冷缩的特性无法彻底解决此问题(在可靠性实验时,由于热胀冷缩特性,使得必须留有间隙)。为了进一步解决该问题,本技术通过局部导光板3与胶架I过盈配合的方案阻碍导光板3出现晃动。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胶架I相对侧边内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卡点14,实现所述胶架I与导光板3的过盈配合。优选地,所述胶架I左右两侧边内侧分别设计一对卡点14,共四个卡点14,实际装配后,所述胶架I与导光板3在四个卡点14位置是零间隙配合,卡点14顶到导光板3,卡点14与导光板3接触面的摩擦力会阻碍导光板3出现晃动,根据实际产品调整卡点14大小、卡点14与导光板3接触面面积,可以很好限制导光板3的移动。所述卡点14的横截面优选为方形或矩形,但不局限于此。所述卡点14的厚度优选为0.15-0.2mm,推荐值是0.15mm,可以根据实际产品大小、质量进行优化调整。做进一步改进,所述胶架I侧边设置有与所述卡点14对应的凹槽15。这些所述卡点14附近的凹槽15结构使得所述卡点14处产生类似弹簧的效果,常温装配时,所述胶架I在所述卡点14位置有个力顶在所述导光板3上,当所述导光板3高温膨胀时,所述卡点14处胶架I向外变形,所述卡点14与导光板3始终处于零间隙的状态。具体实现时,所述胶架I与导光板3处于过盈配合,在对应胶架I卡点14位置增加了对应的凹槽15,当实际装配后不至于因为胶架I被导光板3顶到而引起背光源外形变大,虽然卡点14处胶架I内侧变形,但局部形变不会引起外形变异。优选地,所述光学膜2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源,包括胶架、设置在胶架内的导光板和发光单元、及位于导光板上方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的X和Y方向侧边分别设有至少一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开设有至少一通孔;所述胶架侧边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固定柱,其穿过所述通孔以固定所述光学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周福新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