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冠兴专利>正文

一种车用移动电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17288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0 21:28
一种车用移动电源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的电池组,外壳包括拼装在一起的左侧板、右侧板和二个以上的壁板,左侧板通过壁板与右侧板相接。外壳内设置有二个侧板连接件和至少二个中间连接件,侧板连接件与中间连接件构成环状,中间连接件位于二个侧板连接件之间;侧板连接件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侧板插接孔和二个以上的壁板插接孔,壁板插接孔位于侧板插接孔的两侧,中间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壁板安装孔和第二壁板安装孔,左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左侧板插脚,右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右侧板插脚,左侧板插脚插装在其中一个侧板连接件的侧板插接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安全程度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电源,特别是一种车用移动电源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文献号CN 104333096 A于2015年02月04日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设备,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太阳能充电接口、车载充电接口、交流电源充电插头、不间断电源输出接口、USB接口、笔记本电源输出接口和照明装置;外壳内设有一带有电池管理器的电池组,电池管理器输入端分别与太阳能充电接口、车载充电接口和交流电源充电接头连接,太阳能充电接口与太阳能充电器连接,车载充电接口与车载充电器连接,电池管理器输出端通过逆变器与不间断电源输出接口连接,电池管理器输出端通过直流电源模块与USB接口和笔记本电源输出接口连接,电池管理器输出端与照明装置连接。这种移动电源设备体积比较大,携带及使用均不太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安全程度高的车用移动电源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车用移动电源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的电池组,其结构特征是外壳包括拼装在一起的左侧板、右侧板和二个以上的壁板,左侧板通过壁板与右侧板相接。进一步,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二个侧板连接件和至少二个中间连接件,侧板连接件与中间连接件构成环状,中间连接件位于二个侧板连接件之间;侧板连接件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侧板插接孔和二个以上的壁板插接孔,壁板插接孔位于侧板插接孔的两侧,中间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壁板安装孔和第二壁板安装孔,左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左侧板插脚,右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右侧板插脚,左侧板插脚插装在其中一个侧板连接件的侧板插接孔中,右侧板插脚插装在另一个侧板连接件的侧板插接孔中,壁板上设置有二个以上的壁板插脚,其中一个壁板插脚插装在壁板插接孔中,另一个壁板插脚插装在第一壁板安装孔。进一步,所述壁板的一侧朝内设置有对接插脚以及对接倒钩,壁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对接板,该对接板上设置有对接孔和对接插孔,左侧板上设置有避空,右侧板上设置有连接倒钩以及连接插脚。进一步,所述左侧板的端部设置有对接凹槽,右侧板的端部设置有对接凸头,壁板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凸头,壁板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凹槽;其中,连接凸头与对接凹槽相接,连接凹槽与对接凸头相接。进一步,所述外壳还包括呈环状的顶盖,该顶盖的外侧设置有三个以上的定位槽,左侧板的顶部内侧设置有第一定位插头,右侧板的顶部内侧设置有第三定位插头,壁板的顶部内侧设置有第二定位插头,第一定位插头、第二定位插头和第三定位插头分别插装在定位槽中。进一步,所述侧板连接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定位槽,中间连接件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定位槽,顶盖的底部卡装在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上。进一步,所述侧板连接件呈U形。进一步,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二个以上的活动盒子,该活动盒子包括第一活动盒子和第二活动盒子,其中,电池组设置在第一活动盒子内,逆变器设置在第二活动盒子内,第一活动盒子和第二活动盒子分别活动的插装在外壳内,外壳的底部内设置有二个以上带对接用的电插头的电路板,第一活动盒子的底部设置有与电插头相对应的第一电插孔,该第一电插孔与电池组的输入输出端相接,第二活动盒子的底部设置有与电插头相对应的第二电插孔,该第二电插孔与逆变器的输入输出端相接;外壳上设置有与电路板进行电连接的外插接孔。进一步,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下板和底板,电路板夹设在下板与底板之间;电插头朝上突出于下板的表面。进一步,所述下板上设置有凸柱,该凸柱的内侧设置有导槽,第一活动盒子和第二活动盒子分别沿导槽插装在外壳内。本技术中的外壳包括拼装在一起的左侧板、右侧板和二个以上的壁板,左侧板通过壁板与右侧板相接,外壳的大小由放置在其中的活动盒子的数量而定,而活动盒子数量可以为一至四个;故而仅仅替换顶盖,就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盒子数量,极大的增加了模具及零部件的通用性,降低了制作成本。本技术在外壳的底部内设置有二个以上带对接用的电插头的电路板,第一活动盒子的底部设置有电插头相对应的第一电插孔,该第一电插孔与电池组的输入输出端相接,第二活动盒子的底部设置有电插头相对应的第二电插孔,该第二电插孔与逆变器的输入输出端相接,外壳上设置有与电路板进行电连接的外插接孔;通过外壳上的外插接孔就可以对位于外壳内的第一活动盒子和第二活动盒子进行底部通电,实现整体通电,操作简便。本技术在外壳的底部设置有下板和底板,电路板夹设在下板和底板之间;电插头朝上突出于下板的表面;在下板上设置有凸柱,该凸柱的内侧设置有导槽,第一活动盒子和第二活动盒子分别沿导槽插装在外壳内;既便利于第一活动盒子和第二活动盒子的插装,又提高了取放第一活动盒子或第二活动盒子的效率及第一电插孔和第二电插孔与电插头对接的准确性,提高了安全性能。本技术在第一活动盒子上设置有与车用点烟器相接的输出端,可以通过第一活动盒子及第二活动盒子对车自身的蓄电池进行快速充电。本技术可以由左侧板、右侧板和二个壁板构成只放一个活动盒子的外壳,也可以由左侧板、右侧板和四个壁板构成放二个活动盒子的外壳,还可以由左侧板、右侧板和六个壁板构成放三个活动盒子的外壳,甚至可以左侧板、右侧板和八个壁板构成放四个活动盒子的外壳,其具有较大的适应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安全程度高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外壳的俯视立体示意图。图3为第一活动盒子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第二活动盒子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外壳的主视立体示意图。图6为外壳的分解不意图。图7为侧板连接件与中间连接件的分解示意图。图8为壁板的正面立体放大示意图。图9为壁板的背面立体放大示意图。图10为右侧板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图11为左侧板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图12为顶盖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图中:1为第一活动盒子,1.1为第一电插孔,2为第二活动盒子,2.1为第二电插孔,4为外壳,4.1为电路板,4.1.1为电插头,4.2为外插接孔,4.4为下板,4.4.1为凸柱,4.4.2为导槽,4.5为底板,4.6为左侧板,4.6.1为左侧板插脚,4.6.2为避空,4.6.3为对接凹槽,4.6.4为第一定位插头,4.7为顶盖,4.7.1为定位槽,4.8为右侧板,4.8.1为右侧板插脚,4.8.2为连接倒钩,4.8.3为连接插脚,4.8.4为对接凸头,4.8.5为第三定位插头,4.9为壁板,4.9.1为对接倒钩,4.9.2为对接插脚,4.9.3为对接板,4.9.4为对接插孔,4.9.5为对接孔,4.9.6为连接凸头,4.9.7为连接凹槽,4.9.8为壁板插脚,4.9.9为第二定位插头,6为侧板连接件,6.1为侧板插接孔,6.2为壁板插接孔,6.3为第一定位槽,7为中间连接件,7.1为第一壁板安装孔,7.2为第二壁板安装孔,7.3为第二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12,本车用移动电源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4内的电池组,其特征是外壳4包括拼装在一起的左侧板4.6、右侧板4.8和二个以上的壁板4.9,左侧板4.6通过壁板4.9与右侧板4.8相接。在本实施例中,外壳4内设置有二个侧板连接件6和至少二个中间连接件7,侧板连接件6与中间连接件7构成环状,中间连接件7位于二个侧板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移动电源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4)内的电池组,其特征是外壳(4)包括拼装在一起的左侧板(4.6)、右侧板(4.8)和二个以上的壁板(4.9),左侧板(4.6)通过壁板(4.9)与右侧板(4.8)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冠兴
申请(专利权)人:黄冠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