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志明专利>正文

一种助力碟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1660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助力碟刹装置,包括壳体、刹车盘、刹车曲柄,壳体与刹车盘间设有碟刹组件,所述碟刹组件包括碟刹片,所述碟刹片上背向刹车盘一侧的壁面上还设有至少一块助力块,碟刹片上设有径向设置的用于活络安装助力块的导槽,所述碟刹片与壳体之间还设有助力块径向推进机构,碟刹片靠近助力块径向推进机构的一侧的壁面上还设有至少一块推进曲面一,所述推进曲面一的高度沿刹车盘正转方向由高逐渐降低,所述壳体上对应推进曲面一的转动范围内设有与推进曲面一对应的推进曲面二,所述推进曲面二的高度沿刹车盘正转方向由低逐渐升高。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可靠、安全性强、制动效果好、无噪声、刹车时手感轻、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自行车的刹车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自行车自诞生以来,以电为能源,无废气排放,噪音小,不污染环境, 且骑行省力,经济适用,通用性广。因此电动自行车是广大消费者的最佳选择。电动自行车的刹车是关键,但是一直以来没有合适的刹车解决电动自行车 的制动问题,最早使用抱刹,但是抱刹力臂只有1: 1.4,制动效果不好,并且 有刺耳的噪声,尽管加大直径,减少线速度,也无济于事,抱刹钢带也容易断 裂造成安全隐患,后来改用随动刹,效果比抱刹好,但随动刹也存在问题,随 动轴卡死,造成左蹄块不能工作,影响刹车效果和使用寿命,拉紧弹簧容易断 裂和向后制动,效果极差,上坡时停车容易溜坡。后来部分厂家使用摩托车鼓 刹,较好地解决了以上的问题,但由于摩托车刹车是使用脚刹,力臂大,而电 动车是用手刹, 一些妇女和老人等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控制,所以并不适合用于 电动自行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助力碟刹装置,它较好的解决了抱 刹、随动刹以及鼓刹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结构可靠、安全性强、制动效果好、 无噪声、刹车时手感轻、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助力碟刹装置,包括固 定安装于车架上的壳体及安装于车轮上上的刹车盘,所述壳体上设有刹车曲柄, 壳体与刹车盘间设有碟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碟刹组件包括用于与刹车盘卡制作用的碟刹片,碟刹片活络转接于车轮转接轴上,所述碟刹片上背向刹车 盘一侧的壁面上还设有至少一块助力块,碟刹片上设有沿碟刹片径向方向设置 的用于活络安装助力块的导槽,所述碟刹片与壳体之间还设有与刹车曲柄连动 的助力块径向推进机构,所述碟刹片靠近助力块径向推进机构的一侧的壁面上 还设有至少一块推进曲面一,所述推进曲面一的高度沿刹车盘正转方向由高逐 渐降低,所述壳体上对应推进曲面一的转动范围内设有与推进曲面一对应的推 进曲面二,所述推进曲面二的高度沿刹车盘正转方向由低逐渐升高。推进曲面 二的渐变高度根据推进曲面一与刹车盘的作用间隙设定。优选的,所述助力块径向推进机构为刹车旋转片,刹车旋转片顶端设有与 助力块数量对应的推进滚轮,所述助力块上设置有一端趋向刹车盘中心方向的 渐变推槽,所述所述推进滚轮卡装在所述助力块上的渐变推槽内。改进的,所述推进曲面一在径向方向由内向外也为渐升曲面,对应的,所 述推进曲面二在径向方向由内向外为与推进曲面一对应的渐降曲面,加强推进 作用面积及推进效果。优选的,所述助力块为均匀同心环设的三块,所述导槽为与助力块对应的 三个。优选的,所述推进曲面一为均匀同心环设的三个,所述推进曲面二对应推 进曲面一均匀同心环设为三个。改进的,所述导槽与推进曲面一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推进曲面一和推进曲面二为环状。优选的,所述助力块为扇形结构,所述导槽为对应的扇形结构。 改进的,所述导槽由两个相邻的推进曲面一构成,推进曲面一为环状的扇 形结构。改进的,所述助力块顶部设有摩擦片。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刹车时,装在壳体上的刹车曲柄受 刹车线拉动后带动刹车旋转片旋转,使得刹车旋转片上的滚轮推动助力块径向 移动并与刹车盘内底壁摩擦,由于刹车盘的摩擦力作用带动碟刹片转动,从而 使碟刹片上的推进曲面一和壳体上的推进曲面二产生相互作用,将碟刹片推向 刹车盘侧壁,使碟刹片和刹车盘产生摩擦制动。本专利技术利用刹车盘和助力块间 的摩擦力作用,通过刹车盘的惯性力带动碟刹片制动刹车盘的转动,从而使得 刹车操作时非常轻便,具有结构可靠、安全性强、制动效果好、无噪声、使用 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助力碟刹装置的外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移去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移去刹车旋转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的助力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中A—A剖视图; 图6为刹车旋转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B剖视图; 图8为助力块的俯视图; 图9为推进曲面一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IO为推进曲面一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安装在车轮处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1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助力碟刹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车架上的壳体11及安装在车轮2上的刹车盘12,所述壳体11上设有刹车曲柄13,壳 体11与刹车盘12间设有碟刹组件,所述碟刹组件包括用于与刹车盘12卡制作 用的碟刹片22,碟刹片22活络转接于车轮转接轴3上,所述碟刹片22上背向 刹车盘一侧的壁面上还均匀同心环设有三块助力块23,助力块23顶部设有摩擦 片25,碟刹片22上则均匀同心环设有沿碟刹片径向方向设置的用于活络安装助 力块的导槽221,助力块23活络安装在所述导槽内221,所述助力块优选为扇 形结构,所述导槽为对应的扇形结构,这样对助力块具有很好的定位作用。所 述碟刹片22与壳体11之间还设有与刹车曲柄连动的助力块径向推进机构,所 述碟刹片22靠近助力块径向推进机构一侧的壁面上还均匀同心环设有三块环状 的推进曲面一222,如图9,所述推进曲面一的高度沿刹车盘正转方向由高逐渐 降低,推进曲面一222与导槽221间隔设置,图中箭头方向为刹车盘正转方向, 亦即车轮前进方向。所述壳体11上对应推进曲面一的转动范围内设有与推进曲 面一对应的环状的推进曲面二 14,所述推进曲面二的高度沿刹车盘正转方向由 低逐渐升高。推进曲面二的渐变高度根据推进曲面一与刹车盘的作用间隙设定, 如图10,所述推进曲面一在径向方向由内向外也可以设置为渐升曲面,对应的, 所述推进曲面二在径向方向由内向外为与推进曲面一对应的渐降曲面,加强推 进作用面积及推进效果。本实施例中导槽221由三块推进曲面一相互间的整个 空间构成,这种结构时,推进曲面一和推进曲面二为扇形结构。本实施例中助 力块径向推进机构为一刹车旋转片21,刹车旋转片21中心设有安装孔211,刹 车旋转片21活络转接在车轮转接轴3上,刹车旋转片21顶端设有与助力块数 量对应的推进滚轮24,在助力块23上还设置有一端趋向刹车盘中心方向的渐变 推槽231,所述推进滚轮24卡装在所述助力块上的渐变推槽231内。需要刹车时,装在壳体11上的刹车曲柄13受刹车线拉动后带动刹车旋转片21旋转,使得刹车旋转片21上的推进滚轮24推动助力块23径向移动并与 刹车盘12内底壁摩擦,由于刹车盘12的摩擦力作用带动碟刹片22转动,使碟 刹片22上的推进曲面一 222和壳体11上的推进曲面二 14产生相互作用,将碟 刹片22推向刹车盘12侧壁,使碟刹片22和刹车盘12产生摩擦制动。其中助 力块顶部的摩擦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制动效果。图中调整螺钉4用于调整碟刹 片22磨损后产生的间隙,不刹车时,弹簧5推动刹车曲柄13返回原始状态。上述的相互作用的助力块及导槽、相互作用的推进曲面一及推进曲面二根 据实际环境也可以分别设置为一组、二组、四组或四组以上。其中助力块径向 推进机构也可以采用其它传动结构。本专利技术适用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 车以及其它二轮、三轮甚至四轮交通工具的刹车制动。权利要求1、一种助力碟刹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车架上的壳体(11)及安装于车轮上(2)上的刹车盘(12),所述壳体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助力碟刹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车架上的壳体(11)及安装于车轮上(2)上的刹车盘(12),所述壳体上设有刹车曲柄(13),壳体(11)与刹车盘(12)间设有碟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碟刹组件包括用于与刹车盘(12)卡制作用的碟刹片(22),碟刹片(22)活络转接于车轮转接轴(3)上,所述碟刹片上背向刹车盘一侧的壁面上还设有至少一块助力块(23),碟刹片上设有沿碟刹片径向方向设置的用于活络安装助力块(23)的导槽(221),所述碟刹片与壳体之间还设有与刹车曲柄(13)连动的助力块径向推进机构,所述碟刹片(22)靠近助力块径向推进机构的一侧的壁面上还设有至少一块推进曲面一(222),所述推进曲面一的高度沿刹车盘正转方向由高逐渐降低,所述壳体(11)上对应推进曲面一的转动范围内设有与推进曲面一对应的推进曲面二(14),所述推进曲面二的高度沿刹车盘正转方向由低逐渐升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许志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