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滨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絮凝沉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16389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0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絮凝沉降设备,主要涉及污水处理装置领域。包括混凝罐、絮凝池和沉降池,混凝罐、絮凝池和沉降池按照工艺流程从前往后的顺序依次连通,混凝罐为封闭罐体,且包括内层的上水区和外层的混合区,上水区的下端设置混凝搅拌器;絮凝池的顶端设置布水管,絮凝池内设有絮凝搅拌装置;还包括缓流通道,缓流通道内设置顶端留有通道的隔板;沉降池的底部设有泥斗,沉降池的中上部设有斜板,沉降池的顶部设有多个排水槽,沉降池外壁还设有集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在混凝阶段的搅拌激烈迅速,使絮凝剂与颗粒物产生有效的碰撞,在絮凝阶段的搅拌柔和均匀,使絮凝反应充分,沉降效率高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絮凝沉降设备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并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质量和人们的生活关系紧密。污水处理一般分为三级:一级处理,系应用物理处理法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污染物和寄生虫卵;二级处理,系应用生物处理法将污水中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三级处理,系应用化学沉淀法、生物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等,去除污水中的磷、氮、难降解的有机物、无机盐等。以上三级处理工艺中,均需要用到相应的絮凝沉降装置,进一步而言,絮凝沉降装置是污水处理的反应区和净化区,是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核心。絮凝沉降工艺的主要过程一般为,根据污水情况选择并投加絮凝剂后,水中的胶体及分散颗粒在分子力的相互作用下生成絮状体且在沉降过程中互相碰撞凝聚,其尺寸和质量不断变大,沉速不断增加,当絮凝体长大到一定体积后即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水相沉淀,从而去除废水中的大量悬浮物,从而达到净化的效果。在絮凝沉降的反应过程中,对水体的搅拌处理非常重要。絮凝沉降的流程主要分为:混合、絮凝、沉降三个主要过程。混合的目的是使胶体颗粒凝聚脱稳,在混合过程中,必须要使混凝剂的有效成分迅速均匀地与水中胶体颗粒接触产生凝聚作用,所以混合过程要求强烈、快速、短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混凝剂均匀分散到原水中,故要求水流能产生激烈的湍流。混凝的目的是使细小颗粒之间有效碰撞,从而逐渐增长为大颗粒,最终达到重力沉降实现固液分离,这就要求水流的湍流柔和而均匀。沉降的目的是使絮凝物逐步自水中沉淀下来,最终完成固液分离,实现水质净化。现有技术的絮凝沉降装置,在混合、絮凝阶段对水体流动的控制尚不完善,仍然处于探讨和优化的阶段。在混合阶段,由于污水的处理压力往往较大,流速较快,池内的搅拌压力较大,传统的开放式混凝池很难做到搅拌激烈和充分混合,使得混凝剂的利用程度有限,影响水体的絮凝效果。在絮凝阶段,为了保证处理量,絮凝池一般较大较深,这就给水体的上下翻动和混合均匀带来难度,现有技术的絮凝池或使用较大的框式搅拌器,虽然径向混合较好,但是剪切力较大不利于絮凝物的形成,且上下混合较差,搅拌不充分,或使用头部轴向搅拌叶片的搅拌器,虽然水流的上下搅动有所改善,但搅拌影响的范围小,搅拌不均匀,转速快则容易打碎叶片附近的絮凝物,如果转速低则搅拌效果不良,影响处理效果。除了以上问题,现有絮凝沉降装置的沉降池多为敞口的露天池,水处理到这一阶段絮凝物都已形成,处于重力沉淀阶段,然而露天的装置使水体大面积的暴露在外界环境中,难免落入毛絮、落叶、灰尘等而造成新的污染,大大影响水处理的质量。然而现有装置尚未针对这一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絮凝沉降设备,它在混凝阶段的搅拌激烈迅速,使絮凝剂与颗粒物产生有效的碰撞,混合效果好,它在絮凝阶段的搅拌柔和均匀,水体翻卷混合充分,絮凝效果好,且在沉降前端增设缓流阶段,使絮凝反应充分,沉降效率高效果好,有效的提高了水处理的质量。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絮凝沉降设备,包括混凝罐、絮凝池和沉降池,所述混凝罐、絮凝池和沉降池按照工艺流程从前往后的顺序依次连通,且所述沉降池的后端设置出水总管,所述混凝罐的前端设置原水总管,所述原水总管上还设有Y型过滤器和闸阀,还包括加药管路,所述加药管路通过闸阀与原水总管连通,所述混凝罐为封闭罐体,且包括内层的上水区和外层的混合区,所述混合区与原水总管相连通,所述上水区的顶壁上设有与絮凝池相连通的管路,所述管路上设有水泵和闸阀,所述上水区的侧壁为窄端向下的喇叭口结构,所述上水区的下端设置与混合区相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混凝搅拌器,所述混凝搅拌器为斜叶开启式蜗轮搅拌器;所述絮凝池的顶端设置布水管,所述布水管的进水端与管路相连通,所述布水管的出水端指向絮凝池,所述絮凝池内设有絮凝搅拌装置,所述絮凝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下压叶桨和上翻叶桨,所述搅拌轴位于絮凝池的中央且为顺时针转动,所述下压叶桨和上翻叶桨分别为三片且环绕搅拌轴均匀分布,所述下压叶桨为逆时针倾斜的折叶且位于搅拌轴上部,所述上翻叶桨为顺时针倾斜的折叶且位于搅拌轴下部;还包括缓流通道,所述缓流通道夹置于絮凝池和沉降池之间,且其一侧的底端与絮凝池的底端相连通,另一侧的底端设有布水网孔且其通过布水网孔与沉降池相连通,所述缓流通道内设置顶端留有通道的隔板;所述布水网孔位于沉降池池壁的中部,所述沉降池的底部设有泥斗,所述沉降池的中上部设有斜板,所述沉降池的顶部设有多个排水槽,所述沉降池外壁还设有集水槽,所述排水槽的一端穿过沉降池的池壁与集水槽相连通,所述出水总管与集水槽相连通。所述出水总管与集水槽相连通的一端设有集水滤管,所述集水滤管上设有过滤微孔,所述出水总管上设有闸阀和水泵。所述布水管包括母管和支管,所述支管为多个且其一端均与母管相连通,所述支管环绕母管均匀分布。所述混凝罐、絮凝池的顶端均设有搅拌电机。所述混凝搅拌器的转速为100?200r/min。所述絮凝搅拌装置的转速为50?100r/min。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混凝罐代替传统的混凝池。由于混凝罐为密封罐体,且内部分区布局:混合区在外围且与原水总管连通,加过絮凝剂的原水进入混合区,进行初步的混合和预备,所述混凝搅拌器高速运转,斜叶开启式蜗轮搅拌方式一方面阻力小,利于高速旋转,另一方面高速搅拌的叶片能够使水体形成向上且激烈的涡流,带动混合区的水体上行并自开口进入上水区。通过上述结构和操作,使进入上水区的原水中的细小颗粒和絮凝剂产生充分的混合和激烈的碰撞,不但保证了原水与混凝剂的均匀混合,且过程快速、短时、激烈,满足混凝的工艺要求,有利于下一步絮凝反应的进行。2、所述布水管的设置,能够将水均匀的注入絮凝池中,有利于后续的分散和混合,避免同质水体的集中。3、所述絮凝搅拌装置的设置,具有以下优势:所述叶桨均为3片,有利于进行强度适中的搅拌操作;所述下压叶桨在上部并呈逆时针倾斜,结合搅拌轴顺时针的转动,能够将水体卷入并下压,使上部的水体向轴心并向下翻卷;所述上翻叶桨在下部并呈顺时针倾斜,结合搅拌轴顺时针的转动,能够将水体卷入并上扬,使下部的水体向轴心并向上翻卷;所述下压叶桨和上翻叶桨相配合,能够使水体实现自四角向中央的对流翻卷,使处于絮凝反应下的水体上下翻滚效果好,混合充分且柔和,有利于絮凝反应的进行。4、所述缓流通道的设置,一方面给絮凝反应留出充足的反应时间,保证颗粒物的充分絮凝结合,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使杂乱混流的水体进行通道式的流动和梳理,消耗掉过多的势能和动能,使水流平稳,有利于下一步沉降。5、所述布水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絮凝沉降设备,包括混凝罐(1)、絮凝池(2)和沉降池(3),所述混凝罐(1)、絮凝池(2)和沉降池(3)按照工艺流程从前往后的顺序依次连通,且所述沉降池(3)的后端设置出水总管(4),所述混凝罐(1)的前端设置原水总管(5),所述原水总管(5)上还设有Y型过滤器(6)和闸阀(7),还包括加药管路(8),所述加药管路(8)通过闸阀(7)与原水总管(5)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罐(1)为封闭罐体,且包括内层的上水区(9)和外层的混合区(10),所述混合区(10)与原水总管(5)相连通,所述上水区(9)的顶壁上设有与絮凝池(2)相连通的管路(11),所述管路(11)上设有水泵(12)和闸阀(7),所述上水区(9)的侧壁为窄端向下的喇叭口结构,所述上水区(9)的下端设置与混合区(10)相连通的开口(13),所述开口(13)内设置混凝搅拌器(14),所述混凝搅拌器(14)为斜叶开启式蜗轮搅拌器;所述絮凝池(2)的顶端设置布水管(15),所述布水管(15)的进水端与管路(11)相连通,所述布水管(15)的出水端指向絮凝池(2),所述絮凝池(2)内设有絮凝搅拌装置(16),所述絮凝搅拌装置(16)包括搅拌轴(17)、下压叶桨(18)和上翻叶桨(19),所述搅拌轴(17)位于絮凝池(2)的中央且为顺时针转动,所述下压叶桨(18)和上翻叶桨(19)分别为三片且环绕搅拌轴(17)均匀分布,所述下压叶桨(18)为逆时针倾斜的折叶且位于搅拌轴(17)上部,所述上翻叶桨(19)为顺时针倾斜的折叶且位于搅拌轴(17)下部;还包括缓流通道(20),所述缓流通道(20)夹置于絮凝池(2)和沉降池(3)之间,且其一侧的底端与絮凝池(2)的底端相连通,另一侧的底端设有布水网孔(21)且其通过布水网孔(21)与沉降池(3)相连通,所述缓流通道(20)内设置顶端留有通道的隔板(22);所述布水网孔(21)位于沉降池(3)池壁的中部,所述沉降池(3)的底部设有泥斗(23),所述沉降池(3)的中上部设有斜板(24),所述沉降池(3)的顶部设有多个排水槽(25),所述沉降池(3)外壁还设有集水槽(26),所述排水槽(25)的一端穿过沉降池(3)的池壁与集水槽(26)相连通,所述出水总管(4)与集水槽(26)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萍
申请(专利权)人:滨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