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3B总线远置单元自适应收发数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90892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0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1553B总线远置单元自适应收发数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划分通信信道型谱,进而定义每个型谱中接收数据子地址缓冲区和发送数据子地址的缓冲区的大小;针对每个RT端定义一个信息帧;S2:开始数据收发;S3:所述信息帧的数据被配置为显示RT端接收数据子地址缓冲区和发送数据子地址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S4:广播经步骤S3配置后的信息帧;S5:所述RT端依据广播的信息帧定义缓冲区的起始指针;S6:所述RT端依据步骤S5定义的起始指针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填写;S7:重复步骤S3至S6,直至一个周期内的数据收发任务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1553B总线远置单元自适应收发数据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1553B远置单元的RT (Remote Terminal,远程终端)发送和接受数据长度是在单机研制时在软件中预先设定的。然而,由于航天器研制的需求,某些型号的航天器载设备通过选用货架式产品来实现,来缩短单机的研制时间;由于航天器研制过程的需求变化,带来某些单机发送和接受的数据长度需相应发生变化,虽然这些单机的功能仍能满足当前型号的需求。而单机的开盖,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审批手续,同事还要对产品的功能性能进行复测,限制了产品的快速使用。因此,如何在单机不开盖的前提下依旧能保证产品的快速使用成为了现今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单机不开盖的前提下依旧能保证产品的快速使用。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1553B总线远置单元自适应收发数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划分通信信道型谱,进而定义每个型谱中接收数据子地址缓冲区和发送数据子地址的缓冲区的大小;针对每个RT端定义一个信息帧;S2:开始数据收发;S3:所述信息帧的数据被配置为显示RT端接收数据子地址缓冲区和发送数据子地址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S4:广播经步骤S3配置后的信息帧;S5:所述RT端依据广播的信息帧定义缓冲区的起始指针;S6:所述RT端依据步骤S5定义的起始指针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填写;S7:重复步骤S3至S6,直至一个周期内的数据收发任务完成。可选的,所述信息帧的长度为η个字,其中,前n/2个字用以显示接收子地址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后n/2个字用以显示发送子地址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可选的,所述信息帧的长度为η个字,其中,后n/2个字用以显示接收子地址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前n/2个字用以显示发送子地址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可选的,η为60。可选的,所述接收数据子地址缓冲区和发送数据子地址缓冲分别采用一个子地址,所述子地址与定义在数据帧中的排序一一对应。可选的,在所述步骤SI中,划分通信信道型谱时,按照航天器平台预估的通信量的大小划分通信信道型谱,从而得到不同规格的信道;进而,依据其规格定义接收数据子地址缓冲区和发送数据子地址的缓冲区实际使用的大小和起始地址。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子地址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利用信息帧进行广播的设计,实现了1553B总线远置单元自适应收发数据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子地址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广播信息帧,将子地址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与RT端1553B芯片初始化程序相分离,有效解决了子地址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与RT端1553B芯片初始化程序程序一一对应带来的限制,保证了在单机不开盖的前提下实现RT端1553B芯片发送子地址和接受子地址的初始化,取得了实现RT端自动适应接收/发送子地址实际所需长度变化的效果,保证了产品的快速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步骤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通过一个实施例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1553B总线远置单元自适应收发数据方法,其为本专利技术一可选的实施例,可以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改变本专利技术精神和内容的范围内,对其进行修改和润色。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1553B总线远置单元自适应收发数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划分通信信道型谱,进而定义每个型谱中接收数据子地址缓冲区和发送数据子地址的缓冲区的大小;如子地址缓存区长度为128字,或者256字,或者384字,…针对每个RT端定义一个信息帧;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I中,划分通信信道型谱时,按照航天器平台预估的通信量的大小划分通信信道型谱,从而得到不同规格的信道;进而,依据其规格定义接收数据子地址缓冲区和发送数据子地址的缓冲区实际使用的大小和起始地址。S2:开始数据收发;在该步骤前,还应包括将各系统终端,即RT端接入航天器平台的过程;S3:所述信息帧的数据被配置为显示RT端接收数据子地址缓冲区和发送数据子地址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本专利技术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信息帧的长度为η个字,其中,前n/2个字用以显示接收子地址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后n/2个字用以显示发送子地址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信息帧的长度为η个字,其中,后n/2个字用以显示接收子地址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前n/2个字用以显示发送子地址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本实施例中,η为60。本实施例中,所述信息帧的长度为60个字,其中,前30个字用以显示接收子地址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后30个字用以显示发送子地址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所述接收数据子地址缓冲区和发送数据子地址缓冲分别采用一个子地址,所述子地址与定义在数据帧中的排序--对应。例如,各RT采用接收子地址2接收广播信息数据帧,该广播信息帧中数据为21,60,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前30个字为接收子地址数据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从子地址 I 到子地址 1EH,分别为 21,60,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 ;后30个字为发送子地址数据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从子地址 I 到子地址 1EH,分别为 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S4:广播经步骤S3配置后的信息帧;S5:所述RT端依据广播的信息帧定义缓冲区的起始指针;例如,对于将信道缓存区长度定义为128字的RT,接收子地址IH的起始指针指向该缓冲区的第108字;S6:所述RT端依据步骤S5定义的起始指针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填写;S7:重复步骤S3至S6,直至一个周期内的数据收发任务完成。航天器平台星务管理计算机(BC端)在每个控制周期,在星务任务结束前,始终广播和更迭上文描述的用于定义各子地址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的信息帧。且能够使得数据接收/发送完毕时正好触发相应子地址循环缓冲区中断。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子地址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利用信息帧进行广播的设计,实现了 1553B总线远置单元自适应收发数据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子地址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广播信息帧,将子地址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与RT端1553B芯片初始化程序相分离,有效解决了子地址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与RT端1553B芯片初始化程序一一对应带来的限制,保证了在单机不开盖的前提下实现RT端1553B芯片发送子地址和接受子地址的初始化,取得了实现RT端自动适应接收/发送子地址实际所需长度变化的效果,保证了产品的快速使用。【主权项】1.一种1553B总线远置单元自适应收发数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51:划分通信信道型谱,进而定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1553B总线远置单元自适应收发数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划分通信信道型谱,进而定义每个型谱中接收数据子地址缓冲区和发送数据子地址的缓冲区的大小;针对每个RT端定义一个信息帧;S2:开始数据收发;S3:所述信息帧的数据被配置为显示RT端接收数据子地址缓冲区和发送数据子地址缓冲区实际所用长度;S4:广播经步骤S3配置后的信息帧;S5:所述RT端依据广播的信息帧定义缓冲区的起始指针;S6:所述RT端依据步骤S5定义的起始指针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填写;S7:重复步骤S3至S6,直至一个周期内的数据收发任务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红俊朱剑辉黄玲玲芮晔蔡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天测控通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