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混凝土发泡技术与再生混凝土技术相结合,不消耗天然骨料,完全利用废弃混凝土破碎后的粗、细骨料及难以再生利用的粉体,制备再生混凝土自保温材料。将占原材料质量百分比为不大于2%的发泡剂、2%-10%的玻化微珠,12%-20%的水泥、12%-18%的再生细骨料、40%-60%的再生粗骨料、1%-5%的粉煤灰、0.1%-0.5%的减水剂和6%-12%的水等材料,制备形成自保温材料。该发泡再生混凝土自保温材料,表观密度小,为1600~2100kg/m3;28d抗压强度为20~40MPa;保温隔热性能优异,导热系数为0.8~1.2[W/(m•K)],其值可比同强度普通混凝土材料降低40%-50%,比同配比天然骨料发泡混凝土材料降低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泡再生混凝土自保温材料及其制 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生产与消费国家,每年消耗的混凝土的用量约13~ 14亿立方米,混凝土原材料尤其是天然砂石开采量大,2013年混凝土消耗天然骨料超过 100亿吨。在自然资源急剧消耗的同时导致自然环境被不同程度的破坏。另一方面,据国家 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2014)》,2013年我国建筑废弃物产生量 约为10亿吨,其中废弃混凝土约占34%,并以平均每年8%的量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 6. 38亿吨。而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仅为5%。将废弃混凝土经破碎加工成再生骨 料应用于再生混凝土,一方面节省大量的处理费用,同时减少废弃混凝土排放量,从而减少 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与天然骨料相比,再生骨料强度低、孔隙率大、吸水率高,新拌再生混凝土水灰比 增大,导致其工作性能和弹性模量降低,收缩和徐变增大,因此各国对再生混凝土应用于建 筑结构尚持谨慎态度。但将再生混凝土应用于非受力结构,如采用振动挤压模制作再生混 凝土建筑外墙砌块,这些结构对混凝土坍落度要求不高,只需要较小的用水量即可满足要 求,可以有效避免再生混凝土工作性能等方面的缺陷,同时又充分利用了再生混凝土传热 系数小的优点。此外还能大幅提高再生骨料的取代率,充分利用再生细骨料,甚至能完全利 用再生骨料破碎过程中的粉体,省去复杂的过筛、清洗、界面预处理等程序,在很大程度上 简化工艺,降低成本,节水节能,进行砌块的预制同时避免了现浇结构中因再生混凝土体积 稳定性不佳,在受约束条件下引起开裂等问题。 此外,我国现有建筑约400亿平方米,绝大部分属于高能耗建筑,"节能建筑"不 到5%,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33%。在建筑能耗中,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约占总耗热量的 2/3,建筑围护结构导热系数高是建筑能耗大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外墙的传热系数是建筑 节能的关键。目前我国常见外墙保温的做法有三种,即外墙外保温体系、外墙内保温体系、 外墙自保温体系。其中外墙自保温体系以其经济、施工简单、无污染、不会引入外来风险,因 而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将混凝土发泡技术与再生混凝土技术相结合,完全利用废 弃混凝土破碎后的粗、细骨料及难以再生利用的粉体制备高效再生混凝土自保温材料,一 方面利用再生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低于普通混凝土的特点,另一方面将再生骨料用于非承 重的墙体砌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简化再生骨料处理工序、最大程度利用废弃混凝土解决 环保问题,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废弃混凝土利用率低、污染环境、能源紧缺等问题,将 其破碎、筛分后制成再生骨料,以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并结合发泡技术制得一种发泡再 生混凝土自保温材料。该材料保温隔热性能优异,导热系数为0. 8~1. 2 ,其值比 同强度普通混凝土材料降低40%-50%,比同配比天然骨料发泡混凝土材料降低20%。 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泡再生混凝土自保温材料,含有以下原料,以占全部原材料质量的百分比计:发 泡剂1%-2%、玻化微珠2%-10%,水泥12%-20%、再生细骨料12%-18%、再生粗骨料40%-60%、粉 煤灰1%-5%、减水剂0. 1%-0. 1%和水6%-12%,以上各原料质量百分数之和为100%。 所述的再生细骨料颗粒级配符合《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 25176-2010)中规定的2级配区要求。 所述的发泡再生混凝土自保温材料:以再生细骨料替代天然骨料,替代率为 100%〇 所述的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所述的再生细骨料无需水洗或过筛,连同粉体一并利用;再生细骨料中粉体含量 达9 wt% ;所述的粉体为再生骨料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粒径< 0. 15mm的颗粒。 一种制备如上所述的发泡再生混凝土自保温材料,包括以下步骤: 1) 将占全部原材料质量百分比2%以内的发泡剂、0%-10%的玻化微珠,12%-20%的水泥、 12%-18再生细骨料、40%-60%的再生粗骨料、0%-5%的粉煤灰、0%-0. 1%的减水剂和6%-12% 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凝土拌合料; 2) 将步骤1)中制备得到的拌合料浇注入模,养护得到再生混凝土自保温材料。 如上所述的发泡再生混凝土自保温材料的应用:用于自保温墙体砌块。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 本专利技术利用废弃混凝土制得的再生骨料完全取代天然骨料,为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循 环利用提供了一种途径,促进了资源的再生利用,同时又有利于保护环境; 2、 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再生细骨料导热系数低的优势,将其制成再生混凝土自保温材料, 该材料用于非受力结构的建筑外墙自保温砌块,自保温效果好; 3、 本专利技术中的再生细骨料不用经水洗、筛分等工艺,其中的粉体可以一并使用,在很大 程度上简化工艺,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自保温材料的生产成本,是一种经济实 用的方法; 4、 通过发泡技术,结合玻化微珠等材料,制成低容重的发泡再生混凝土,其表观密度为 1600-2100kg/m3, 28d抗压强度为20-40 MPa,导热系数为0. 8-1. 2 WAm*K),具有良好的防 火阻燃和保温隔热性能。【附图说明】 图1再生自保温混凝土强度随发泡剂掺量的变化; 图2再生自保温砌块导热系数随发泡剂掺量的变化并与普通混凝土对比。【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用下列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列实 施例。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1、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材料 (〇再生粗骨料: 根据《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25177-2010)规范要求对再生粗骨料性能进行测 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再生粗骨料各方面性能指标【主权项】1. 一种发泡再生混凝土自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保温材料含有以下原料, 以占全部原材料质量的百分比计:发泡剂1%-2%、玻化微珠2%-10%,水泥12%-20%、再生细骨 料12%-18%、再生粗骨料40%-60%、粉煤灰1%-5%、减水剂0. 1%-0. 5%和水6%-12%,以上各原 料质量百分数之和为10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再生混凝土自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再生细骨 料符合《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25176-2010)要求。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再生混凝土自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以再生细骨料替 代天然细骨料,替代率为100%。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再生混凝土自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再生粗骨 料符合《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25177-2010)要求。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再生混凝土自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以再生粗骨料完 全替代天然粗骨料,替代率为100%。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再生混凝土自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为硅 酸盐水泥或普通娃酸盐水泥。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再生混凝土自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再生细骨 料无需水洗或过筛,连同粉体一并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泡再生混凝土自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保温材料含有以下原料,以占全部原材料质量的百分比计:发泡剂1%‑2%、玻化微珠2%‑10%,水泥12%‑20%、再生细骨料12%‑18%、再生粗骨料40%‑60%、粉煤灰1%‑5%、减水剂0.1%‑0.5%和水6%‑12%,以上各原料质量百分数之和为10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岚,吴文达,罗素蓉,王雪芳,张少卿,游帆,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江夏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