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制备钛酸铜铋钠陶瓷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900125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9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Na0.5Bi0.5Cu3Ti4O12陶瓷的方法,以Na2CO3、Bi2O3、CuO和TiO2为原料,加入NaCl、KCl后经过球磨、预烧、成型、烧结后制成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使得各反应原料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并且合成产物纯度高,粒径小,可明显改善钛酸铜铋钠陶瓷的显微结构,进而提高介电性能,在高介电常数材料领域具有很大的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陶瓷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近几十年来,微电子产业已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电子元器件的集成化、小型化和高速化是微电子技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电介质材料是电子和微电子器件中的核心材料。由于电容量与介电常数成正比,所以希望材料有高的介电常数,为了满足电路应用的要求,电解质的介电常数与频率之间必须呈小的相关性,同时希望材料有尽可能小的介质损耗;因此,高介电常数材料成为这些领域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材料。钛酸铜铋钠(Naa5Bia5Cu3Ti4O12)陶瓷,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巨介电陶瓷材料。Naa5Bia5Cu3Ti4O12 (NBCTO)陶瓷的介电常数在_173~127°C时可达104,并且可用内部阻挡层理论来解释其巨电性,在微电子产业有巨大应用前景。目前,通常采用固相法制备NBCTO介电陶瓷材料,该方法合成温度较高,一般需要在900°C以上长达数小时的高温煅烧才能合成物相较纯的NBCTO陶瓷粉体,且原料中的CuO在高温煅烧的过程中极易挥发,造成各元素之间的比例失配,部分元素组成与理论值不符的粉体使得烧结后的NBCTO陶瓷的介电性能由于制备工艺的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钛酸铜铋钠陶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Na2CO3、Bi2O3、CuO和TiO2混合后加入NaCl和KCl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装入玛瑙罐中,以玛瑙球作为球磨介质、无水乙醇为分散剂、混合物与玛瑙球的质量比为1∶(3~4)进行球磨处理,球磨产物干燥后研细得到研细物;所述NaCl和KCl的质量之和为混合物总质量的10~50%;(2)将研细物置于氧化铝坩埚内,加盖,于650~750℃下煅烧2~4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含有氯盐的Na0.5Bi0.5Cu3Ti4O12陶瓷粉体;(3)用去离子水洗涤步骤(2)中得到的含有氯盐的陶瓷粉体,至清洗废液中检测不出氯离子,即完成清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艳丽王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