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强专利>正文

前置式母子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665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的两轮母子自行车。用于家长驮带小孩出行,解决驮带小孩不安全不方便的问题。该车包括有车架(7)、前叉(2)、车把(5)、小孩座椅(3、扶手(4)、中轴(10)、脚蹬(8)、鞍座(9)、前轮(1)、后轮(13)等组成。其特征是小孩座椅置于车把前面前轮上方的固定位置且直接与车架体相连结,不随前轮及车把的来回转向而转动。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重心低、骑行稳、美观实用,驮带小孩安全方便。(*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自行车设计制造
,是一种新型母子自行车。我们现有的自行车不适于驮带小孩出行。家长带小孩上班或外出很不方便,现家长带小孩多是在车前或车后绑小孩椅子坐,或直接坐在车前梁上和后衣架上影响骑行很不安全,容易发生伤害小孩等意外事故。目前还没有专门为驮带小孩而设计的两轮母子自行车。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方便的新型母子自行车,它能使家长方便的驮带小孩出行,解决现有自行车带小孩不方便不安全的问题。本技术的内容如图所示该车包括有前轮(1)、前叉(2)、小孩座椅(3)扶手(4)、车把(5)、前挡泥板(6)、车架(7)、脚蹬(8)、鞍座(9)、中轴(10)、链挡板(11)、后挡泥板(12)、后轮(13)、飞轮(14)、衣架(15)等组成。在车架(7)的前叉管上焊有固定小孩座椅(3)的支架并留有固定孔,小孩座椅(3)置于车把(5)前面、前轮(1)上方的空间处,直接联接在车架(7)的固定孔上,不随前轮(1)及车把(5)的左右转向而转动。该车小孩座椅(3)是经特殊设计的可躺式座椅。座椅的靠背及两边的侧帮和蹬板之间均为绞链联接,可以活动。经特殊设计的高靠背在需要时(如小孩睡觉)可以放躺下使用,它有立起和放躺下两个可固定位置(见图示位置和图中双点划线示意位置)。该车车架(7)的设计根据驮带小孩的需要,将车鞍座(9)及中轴(10)的位置向后偏移,而使鞍座(9)置于后轮(13)的上方,中轴(10)上的轮盘与后轮(13)重叠。为了使轮盘与后轮能重叠到一起,车架(7)的下斜梁采用两根并行的细管斜梁,两根下斜梁分别从前叉管向后引下至后轮轴心处。一根粗些的中竖梁从两下斜梁中间穿过向下出头,中轴套就焊在此中竖梁下端部,且轴套较短能让开轮盘的位置,因而能使轮盘安置于两根下斜梁之间且与后轮错开位置又与后轮上的飞轮对应。中轴两端的脚蹬(8)及大腿在两根下斜梁的外侧。该车采用大小轮的设计方式,前轮小后轮大,前后轮中心距较一般自行车短,小孩座椅(3)距离地面较近,车重心低行驶安全平稳。该车前叉(2)因前轮负重较大采取了加强式前叉,又考虑到前边要安装小孩座椅而加大了前叉的倾斜角度也加高了车把高度以便不使车把转向时碰到小孩。该车在车架(7)的前叉管上设置有扶手(4)以使小孩座椅(3)与车把(5)隔开。该车链挡板(11)采用两端为四分之一半园的开式挡板,车后衣架(15)为小型新式带尾灯衣架。其它零部件均为标准定型的自行车零件部件。本技术与现有自行车相比有如下优点其一该技术是专为驮带小孩设计的一种前置式母子自行车,它克服了现有自行车驮带小孩只能放在前梁或后衣架上,易发生拨脚和摔伤事故等不安全的问题。该车重心低、骑行稳。安全可靠,方便了家长带小孩出行。其二该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可躺式小孩座椅,置于车把前方车架体上的固定位置,安全方便。其三该技术采取了前轮小后轮大、中轴后移轮盘与后轮重叠的结构方式、结构紧凑美观实用。本技术附图说明如下该附图为本技术的侧面外观图。(1)前轮(包括圈带条轴闸)、(2)前叉、(3)小孩座椅、(4)扶手、(5)车把、(6)前挡泥板、(7)车架、(8)脚蹬(包括大腿)、(9)鞍座、(10)、中轴(包括轮盘)、(11)链挡板、(12)后挡泥板、(13)后轮(包括圈带条轴闸)、(14)飞轮(包括链条)、(15)衣架(包括尾灯)。以下结合附图说明该技术的实施方式。本技术为两轮母子自行车,其整车结构简单紧凑采用大小轮结构,前轮(1)直径500mm左右,后轮(13)直径610mm左右,前后轮中心距为950mm左右,前叉(2)倾斜角度约为22度。该车车架(7)采用不同直径的空腹钢管焊接而成,其中包括有前叉管、上横梁、中竖梁、中轴套和两根后竖管及两根下斜梁组成,车架下部的下斜梁为两根并行的细钢管,它们分别从前面的前叉管两侧至后轮轴心处,中竖梁从两下斜梁中间穿过向下出头中轴套就焊在此中竖梁下端部。车的中轴组装在中轴套上,中轴上装有轮盘,轮盘的位置设在两下斜梁之间与后轮(13)上的飞轮相对应,它们通过链条连接传动。小孩座椅(3)采用直径6mm左右的园钢及钢板网焊接或铰接而成,该小孩座椅是可躺式座椅,其中包括有一个可以活动的高靠背和底座、侧帮及两个蹬板。活动部位均为铰链联接,座椅的靠背及蹬板有两个可固定的位置即图示位置和图中双点划线示意位置,在两个位置均可以用锁钉固定,当需要时靠背可以放躺下使用。前叉(2)采用园管及钢板焊接而成且适当加厚管壁以增加强度。扶手(4)采用园管及扁钢焊接成并用螺栓紧固于车架(7)上。中轴(10)为车制的其上面的轮盘通过轴挡与轴铆接为一体再用锁母锁紧。链挡板(11)为钢板焊接成形两端采用四分之一半园。衣架(15)采用直径6mm左右园钢焊接成形并在衣架后下部安置有车尾灯。其它零部件均采用标准定型的自行车零件,使用方法也与一般自行车基本相同。权利要求1.本技术属自行车设计制造技术,一种新型的前置式母子自行车,包括有车架(7)、前叉(2)、车把(5)、小孩座椅(3)、扶手(4)、中轴(10)、鞍座(9)、前轮(1)、后轮(13)、脚蹬(8)、衣架(15)等组成,其特征在车架(7)前端设有固定小孩座椅(3)的安装位置,小孩座椅(3)直接紧固在车架(7)前端的固定位置上,而使小孩座椅(3)置于车把(5)前面、前轮(1)上方的空间处且直接与车架体相连接不随前轮(1)及车把(5)的来回转向而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式母子自行车,其特征是中轴(10)上的轮盘与后轮重叠,鞍座(9)置于后轮(13)的上方。专利摘要一种新型的两轮母子自行车。用于家长驮带小孩出行,解决驮带小孩不安全不方便的问题。该车包括有车架(7)、前叉(2)、车把(5)、小孩座椅(3)、扶手(4)、中轴(10)、脚蹬(8)、鞍座(9)、前轮(1)、后轮(13)等组成。其特征是小孩座椅置于车把前面前轮上方的固定位置且直接与车架体相连结,不随前轮及车把的来回转向而转动。该技术结构紧凑、重心低、骑行稳、美观实用,驮带小孩安全方便。文档编号B62K3/10GK2099069SQ9120536公开日1992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1991年4月8日 优先权日1991年4月8日专利技术者高强 申请人:高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实用新型属自行车设计制造技术,一种新型的前置式母子自行车,包括有车架(7)、前叉(2)、车把(5)、小孩座椅(3)、扶手(4)、中轴(10)、鞍座(9)、前轮(1)、后轮(13)、脚蹬(8)、衣架(15)等组成,其特征在车架(7)前端设有固定小孩座椅(3)的安装位置,小孩座椅(3)直接紧固在车架(7)前端的固定位置上,而使小孩座椅(3)置于车把(5)前面、前轮(1)上方的空间处且直接与车架体相连接不随前轮(1)及车把(5)的来回转向而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强
申请(专利权)人:高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