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元素复合包膜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89402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6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元素复合包膜肥料,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制成:蛭石11-14、硅藻土9-12、铁矿渣6-9、硫酸锰1-2、钼酸铵1-2、硫酸钠17-20、玉米秸秆79-85、油菜秸秆63-69、瓜藤35-39、茶皂素1-2、聚丙烯酰胺16-20、EM菌剂6-8、磷酸二氢钾19-24、泛酸钙1-2、硫酸锌1-2、四硼酸钠1-2、土壤改良剂7-9、水适量;本发明专利技术营养全面,不仅含有氮、磷、钾等常量元素,而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与包膜的聚丙烯酰胺起到协同作用,使得肥料具有很好地缓释、保水、松土功能,添加土壤改良剂,具有增效、促进植物吸收营养的作用,且本发明专利技术肥料使用效率高、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肥料领域,特别是。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农业正在飞速的发展,我国既是农业大国,又是肥料的使用大国。肥料的应用与发展情况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肥料种类很多,有氮、磷、钾等化学肥料,有豆柏、动物粪便、农业废弃物等有机肥料,还有生物菌等生物肥料,还有硅、镁、铁、硼、砸等中微量元素肥料,不一而足,不同作物由于不同的生长习性、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料的需求均不相同,因此,需要结合不同的作物品种,研宄不同的肥料,非常需要,以提高作物的品质与生长速度,增加农作物营养与保健价值,为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肥料的生产正朝着高效多元素肥料,多功能肥料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包膜肥料又称包衣肥料、薄膜肥料。用半透性或不透性薄膜物质包裹速效性化肥颗粒而成的肥料。成膜物质有塑料、树脂、石蜡、聚乙烯和元素硫等。包膜的目的是使包膜肥料在施入土壤后里面的速效养分缓慢地释放出来,以延长肥效。释放速率决定于包膜种类、厚度、粒径、肥料溶解性、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等。适用于经济价值高、生育期长、需肥量大但又不便分次施肥的作物,以及养分易于淋失的温高、多雨地区或灌溉地区,尤其是在质地轻的砂性土壤上。现有包膜肥料多缺乏针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案实施: 一种多元素复合包膜肥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制成:蛭石11-14、硅藻土 9-12、铁矿渣6-9、硫酸锰1-2、钼酸铵1-2、硫酸钠17-20、玉米秸杆79-85、油菜秸杆63-69、瓜藤35-39、茶皂素1-2、聚丙烯酰胺16-20、EM菌剂6-8、磷酸二氢钾19-24、泛酸钙1-2、硫酸锌1-2、四硼酸钠1-2、土壤改良剂7-9、水适量; 所述土壤改良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羽毛粉10-20、纳米碳粉1-2、偏硅酸钠4-5、甲基丙烯酸甲酯17-19、酵母砸3-4、泛酸钙2_3、葡萄糖酸锌2_3、氯化镁1_2、钼酸铵2-3、硼酸1-2、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4-6、食醋30-40、壳聚糖2_3、桉树油1_2、氧化锌1-2、硅灰石粉3-4、海藻粉10-12、氯化石蜡3-5 ;制备方法是首先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氯化石蜡与羽毛粉、纳米碳粉、桉树油、氧化锌、硅灰石粉、海藻粉混合搅拌均匀,加热至65°C _75°C,形成混合物;再将其余剩余成分进行混合,充分搅拌形成食醋混合液;将混合物与食醋混合液混合,高速分散成浆料即得。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多元素复合包膜肥料,由以下具体步骤制成: (I)将铁矿渣、硫酸锰、钼酸铵、硫酸钠、磷酸二氢钾、泛酸钙、硫酸锌、四硼酸钠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温水,混合均匀加入土壤改良剂、蛭石、硅藻土、铁矿渣,继续搅拌均匀,高速分散得浆料后,浓缩干燥,制成颗粒; (2)将除聚丙烯酰胺之外的其余剩余成分混合均匀,保持含水量43-48%,搅拌均匀,密封,常温下进行无氧发酵21-30天,期间每隔3-5天翻堆一次,烘干,制成颗粒; (3)将步骤(I)与步骤(2)的混合颗粒加入到流化床包膜机中,控制流化床包膜机进风温度为70?100°C,控制进口风压保持颗粒呈悬浮态,将溶于水的聚丙烯酰胺,加热至45?50°C,然后喷入到混合颗粒上进行包膜,冷却筛分即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营养全面,不仅含有氮、磷、钾等常量元素,而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与包膜的聚丙烯酰胺起到协同作用,使得肥料具有很好地缓释、保水、松土功能,添加土壤改良剂,具有增效、促进植物吸收营养的作用,且本专利技术肥料使用效率高、成本低。具体实施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多元素复合包膜肥料,由下列重量份(公斤)的原料制备制成:蛭石11、硅藻土9、铁矿渣6、硫酸锰1、钼酸铵1、硫酸钠17、玉米秸杆79、油菜秸杆63、瓜藤35、茶皂素1、聚丙烯酰胺16、EM菌剂6、磷酸二氢钾19、泛酸钙1、硫酸锌1、四硼酸钠1、土壤改良剂7、水适量; 所述土壤改良剂由以下重量份(公斤)的原料制成:羽毛粉10、纳米碳粉1、偏硅酸钠4、甲基丙烯酸甲酯17、酵母砸3、泛酸钙2、葡萄糖酸锌2、氯化镁1、钼酸铵2、硼酸1、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4、食醋30、壳聚糖2、桉树油1、氧化锌1、硅灰石粉3、海藻粉10、氯化石蜡3;制备方法是首先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氯化石蜡与羽毛粉、纳米碳粉、桉树油、氧化锌、硅灰石粉、海藻粉混合搅拌均匀,加热至65°C _75°C,形成混合物;再将其余剩余成分进行混合,充分搅拌形成食醋混合液;将混合物与食醋混合液混合,高速分散成浆料即得。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多元素复合包膜肥料,由以下具体步骤制成: (1)将铁矿渣、硫酸锰、钼酸铵、硫酸钠、磷酸二氢钾、泛酸钙、硫酸锌、四硼酸钠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温水,混合均匀加入土壤改良剂、蛭石、硅藻土、铁矿渣,继续搅拌均匀,高速分散得浆料后,浓缩干燥,制成颗粒; (2)将除聚丙烯酰胺之外的其余剩余成分混合均匀,保持含水量43-48%,搅拌均匀,密封,常温下进行无氧发酵21-30天,期间每隔3-5天翻堆一次,烘干,制成颗粒; (3)将步骤(I)与步骤(2)的混合颗粒加入到流化床包膜机中,控制流化床包膜机进风温度为70?100°C,控制进口风压保持颗粒呈悬浮态,将溶于水的聚丙烯酰胺,加热至45?50°C,然后喷入到混合颗粒上进行包膜,冷却筛分即得。将2亩肥力相同的相邻黄瓜田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将本专利技术的肥料与普通肥料作为底肥分别施加于实验组与对照组,每亩施肥85公斤,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黄瓜的植株增高、果实变粗变大,每亩增产12.4%。此试验说明本专利技术肥料优于其他普通肥料。【主权项】1.一种多元素复合包膜肥料,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制成:蛭石11-14、硅藻土 9-12、铁矿渣6-9、硫酸锰1_2、钼酸铵1_2、硫酸钠17-20、玉米秸杆79-85、油菜秸杆63-69、瓜藤35-39、茶皂素1-2、聚丙烯酰胺16_20、EM菌剂6-8、磷酸二氢钾19-24、泛酸钙1-2、硫酸锌1-2、四硼酸钠1-2、土壤改良剂7-9、水适量; 所述土壤改良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羽毛粉10-20、纳米碳粉1-2、偏硅酸钠4-5、甲基丙烯酸甲酯17-19、酵母砸3-4、泛酸钙2_3、葡萄糖酸锌2_3、氯化镁1_2、钼酸铵2-3、硼酸1-2、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4-6、食醋30-40、壳聚糖2_3、桉树油1_2、氧化锌1-2、硅灰石粉3-4、海藻粉10-12、氯化石蜡3-5 ;制备方法是首先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氯化石蜡与羽毛粉、纳米碳粉、桉树油、氧化锌、硅灰石粉、海藻粉混合搅拌均匀,加热至65°C _75°C,形成混合物;再将其余剩余成分进行混合,充分搅拌形成食醋混合液;将混合物与食醋混合液混合,高速分散成浆料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元素复合包膜肥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具体步骤制成: (1)将铁矿渣、硫酸锰、钼酸铵、硫酸钠、磷酸二氢钾、泛酸钙、硫酸锌、四硼酸钠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温水,混合均匀加入土壤改良剂、蛭石、硅藻土、铁矿渣,继续搅拌均匀,高速分散得浆料后,浓缩干燥,制成颗粒; (2)将除聚丙烯酰胺之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元素复合包膜肥料,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制成:蛭石11‑14、硅藻土9‑12、铁矿渣6‑9、硫酸锰1‑2、钼酸铵1‑2、硫酸钠17‑20、玉米秸秆79‑85、油菜秸秆63‑69、瓜藤35‑39、茶皂素1‑2、聚丙烯酰胺16‑20、EM菌剂6‑8、磷酸二氢钾19‑24、泛酸钙1‑2、硫酸锌1‑2、四硼酸钠1‑2、土壤改良剂7‑9、水适量;所述土壤改良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羽毛粉10‑20、纳米碳粉1‑2、偏硅酸钠4‑5、甲基丙烯酸甲酯17‑19、酵母硒3‑4、泛酸钙2‑3、葡萄糖酸锌2‑3、氯化镁1‑2、钼酸铵2‑3、硼酸1‑2、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4‑6、食醋30‑40、壳聚糖2‑3、桉树油1‑2、氧化锌1‑2、硅灰石粉3‑4、海藻粉10‑12、氯化石蜡3‑5;制备方法是首先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氯化石蜡与羽毛粉、纳米碳粉、桉树油、氧化锌、硅灰石粉、海藻粉混合搅拌均匀,加热至65℃‑75℃,形成混合物;再将其余剩余成分进行混合,充分搅拌形成食醋混合液;将混合物与食醋混合液混合,高速分散成浆料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茂陆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家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