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围护桩换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1638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4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围护桩换撑结构,包括地梁,所述地梁设置于底板与围护桩的交界处,所述底板与所述地梁的下底面齐平,所述底板的顶面比所述地梁的顶面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地梁,可以减少围护桩的悬臂长度,使得支护更加稳定,将基坑的变形控制在可靠范围内。并且,通过设置地梁可以代替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斜抛钢支撑,既避免了斜抛钢支撑的安装和拆卸,简化了施工工序,减少了作业时间,又避免了钢支撑穿经外墙所引发的渗漏水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围护粧换撑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工程带有地下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经常碰到围护粧在支撑拆除后悬臂过长的情况,请参阅图1至图2,目前通常采用临时斜抛钢支撑7进行换撑,所述斜抛钢支撑7设置于所述底板2与所述围护粧I之间,通常所述斜抛钢支撑7需要穿过地下室外墙(未图示)。但是,由于使用斜抛钢支撑进行换撑,涉及到钢支撑的安装及拆除,一方面,存在工序繁琐、拆装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存在由于钢支撑需要穿经外墙所引发的渗漏水问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简化施工难度、缩短施工时间、杜绝外墙出现渗漏现象的能够取代斜抛钢支撑的围护粧换撑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围护粧换撑结构,通过设置地梁缩短围护粧悬臂不但可以取代现有技术中的斜抛钢支撑,缩短了施工时间,降低了施工难度,而且可以杜绝因钢支撑穿经外墙引发的渗漏水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围护粧换撑结构,包括地梁,所述地梁设置于底板与围护粧的交界处,所述底板与所述地梁的下底面齐平,所述底板的顶面比所述地梁的顶面低。可选的,在上述的围护粧换撑结构中,所述地梁的高度是所述底板的高度的2-4倍。可选的,在上述的围护粧换撑结构中,所述地梁的高度是所述底板的高度的3倍。可选的,在上述的围护粧换撑结构中,所述底板与所述地梁一起绑扎钢筋。可选的,在上述的围护粧换撑结构中,所述底板内的钢筋种植于所述围护粧的内部。可选的,在上述的围护粧换撑结构中,所述底板与所述地梁一同浇筑而成。可选的,在上述的围护粧换撑结构中,所述地梁的宽度最大为所述外墙的内壁与所述围护粧的内壁之间的距离。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I)通过设置地梁,可以减少围护粧的悬臂长度,使得支护更加稳定,将基坑的变形控制在可靠范围内。(2)通过设置地梁可以代替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斜抛钢支撑,既避免了斜抛钢支撑的安装和拆卸,简化了施工工序,减少了作业时间,又避免了钢支撑穿经外墙所引发的渗漏水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支撑拆除后围护粧的粧体变形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支撑拆除后设置临时斜抛钢支撑后的粧体变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支撑拆除后设置地梁后的粧体变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支撑拆除后设置地梁后的粧体受力原理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地梁与底板的钢筋布置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围护粧换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围护粧、2-底板、3-地梁、4-钢筋、5-外墙、6-模板、7-钢支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围护粧换撑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请参阅图3至图6,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围护粧换撑结构,包括地梁3,所述地梁3设置于底板2与围护粧I的交界处,所述底板2与所述地梁3的下底面齐平,所述底板2的顶面比所述地梁3的顶面低。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地梁3,可以减少围护粧I的悬臂长度,使得支护更加稳定,将基坑的变形控制在可靠范围内。并且,通过设置地梁3代替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斜抛钢支撑,既可以避免斜抛钢支撑的安装和拆卸,简化了施工工序,减少了作业时间;又可以避免钢支撑穿经外墙5所引发的渗漏水问题。优选的,在上述的围护粧换撑结构中,所述地梁3的高度是所述底板2的高度的2-4倍。本实施例中,所述地梁3的高度是所述底板2的高度的3倍。优选的,在上述的围护粧换撑结构中,所述底板2内的钢筋4种植于所述围护粧I的内部,从而使得所述地梁3与所述围护粧I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能够共同产生抗拔作用。优选的,在上述的围护粧换撑结构中,所述底板2与所述地梁3 —起绑扎钢筋5,从而使得底板2与地梁3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两者形成一个整体,有效产生抵抗弯矩。优选的,在上述的围护粧换撑结构中,所述底板2与所述地梁3 —同浇筑而成,从而使得底板2与地梁3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两者形成一个整体,有效产生抵抗弯矩。可选的,在上述的围护粧换撑结构中,所述地梁3的宽度最大为所述外墙5的内壁与所述围护粧I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从而,不会因为地梁3的增设而改变地下室的内部结构。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6,本实施例的围护粧换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如下:第一步:清理围护粧表面泥土,凿除围护粧I粧体表面松散层。第二步:在围护粧I粧体内种植钢筋5,种植深度为15d,d为种植钢筋5的直径。第三步:绑扎地梁3钢筋,并支模,即设置模板6。第四步:同基础底板2 —起浇筑混凝土。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I)通过设置地梁,可以减少围护粧的悬臂长度,使得支护更加稳定,将基坑的变形控制在可靠范围内。(2)通过设置地梁可以代替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斜抛钢支撑,既避免了斜抛钢支撑的安装和拆卸,简化了施工工序,减少了作业时间,又避免了钢支撑穿经外墙所引发的渗漏水问题。上述描述仅是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技术范围的任何限定,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围护粧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梁,所述地梁设置于底板与围护粧的交界处,所述底板与所述地梁的下底面齐平,所述底板的顶面比所述地梁的顶面低。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护粧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梁的高度是所述底板的高度的2-4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护粧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梁的高度是所述底板的高度的3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护粧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内的钢筋种植于所述围护粧的内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护粧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地梁一同浇筑rfn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围护粧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梁的宽度最大为外墙的内壁与所述围护粧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围护桩换撑结构,包括地梁,所述地梁设置于底板与围护桩的交界处,所述底板与所述地梁的下底面齐平,所述底板的顶面比所述地梁的顶面低。本技术通过设置地梁,可以减少围护桩的悬臂长度,使得支护更加稳定,将基坑的变形控制在可靠范围内。并且,通过设置地梁可以代替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斜抛钢支撑,既避免了斜抛钢支撑的安装和拆卸,简化了施工工序,减少了作业时间,又避免了钢支撑穿经外墙所引发的渗漏水问题。【IPC分类】E02D17-04【公开号】CN204551484【申请号】CN201420866171【专利技术人】陆冬兴, 陈豪, 陈浩 【申请人】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申请日】2014年12月3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围护桩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梁,所述地梁设置于底板与围护桩的交界处,所述底板与所述地梁的下底面齐平,所述底板的顶面比所述地梁的顶面低。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冬兴陈豪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