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装配零件的夹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8434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装配零件的夹持机构,包括X形夹持模块、V形活动连杆、两限位件以及拉紧弹簧;所述X形夹持模块由两旋转弯臂组成,该两旋转弯臂中部通过第一枢接部枢接在一起,所述两旋转弯臂的下端为夹持端;所述V形活动连杆由两短杆组成,两短杆的内端部通过第二枢接部枢接在一起,外端则分别通过一第三枢接部枢接于所述两旋转弯臂的上端;所述两限位件分别设于第三枢接部以限定两短杆相对所述第三枢接部转动的角度;所述拉紧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旋转弯臂的上段,该上段为第一枢接部与上端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利用零件自重形成夹持力自动夹紧零件,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装配线物料夹持机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刹车盘总成组装生产工艺中,因组装工艺的局限性,在生产过程中无法良好夹持住刹车盘总成,须手动抓取刹车盘总成,才能将刹车盘总成准确定位到汽车前轴下臂上。现有刹车盘总成组装工艺,采用工人双手抓取且刹车盘总成较沉重、形状不规则,双手不易抓握。在抓取及移动过程中,刹车盘总成易滑脱,安全隐患极大;搬运过程疲劳度极大;无法做到准确定位;易产生不良件。造成生产效率极为低下;另外,人工成本高,人力资源也造成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装配零件的夹持机构,可以利用零件自重形成夹持力自动夹紧零件,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装配零件的夹持机构,包括X形夹持模块、V形活动连杆、两限位件以及拉紧弹簧;所述X形夹持模块由两旋转弯臂组成,该两旋转弯臂中部通过第一枢接部枢接在一起,所述两旋转弯臂的下端为夹持端;所述V形活动连杆由两短杆组成,两短杆的内端部通过第二枢接部枢接在一起,外端端则分别通过一第三枢接部枢接于所述两旋转弯臂的上端;所述两限位件分别设于第三枢接部以限定两短杆相对所述第三枢接部转动的角度;所述拉紧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旋转弯臂的上段,该上段为第一枢接部与上端之间。进一步的,本技术还包括两定位销,所述两定位销分别连接在所述两旋转弯臂的夹持端的内侧。进一步的,所述角度的限定范围以所述第二枢接部不高于所述第三枢接部为准。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枢接部为轴承,所述限位件为固定连接在轴承内上侧的挡片。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弯臂为四段一体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直段、上斜段、下斜段以及下直段,所述上斜段和下斜段以第一枢接部为分界,并处于第一枢接部的同一侧,所述定位销设在所述下直段的内侧。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当夹持汽车装配零件时,通过V形活动连杆控制X形夹持模块的张合,当平衡吊具将V形活动连杆的第二枢接部上拉时,V形活动连杆使X形夹持模块合上,利用零件自重形成夹持力X形夹持模块的夹持端自动夹紧零件,反之,平衡吊具放松时,V形活动连杆使X形夹持模块张开,夹持和松开均可自动进行,无需人工抓握,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夹持机构处于夹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夹持机构处于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夹持机构中的旋转弯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汽车装配零件的夹持机构,包括X形夹持模块1、V形活动连杆2、两限位件3、拉紧弹簧4以及两定位销5 ;所述X形夹持模块I由两旋转弯臂11组成,该两旋转弯臂中部通过第一枢接部枢接12在一起,所述两旋转弯臂11的下端为夹持端;如图3所示,所述旋转弯臂11为四段一体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直段111、上斜段112、下斜段113以及下直段114,所述上斜段112和下斜段113以第一枢接部12为分界,并处于第一枢接部12的同一侧,所述定位销5设在所述下直段114的内侧。所述V形活动连杆2由两短杆21组成,两短杆21的内端部通过第二枢接部22枢接在一起,外端端则分别通过一第三枢接部23枢接于所述两旋转弯臂11的上端;所述第三枢接部23为轴承。所述两限位件3分别设于第三枢接部23以限定两短杆21相对所述第三枢接部23转动的角度;所述角度的限定范围以所述第二枢接部22不高于所述第三枢接部23为准。具体的,所述限位件3可以是固定连接在轴承内上侧的挡片。所述拉紧弹簧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旋转弯臂11的上段,该上段为第一枢接部11与上端之间,以对两旋转弯臂11实施拉紧力。所述两定位销5分别连接在所述两旋转弯臂11的夹持端的内侧,用于穿设所述汽车装配零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本夹持机构与省力平衡吊具A结合,即可进行吊装作业。作业员通过手掌握住X形夹持模块I上端向内轻微施力,利用杠杆原理使两旋转弯臂11的下端张开,使两定位销5扣入汽车装配零件B通孔后即可松手,利用拉紧弹簧4的拉力作用于X形夹持模块I的上段,使两旋转弯臂11自动夹住汽车装配零件B,作业员伸手握住省力平衡吊具A挂钩,使之作用于V形活动连杆2中部,即第二枢接部21,利用汽车装配零件B的重力作用及省力平衡吊具A的上升力作用使V形活动连杆两臂张开,V形活动连杆的张力作用于两旋转弯臂11形成向外张力通过杠杆原理使两旋转弯臂11下端形成向内夹持力夹紧汽车装配零件B。如图1所示的状态,作业员通过手扶平衡吊即可移动及定位汽车装配零件B,进行装配作业。反之,如图2所示,要松开汽车装配零件B时,只需省力平衡吊具A下降,V形活动连杆收缩,对拉两旋转弯臂11的上端,即可使两旋转弯臂11的下端张开,从而使两定位销5从汽车装配零件B通孔内退出。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技术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技术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汽车装配零件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X形夹持模块、V形活动连杆、两限位件以及拉紧弹簧; 所述X形夹持模块由两旋转弯臂组成,该两旋转弯臂中部通过第一枢接部枢接在一起,所述两旋转弯臂的下端为夹持端; 所述V形活动连杆由两短杆组成,两短杆的内端部通过第二枢接部枢接在一起,外端则分别通过一第三枢接部枢接于所述两旋转弯臂的上端; 所述两限位件分别设于第三枢接部以限定两短杆相对所述第三枢接部转动的角度; 所述拉紧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旋转弯臂的上段,该上段为第一枢接部与上端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装配零件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定位销,所述两定位销分别连接在所述两旋转弯臂的夹持端的内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装配零件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的限定范围以所述第二枢接部不高于所述第三枢接部为准。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汽车装配零件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枢接部为轴承,所述限位件为固定连接在轴承内上侧的挡片。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装配零件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弯臂为四段一体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直段、上斜段、下斜段以及下直段,所述上斜段和下斜段以第一枢接部为分界,并处于第一枢接部的同一侧,所述定位销设在所述下直段的内侧。【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装配零件的夹持机构,包括X形夹持模块、V形活动连杆、两限位件以及拉紧弹簧;所述X形夹持模块由两旋转弯臂组成,该两旋转弯臂中部通过第一枢接部枢接在一起,所述两旋转弯臂的下端为夹持端;所述V形活动连杆由两短杆组成,两短杆的内端部通过第二枢接部枢接在一起,外端则分别通过一第三枢接部枢接于所述两旋转弯臂的上端;所述两限位件分别设于第三枢接部以限定两短杆相对所述第三枢接部转动的角度;所述拉紧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旋转弯臂的上段,该上段为第一枢接部与上端之间。本技术可以利用零件自重形成夹持力自动夹紧零件,消除安全隐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装配零件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X形夹持模块、V形活动连杆、两限位件以及拉紧弹簧;所述X形夹持模块由两旋转弯臂组成,该两旋转弯臂中部通过第一枢接部枢接在一起,所述两旋转弯臂的下端为夹持端;所述V形活动连杆由两短杆组成,两短杆的内端部通过第二枢接部枢接在一起,外端则分别通过一第三枢接部枢接于所述两旋转弯臂的上端;所述两限位件分别设于第三枢接部以限定两短杆相对所述第三枢接部转动的角度;所述拉紧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旋转弯臂的上段,该上段为第一枢接部与上端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凌江业泉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