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监测继电器合闸端和拉闸端工作状态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82376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1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监测继电器合闸端和拉闸端工作状态的继电器控制电路,涉及继电器控制电路技术领域。该电路在对继电器控制电路带电检修时不存在安全隐患,在检修过程中能让检修人员很清楚的监测到继电器的合闸端和拉闸端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在合闸端: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2的另一端上,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在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上,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在电阻R4的一端上,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5的一端上,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在5V电源接线端上,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在继电器合闸端上。拉闸端与合闸端电路连接一样。通过两个电平信号采集器分别采集合闸端和拉闸端的电平信号来显示继电器是处于合闸工作状态合拉闸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监测继电器合闸端和拉闸端工作状态的继电器控制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继电器控制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能监测继电器合闸端和拉闸端工作状态的继电器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继电器控制电路直接把控制端连接在继电器12V电源接线端上。由于12V电源接线端电源既要给继电器控制电路的驱动端供电,也要给继电器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供电,驱动端供电的稳定性易受到控制端供电的稳定性影响。驱动端供电电源不稳定,易在三极管上产生35V左右的尖峰电压,35V左右的尖峰电压易对三极管造成烧坏,从而影响继电器的使用寿命。还有,现有继电器控制电路直接连接在强电上,导致对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带强电检修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设计一种能防止继电器动作产生的尖峰电压对三极管造成损坏,并且在对继电器控制电路带电检修时不存在安全隐患,并在检修过程中能让检修人员很清楚的监测到继电器的合闸端和拉闸端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继电器控制电路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继电器控制电路由于驱动端与控制端的供电电源是同一路电源,驱动端供电的稳定性易受到控制端供电的稳定性影响,易在三极管上产生较高的尖峰电压对三极管造成烧坏,从而影响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带强电检修存在安全隐患,且在检修过程中检修人员不知道继电器的合闸端和拉闸端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这些不足,提供一种驱动端供电的稳定性不会受到控制端供电的稳定性影响,驱动端供电电源稳定,不会在三极管上产生较高的尖峰电压,三极管不易烧坏,从而延长继电器控制电路使用寿命,在对继电器控制电路带电检修时不存在安全隐患,并在检修过程中能让检修人员很清楚的监测到继电器的合闸端和拉闸端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能监测继电器合闸端和拉闸端工作状态的继电器控制电路。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能监测继电器合闸端和拉闸端工作状态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二极管D2、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TVS、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电容C1、一号节点、二号节点、三号节点、四号节点、五号节点、六号节点、七号节点、八号节点、九号节点、十号节点、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光电耦合器OPT22、光电耦合器OPT23、电线接地端GND、继电器合闸端、继电器拉闸端、12V电源接线端、5V电源接线端和信号接地端SGND;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端、12V电源接线端、电阻R1的一端和二极管D2的负极端分别连接在一号节点上;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阻R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二号节点上;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TVS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三极管Q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在三号节点上;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TVS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6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在四号节点上;三极管Q4的发射极、信号接地端SGND、三极管Q6的发射极、电阻R10的一端和电阻R13的一端分别连接在五号节点上;所述继电器合闸端、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六号节点上;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和光电耦合器OPT22的3号端口分别连接在七号节点上;所述继电器拉闸端、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八号节点上;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OPT22的2号端口、电阻R12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OPT23的2号端口和电线接地端GND分别连接在九号节点上;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和光电耦合器OPT23的3号端口分别连接在十号节点上;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2的另一端上,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3的另一端上;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在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上,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在电阻R4的一端上,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5的一端上,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在5V电源接线端上;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在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上,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在电阻R6的一端上,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7的一端上,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在5V电源接线端上;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在光电耦合器OPT22的1号端口上;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在光电耦合器OPT23的1号端口上;光电耦合器OPT22的4号端口连接在5V电源接线端上,光电耦合器OPT23的4号端口也连接在5V电源接线端上;还包括一号电平信号采集器、二号电平信号采集器、合闸提示电路和拉闸提示电路;一号电平信号采集器的采集端与三号节点连接,二号电平信号采集器的采集端与四号节点连接;合闸提示电路包括:电阻R51、电阻R52、电阻R53、电阻R54、电阻R55、PNP型的三极管Q51、NPN型的三极管Q52、续流电感L、合闸端工作状态显示器和VCC电源端口;电阻R51的一端与一号电平信号采集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5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51的基极连接,电阻R52的一端与三极管Q51的基极连接,电阻R5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5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51的发射极与VCC电源端口连接,三极管Q51的集电极与续流电感L的一端连接,续流电感L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5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53的一端与三极管Q5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5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52的基极连接,电阻R54的一端与三极管Q52的基极连接,电阻R54的另一端与合闸端工作状态显示器的正极连接,电阻R55的一端与三极管Q5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55的另一端与合闸端工作状态显示器的正极连接,合闸端工作状态显示器的负极与电线接地端GND连接;拉闸提示电路包括:电阻R61、电阻R62、电阻R63、电阻R64、电阻R65、PNP型的三极管Q61、NPN型的三极管Q62、续流电感L和拉闸端工作状态显示器;电阻R61的一端与二号电平信号采集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6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61的基极连接,电阻R62的一端与三极管Q61的基极连接,电阻R6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6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61的发射极与VCC电源端口连接,三极管Q61的集电极与续流电感L的一端连接,续流电感L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6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63的一端与三极管Q6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6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62的基极连接,电阻R64的一端与三极管Q62的基极连接,电阻R64的另一端与拉闸端工作状态显示器的正极连接,电阻R65的一端与三极管Q6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65的另一端与拉闸端工作状态显示器的正极连接,拉闸端工作状态显示器的负极与电线接地端GND连接。R1为限流保护电阻,防止大电流对继电器控制电路后面的器件造成损坏。D1、D2、TVS、C1为保护器件,防止继电器控制电路动作产生的35V左右的较高尖峰电压对三极管造成损坏。R2、R3为三极管基极电流控制电阻,使三极管工作时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R4、R6、Q3、Q5为继电器控制电路提供驱动电流;R8、R11分别为光电耦合器OPT22和光电耦合器OPT23提供设定工作电流。本方案中继电器控制电路的两控制端为三号节点和四号节点。R4、R6、Q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能监测继电器合闸端和拉闸端工作状态的继电器控制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监测继电器合闸端和拉闸端工作状态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二极管D2、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TVS、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电容C1、一号节点(101)、二号节点(102)、三号节点(103)、四号节点(104)、五号节点(105)、六号节点(106)、七号节点(107)、八号节点(108)、九号节点(109)、十号节点(110)、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光电耦合器OPT22、光电耦合器OPT23、电线接地端GND、继电器合闸端、继电器拉闸端、12V电源接线端、5V电源接线端和信号接地端SGND;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端、12V电源接线端、电阻R1的一端和二极管D2的负极端分别连接在一号节点上;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阻R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二号节点上;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TVS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三极管Q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在三号节点上;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TVS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6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在四号节点上;三极管Q4的发射极、信号接地端SGND、三极管Q6的发射、电阻R10的一端和电阻R13的一端分别连接在五号节点上;所述继电器合闸端、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六号节点上;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和光电耦合器OPT22的3号端口分别连接在七号节点上;所述继电器拉闸端、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八号节点上;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OPT22的2号端口、电阻R12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OPT23的2号端口和电线接地端GND分别连接在九号节点上;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和光电耦合器OPT23的3号端口分别连接在十号节点上;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2的另一端上,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3的另一端上;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在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上,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在电阻R4的一端上,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5的一端上,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在5V电源接线端上;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在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上,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在电阻R6的一端上,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7的一端上,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在5V电源接线端上;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在光电耦合器OPT22的1号端口上;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在光电耦合器OPT23的1号端口上;光电耦合器OPT22的4号端口连接在5V电源接线端上,光电耦合器OPT23的4号端口也连接在5V电源接线端上;还包括一号电平信号采集器(41)、二号电平信号采集器(42)、合闸提示电路(50)和拉闸提示电路(60);一号电平信号采集器的采集端与三号节点(103)连接,二号电平信号采集器的采集端与四号节点(104)连接;合闸提示电路包括:电阻R51、电阻R52、电阻R53、电阻R54、电阻R55、PNP型的三极管Q51、NPN型的三极管Q52、续流电感L、合闸端工作状态显示器和VCC电源端口;电阻R51的一端与一号电平信号采集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5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51的基极连接,电阻R52的一端与三极管Q51的基极连接,电阻R5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5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51的发射极与VCC电源端口连接,三极管Q51的集电极与续流电感L的一端连接,续流电感L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5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53的一端与三极管Q5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5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52的基极连接,电阻R54的一端与三极管Q52的基极连接,电阻R54的另一端与合闸端工作状态显示器的正极连接,电阻R55的一端与三极管Q5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55的另一端与合闸端工作状态显示器的正极连接,合闸端工作状态显示器的负极与电线接地端GND连接;拉闸提示电路包括:电阻R61、电阻R62、电阻R63、电阻R64、电阻R65、PNP型的三极管Q61、NPN型的三极管Q62、续流电感L和拉闸端工作状态显示器;电阻R61的一端与二号电平信号采集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6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61的基极连接,电阻R62的一端与三极管Q61的基极连接,电阻R6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6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61的发射极与VCC电源端口连接,三极管Q61的集电极与续流电感L的一端连接,续流电感L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6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63的一端与三极管Q6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6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62的基极连接,电阻R64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监测继电器合闸端和拉闸端工作状态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二极管D2、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TVS、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电容C1、一号节点(101)、二号节点(102)、三号节点(103)、四号节点(104)、五号节点(105)、六号节点(106)、七号节点(107)、八号节点(108)、九号节点(109)、十号节点(110)、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光电耦合器OPT22、光电耦合器OPT23、电线接地端GND、继电器合闸端、继电器拉闸端、12V电源接线端、5V电源接线端和信号接地端SGND;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端、12V电源接线端、电阻R1的一端和二极管D2的负极端分别连接在一号节点上;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阻R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二号节点上;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TVS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三极管Q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在三号节点上;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TVS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6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在四号节点上;三极管Q4的发射极、信号接地端SGND、三极管Q6的发射极、电阻R10的一端和电阻R13的一端分别连接在五号节点上;所述继电器合闸端、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六号节点上;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和光电耦合器OPT22的3号端口分别连接在七号节点上;所述继电器拉闸端、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八号节点上;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OPT22的2号端口、电阻R12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OPT23的2号端口和电线接地端GND分别连接在九号节点上;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和光电耦合器OPT23的3号端口分别连接在十号节点上;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2的另一端上,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3的另一端上;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在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上,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在电阻R4的一端上,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5的一端上,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在5V电源接线端上;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在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上,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在电阻R6的一端上,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7的一端上,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在5V电源接线端上;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在光电耦合器OPT22的1号端口上;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在光电耦合器OPT23的1号端口上;光电耦合器OPT22的4号端口连接在5V电源接线端上,光电耦合器OPT23的4号端口也连接在5V电源接线端上;还包括一号电平信号采集器(41)、二号电平信号采集器(42)、合闸提示电路(50)和拉闸提示电路(60);一号电平信号采集器的采集端与三号节点(103)连接,二号电平信号采集器的采集端与四号节点(104)连接;合闸提示电路包括:电阻R51、电阻R52、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克朱永丰杨兴张凤志任旭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西力电能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