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敬沛专利>正文

可调整握把位置的把手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7727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调整握把位置的把手座,其具有一基座,基座上设有二个第一枢轴,各第一枢轴上设置有一第一转座,各第一转座上固定有一垂直于第一枢轴的第二转座,其上设有一第二枢轴;该第二转座可相对于第一转座旋转后加以固定;各第二转座设置有一可于第二枢轴垂直方向转动的旋臂,各旋臂上套设有一横向设置于旋臂上的握把;利用各转座与旋臂的可相对旋转后加以固定,可调整握把所在位置,进而提供使用者一良好的使用状态。(*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把手座,尤指一种可供调整方向与高低位置的把手座。
技术介绍
一般摩托车把手座,直接将把手座锁固于摩托车龙头上,这种形式的把手座无法提供调整握把位置的功能。但部分重型摩托车或越野摩托车的把手座,设置成具有可调整握把位置的功能,其利用扳手作用于摩托车龙头上,旋松锁固于把手座的固定件而调整握把的位置,以配合使用者的骑乘姿势与舒适度。但是,该种可以调整握把位置的把手座结构,仅可提供握把相对于使用者进行前后水平位移的调整,对于使用者而言该种调整方式仍有不足的地方,故有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创作者有鉴于传统摩托车把手座在使用上的缺点,而加以改良设计,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高低位置及前后位置的把手座。为了达成前述的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握把位置的把手座,其具有一基座,该基座设置有二个第一枢轴;二个分别固定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一转座,各第一转座上设有一纵向设置且用以穿设第一枢轴的定位孔,于各第一转座的一侧壁上横向设置有一第二枢轴,第二枢轴设置方向与第一枢轴设置方向垂直;二个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转座上的第二转座,各第二转座设有一可套设在第一枢轴的穿设孔,于第二转座一侧壁,形成有一与穿设孔设置方向垂直的第三枢轴,第三枢轴设置方向与第二枢轴设置方向垂直,且与第一枢轴位于不同平面;二个分别与第二转座固定设置的旋臂,各旋臂略呈ㄑ形,且具有二个自由端,其中一个自由端上贯设有一穿孔,另一自由端上设置有一套设第三枢轴的固定孔;及二个分别穿设固定于旋臂的穿孔的握把。利用上述的技术手段,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可利用将固定各转座与旋臂的固定件旋松,而调整各转座或旋臂的枢轴所在位置,进而使得本技术的握把位于不同的前后左右及高低位置,而提供使用者一舒适良好的使用把手座的状态。附图简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握把位于最低位置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的握把位于最高位置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的转座与旋臂于各方向旋转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的可调整握把位置的把手座,主要用于摩托车上,尤指一种越野摩托车或特技用的摩托车。其具有一基座10,该基座10二侧分别设置有一侧座11,每一侧座11上纵向凸设有一第一枢轴12。二个分别固定在侧座11上的第一转座20,各第一转座20具有一纵向贯设第一转座20的定位孔202,使得该第一转座20可以穿设在上述第一枢轴12上,从而使得第一转座20可以相对于第一枢轴12旋转。于各第一转座20的一侧壁上横向设置有一第二枢轴201,该第二枢轴201设置方向垂直于第一枢轴12的方向。于异于设置第二枢轴201处设有一纵向的剖槽204,剖槽204用以提供固定该第一转座20时的裕度。二个可设置在第一转座20上的垫片21及一个可用以固定该第一转座20的第一固定件22。二个分别固定在第一转座20上的第二转座30,各第二转座30上贯设有一可套设于第一枢轴201的穿设孔302,于第二转座30的一侧壁上,形成有一与穿设孔302设置方向垂直的第三枢轴301,该第三枢轴301垂直于第二枢轴201设置方向,且与第一枢轴12位于不同平面,并使得该第二转座30可以相对于第二枢轴201转动。异于第三枢轴301的侧壁面上形成有一与穿设孔302同向设置的剖沟303,剖沟303用以提供固定该第二转座30时的裕度。一个用以固定第二转座30的第二固定件31。二个分别与第二转座30固定的旋臂40,该旋臂40略呈ㄑ形,且具有二个自由端,其中一个自由端上贯设有一穿孔402,穿孔402周缘设有一与穿孔402相连通的第一裂槽403。另一自由端上设有一固定孔401用以穿设第二转座30的第三枢轴301,使得该旋臂40可相对于第三枢轴301转动。固定孔401周缘设有一连通该固定孔401的第二裂沟405,上述裂槽与裂沟403,405用以提供固定该旋臂40时的裕度。二个分别穿设固定于旋臂40的穿孔402内的握把41,该握把41横向设置于旋臂40内。请配合参阅图2-3所示,当需要调整该握把41的高低时,若直接将第一转座20直接穿设侧座上11,而后将二个垫圈21设置在第一转座20上,并将第一转座20以该第一固定件22旋紧定位,而可使得握把41位于较低的位置。若先将二个垫圈21分别套设于第一枢轴12上,而后将第一转座20套设固定于第一枢轴12上,则可使握把41的位置提高。因此使用者可以根据骑乘的需要调整垫圈21设置位置,而微调整该握把41的高低位置。请再参阅图4所示,由于第一转座20可以相对于第一枢轴12旋转并固定,使得本技术的摩托车把手可以调整握把41的前后位置;第二转座30可以相对于第一转座20旋转并固定,使得本技术的把手座可以调整握把41的左右相对位置;另外该旋臂40可以相对于第二转座30旋转并固定,使得本技术的把手座可以调整握把41的上下相对位置;因此,本技术的把手座,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提供握把41的位置变化,而使得使用者于骑乘时可以最适合的姿态使用本技术的把手座。请再参阅图5所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基座50可变化为不同型式,而具有不同的视觉美感。纵上所述,本技术利用各个转座20,30及旋臂40的设置,提供握把41位于不同的位置,提供使用者一舒适的使用握把的姿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整握把位置的把手座,其特征在于:一基座,该基座设置有二个第一枢轴;二个分别固定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一转座,各第一转座上设有一纵向设置且穿设第一枢轴的定位孔,于各第一转座的一侧壁上横向设置有一第二枢轴,第二枢轴设置方向与第 一枢轴设置方向垂直; 二个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转座上的第二转座,各第二转座设有一套设在第一枢轴的穿设孔,于第二转座一侧壁,形成有一与穿设孔设置方向垂直的第三枢轴,第三枢轴设置方向与第二枢轴设置方向垂直,且与第一枢轴位于不同平面;   二个分别与第二转座固定设置的旋臂,各旋臂略呈ㄑ形,且具有二个自由端,其中一个自由端上贯设有一穿孔,另一自由端上设置有一套设第三枢轴的固定孔;及二个分别穿设固定于旋臂穿孔的握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整握把位置的把手座,其特征在于一基座,该基座设置有二个第一枢轴;二个分别固定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一转座,各第一转座上设有一纵向设置且穿设第一枢轴的定位孔,于各第一转座的一侧壁上横向设置有一第二枢轴,第二枢轴设置方向与第一枢轴设置方向垂直;二个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转座上的第二转座,各第二转座设有一套设在第一枢轴的穿设孔,于第二转座一侧壁,形成有一与穿设孔设置方向垂直的第三枢轴,第三枢轴设置方向与第二枢轴设置方向垂直,且与第一枢轴位于不同平面;二个分别与第二转座固定设置的旋臂,各旋臂略呈ㄑ形,且具有二个自由端,其中一个自由端上贯设有一穿孔,另一自由端上设置有一套设第三枢轴的固定孔;及二个分别穿设固定于旋臂穿孔的握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敬沛
申请(专利权)人:林敬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