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六珠专利>正文

一种模组式管板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75709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0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组式管板换热器,其包括冷热源产生部分、冷热吸收部分以及隔离传导部分,其中,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与该冷热吸收部分相互独立设置,该隔离传导部分隔离设置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与该冷热吸收部分之间,提供冷热源的第一介质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中循环流动,并同步将其热量传导到该隔离传导部分中,而后由该隔离传导部分将该热量传导到该冷热吸收部分中循环流动的第二介质中,从而实现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中的该第一介质与该冷热吸收部分中的该第二介质之间的热量传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特别是指一种换热器包括冷热源产生部分、冷热吸收部分以及隔离传导部分,其中,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与该冷热吸收部分相互独立设置,该隔离传导部分隔离设置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与该冷热吸收部分之间,提供冷热源的第一介质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中循环流动,并同步将其热量传导到该隔离传导部分中,而后由该隔离传导部分将该热量传导到该冷热吸收部分中循环流动的第二介质中,从而实现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中的该第一介质与该冷热吸收部分中的该第二介质之间的热量传递。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食品、医药及化工等行业,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工艺需要将一种原料(液体的或者气体的)冷却或者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再进行使用,而冷源或者热源的载体与原料在非同一样物质的情况下,现有的换热器系统的做法是将原料通入可传热的器件(如管路)中,再将该通入原料的器件放入有冷源或热源载体的器件(如更大的管路或器皿)中,这样通过通入原料的器件的外壁传热进行热交换,又或者放置位置相反,但在上述的换热器系统中,一旦赖以传热的器件外壁发生破损,就会引起原料和冷热源载体两种物质之间因泄漏而发生相互污染的情况,进而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而此是为传统技术的主要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组式管板换热器,其包括冷热源产生部分、冷热吸收部分以及隔离传导部分,其中,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与该冷热吸收部分相互独立设置,该隔离传导部分隔离设置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与该冷热吸收部分之间,液态以及气态介质能够分别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以及该冷热吸收部分中循环流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该冷热吸收部分以及该隔离传导部分由导热材料制成,提供冷热源的第一介质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中循环流动,并同步将其热量传导到该隔离传导部分中,而后由该隔离传导部分将该热量传导到该冷热吸收部分中循环流动的第二介质中,从而实现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中的该第一介质与该冷热吸收部分中的该第二介质之间的热量传递,借助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与该冷热吸收部分相互独立的设置方式以及该隔离传导部分隔离设置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与该冷热吸收部分之间的设置方式,使该第一介质与该第二介质在上述热量传递的过程中不会接触。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以及该冷热吸收部分为循环盘管,该循环盘管具有介质入口、介质出口以及管腔,该介质入口以及该介质出口分别设置在该管腔两端,该第一介质或者该第二介质从该介质入口流入在盘旋流过该管腔后从该介质出口流出。该循环盘管包括若干管体任意相邻的该管体头尾相连。若干该管体之间相互平行设置。该隔离传导部分包括第一端板、中间板以及第二端板,其中,该中间板隔离设置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与该冷热吸收部分之间,该第一端板设置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另外一侦U,该第二端板设置在该冷热吸收部分另外一侧,该冷热源产生部分被夹设在该第一端板与该中间板之间,而该冷热吸收部分被夹设在该中间板与该第二端板之间,通过该第一端板、该中间板以及该第二端板使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与该冷热吸收部分完全相互独立,进一步,使该第一介质与该第二介质完全独立循环流动,从而避免该第一介质与该第二介质相互污染。在该中间板的两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中间板槽体,与该中间板一个侧面上的该中间板槽体相对应在该第一端板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一端板槽体,与该中间板另一个侧面上的该中间板槽体相对应在该第二端板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二端板槽体,借助该第一端板槽体与该中间板槽体围绕形成第一腔室,借助该第二端板槽体与该中间板槽体围绕形成第二腔室,该冷热源产生部分设置在该第一腔室中,而该冷热吸收部分设置在该第二腔室中。该第一端板、该中间板以及该第二端板相互平行设置,该第一端板、该中间板以及该第二端板通过连接器连接在一起。该连接器为紧固螺丝。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组式管板换热器,其为一个完全换热介质隔离,安全,高效,低成本易于加工及维护的换热系统,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不同的介质在两个循环盘管内流动,两者之间的温度差使得热量能够通过该冷热源产生部分、该冷热吸收部分以及该隔离传导部分进行传递实现换热效果。使用中即使其中一个循环盘管发生破损泄漏,也不会造成另外一个循环盘管内的介质被污染,使换热过程安全可靠,该隔离传导部分中的槽体的加工难度很低,特别对于铝、铜这样的普通材料来说,同样对于循环盘管也只是采用等弯距的设计,便于工业化批量制造。另外由于本技术中各个部件之间采用螺丝紧固装配,因此装配、维修更换部件非常简单易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中间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循环盘管的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循环盘管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7所示,一种模组式管板换热器,其包括冷热源产生部分10、冷热吸收部分20以及隔离传导部分30,其中,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与该冷热吸收部分20相互独立设置,该隔离传导部分30隔离设置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与该冷热吸收部分20之间,液态以及气态介质能够分别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以及该冷热吸收部分20中循环流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该冷热吸收部分20以及该隔离传导部分30由导热材料制成,比如,金属销、铜等。提供冷热源的第一介质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中循环流动,并同步将其热量传导到该隔离传导部分30中,而后由该隔离传导部分30将该热量传导到该冷热吸收部分20中循环流动的第二介质中,从而实现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中的该第一介质与该冷热吸收部分20中的该第二介质之间的热量传递。借助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与该冷热吸收部分20相互独立的设置方式以及该隔离传导部分30隔离设置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与该冷热吸收部分20之间的设置方式,使该第一介质与该第二介质在上述热量传递的过程中不会接触,从而避免发生传统技术中由于传热的器件外壁发生破损,导致原料和冷热源载体两种物质之间因泄漏而发生相互污染情况的发生。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以及该冷热吸收部分20为循环盘管。该循环盘管具有介质入口 11、介质出口 12以及管腔13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组式管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热源产生部分、冷热吸收部分以及隔离传导部分,其中,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与该冷热吸收部分相互独立设置,该隔离传导部分隔离设置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与该冷热吸收部分之间,液态以及气态介质能够分别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以及该冷热吸收部分中循环流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该冷热吸收部分以及该隔离传导部分由导热材料制成,提供冷热源的第一介质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中循环流动,并同步将其热量传导到该隔离传导部分中,而后由该隔离传导部分将该热量传导到该冷热吸收部分中循环流动的第二介质中,从而实现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中的该第一介质与该冷热吸收部分中的该第二介质之间的热量传递,借助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与该冷热吸收部分相互独立的设置方式以及该隔离传导部分隔离设置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与该冷热吸收部分之间的设置方式,使该第一介质与该第二介质在上述热量传递的过程中不会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六珠
申请(专利权)人:何六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