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云村专利>正文

一种改良的健身车折叠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7144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的健身车折叠构造,主要包含有前轮杆、后轮杆、斜杆、避震装置、固位扣件、扣合器、齿轮组及传动链,其中前轮杆与斜杆固接前轮杆上具有扣合器,可对前轮杆形成两段式连接,供前轮杆可折合于斜杆上,及位在斜杆前端下方枢设有后轮杆,该后轮杆及后转轮系可设以大小的齿轮组,并使该齿轮组以传动链连接,且大齿轮的轴心设以踏板,以构成对健身车的传动者;其特征在于:该斜杆下方设有一滑轨,位于后轮杆的固定座上枢接一避震装置,该避震装置系由轴柱及弹性组件所组成,其轴柱并能凸伸到滑轨的中,该滑轨两端各具一定位凹槽,可供避震装置于收合或撑立使用的定位。(*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有关一种改良的健身车折叠构造,特别是这种改良的健身车折叠构造还具有避震功能的结构,并且其易于折合折卸及组装,使得能便于携行。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即在于进一步可提供一种把手与前转轮的转动方向互为相反的结构,藉由利用数个斜齿轮互为传动,进而得使利用旋转装置达到将把手右转时,前转轮为左转,把手左转时,前转轮为右转的使用状态,同时可利用此一反向操作的结构设计,进而达到训练使用者的使用技巧、灵敏性、提升趣味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的结构,该前轮杆能伸缩并折合于斜杆上方,并利用后轮杆枢接于斜杆下方,且避震装置可收合于斜杆与后轮杆间的有限空间中,以使得健身车可折合成小体积,而不占空间者。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的改良健身车折叠构造,主要包含有前轮杆、后轮杆、斜杆、避震装置、固位扣件、扣合器、齿轮组及传动链,其中前轮杆与斜杆固接前轮杆上具有扣合器,可对前轮杆形成两段式连接,供前轮杆可折合于斜杆上,及位在斜杆前端下方枢设有后轮杆,该后轮杆及后转轮可设以大小的齿轮组,并使该齿轮组以传动链连接,且大齿轮的轴心设以踏板,以构成对健身车的传动者;其特征在于该斜杆下方设有一滑轨,位于后轮杆的固定座上枢接一避震装置,该避震装置是由轴柱及弹性组件所组成,其轴柱并能凸伸到滑轨的中,该滑轨两端各具一定位凹槽,可供避震装置于收合或撑立使用的定位。由于座椅下方设有避震装置,俾使健身车在使用时,若遇地面不平整,可由避震装置减少其受震力,相对的亦可供在使用时提升安全性。在上述的改良的健身车折叠构造中,其中前轮杆上的扣合器下方为具有一下套管,此下套管朝前一体凸具一延伸筒,位在下套管内设有两节轴管,一轴管为与扣合器固接,另一轴管则与架置前转轮的框架固定,于两轴管之间设有旋转装置,该旋转装置具有数个斜齿轮,其中上下两斜齿轮的一侧上为啮合一共同的斜齿轮,而上下的斜齿轮由一轴柱贯穿轴设于两轴管上,设于侧部的斜齿轮为朝延伸筒方向设置,以利转动把手时,可由上轴管带动上位斜齿轮转动,藉其转动又能带动侧部的斜齿轮,且由斜齿轮连动下位斜齿轮转动,进而使得上、下斜齿轮的旋转方向互为反向,达到把手右转时前转轮左转,把手左转时前转轮右转。在上述的改良的健身车折叠构造中,其中下套管的延伸筒内为螺合一转件。在上述的改良的健身车折叠构造,其中上、下两斜齿轮之间为具有一内衬套垫,以作为两斜齿轮转动时的平衡作用。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是本技术外观立体图;图2所示的是本技术折叠侧视图;图3所示的是本技术设有旋转装置的折叠状态立体图;图4所示的是显示避震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所示的是显示避震装置收合状态示意图;图6所示的是显示旋转装置的结构剖视图。符号说明1………………前轮杆 5…………………固位扣件11……………把手 6…………………扣合器12……………前转轮 61………………固定座13……………下套管 62………………活动片131……………延伸筒 621………………轴筒14………………轴管 63………………压柄2………………后轮杆 7…………………齿轮组21………………后转轮 8…………………传动链22………………固定座 9…………………旋转装置23………………踏板 91………………轴柱3……………… 斜杆 92………………斜齿轮31………………座椅 93………………内衬套垫32………………滑轨 94………………摩擦套垫321…………… 定位凹槽 95………………转件4……………… 避震装置 33………………枢接部42……………… 弹性组件 41………………轴柱上述的前轮杆1可上设于上段处的固位扣件5将前轮杆1做伸缩的控制调整,而扣合器6则是对固位扣件5做组合或拆折的分段结构,该扣合器6设有一概呈U形的固定座61,其上方与活动片62轴接而呈可转动状,位在活动片62另侧为具有轴筒621,可供固接一压柄63;当扣合器6的活动片62与固定座61并合,并将压柄63扣持于固定座61上时,得组合成完整健身车供以骑乘;而当压柄63与固定座61脱离时,则前轮杆1为可弯折于斜杆3上方,再加上避震装置4能于斜杆3下方的滑轨32内滑动作收合、撑立,能使前轮杆1及后轮杆2均向斜杆3收合靠拢,以充分减少健身车的体积。请参阅图3及图6,本技术的前轮杆1下方进一步可以于其内部隐藏有旋转装置9,此旋转装置9可以依照使用者的需求予以增设;该前轮杆1上的扣合器6下方为具有一下套管13,此下套管13朝前一体凸具一延伸筒131,位在下套管13内设有两节轴管14,一轴管14为与扣合器6固接,另一轴管14则与架置前转轮12的框架固定,于两轴管14之间设有旋转装置9,该旋转装置9具有数个斜齿轮92,其中上下两斜齿轮92的一侧上为啮合一共同的斜齿轮92,而上下的斜齿轮92由一轴柱91贯穿轴设于两轴管14上,而上、下斜齿轮92与轴管14之间各覆有一摩擦套垫94,设于侧部的斜齿轮92为朝延伸筒131方向设置;而上、下两斜齿轮92之间为具有一内衬套垫93以作为两斜齿轮92转动时的平衡作用,使得在实际使用时车身不会晃动。藉由转动把手11时,可由上轴管14带动上位斜齿轮92转动,藉其转动又能带动侧部的斜齿轮92,且由斜齿轮92连动下位斜齿轮92转动,进而使得上、下斜齿轮92的旋转方向互为反向,达到把手11右转时前转轮12左转,把手11左转时前转轮12右转(请参照图6中的箭头指示方向,而得知本案的操作情形)。藉由可利用此一反向操作的结构设计,进而达到训练使用者的使用技巧、灵敏性及提升趣味性。另外,位在下套管13的延伸131内为螺合一转件95,该转件95外端为具有可供工具将其转动的孔洞,利用工具的操作可以将转件95转动,以利调整设于侧部的斜齿轮92与其它两斜齿轮92间的松紧度。再请参阅图4及图5,不论本技术的健身车的操作方式为何,均会于斜杆3下方设有一滑轨32,位于后轮杆2的固定座22上枢接一避震装置4,该避震装置4系由轴柱41及弹性组件42所组成,其轴柱41并能凸伸到滑轨32的中,该滑轨32两端各具一定位凹槽321,可供避震装置4于收合或撑立使用的定位。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改良健身车折叠构造,是针对折叠式健身车做改良,其提供可拆组的功能,车身可以依照正常的方式使用外,另外于前轮杆端处还可以增设有旋转装置,以作为反向操作的使用方式,而有别于一般健身车的操作模式;且该避震装置并提升了使用上的防震性,因而相对提升使用上的功能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健身车折叠构造,主要包含有前轮杆、后轮杆、斜杆、避震装置、固位扣件、扣合器、齿轮组及传动链,其中前轮杆与斜杆固接前轮杆上具有扣合器,可对前轮杆形成两段式连接,供前轮杆可折合于斜杆上,及位在斜杆前端下方枢设有后轮杆,该后轮杆及后转轮系可设以大小的齿轮组,并使该齿轮组以传动链连接,且大齿轮的轴心设以踏板,以构成对健身车的传动者;其特征在于该斜杆下方设有一滑轨,位于后轮杆的固定座上枢接一避震装置,该避震装置系由轴柱及弹性组件所组成,其轴柱并能凸伸到滑轨的中,该滑轨两端各具一定位凹槽,可供避震装置于收合或撑立使用的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健身车折叠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轮杆上的扣合器下方为具有一下套管,此下套管朝前一体凸具一延伸筒,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村
申请(专利权)人:张云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