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70341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20:31
阴端子(11)的端子接触部(15)设置有:底板(35);第一侧板(37)和第二侧板(41);顶板(39),其从第一侧板(37)连续并且弯曲;弹性部(19),在顶板(39)的沿着端子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形成为弹性部的弯曲部(47)的同时,弹性部在顶板(39)上方弯曲;一对接合突起(43),其设置在弹性部(19)的边缘,该边缘位于弯曲弹性部(19)的前端侧,以从该边缘突出;以及一对接合孔(45),其形成在第一侧板(37)中以对应于接合突起(4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阴端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阴端子。
技术介绍
通过冲压铜、黄铜等的金属板并且弯曲所冲压的金属板来形成充当阳端子收纳部的筒状端子接触部,以生产装接到用于连接电路的连接器的阴端子,并且弹簧片设置在用以收纳要连接的阳端子的端子接触部中(见专利文献1)。在阴端子501中,如图6a所示,筒状阳端子连接部(端子接触部)503包括:底板505;弹簧片509,通过弯曲在弯曲部507处的底板505的一侧上的部分以叠置在底板505上而获得该弹簧片509,该弯曲部507布置在底板505的一端;第一侧板511,其在底板505的另一侧上连续地弯曲;顶板513,其连续地弯曲到第一侧板511;以及第二侧板515,其连续地弯曲到顶板513。定位肋517设置在弹簧片509的基部上,并且与定位肋517接合的凹口519形成在第一侧板511上。在该阴端子501中,设置在弹簧片509的基部上的定位肋517与形成在第一侧板511中的凹口519接合,用以调整弹簧片509的位置,并且因此,即使因为当例如阳端子收纳部521通过弯曲而形成时导致的弹簧片509的变形等,弹簧片509的位置、倾角和弹性推力从所设定的那些偏移,弹簧片509也能够被修正到合适的组装状态。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A-2008-123740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在上述传统的阴端子501中,然而,由于定位肋517设置成在弹簧片509的基部上突出(即,在沿着弹簧片509的与沿着端子宽度方向W的边缘相对应的弯曲侧边缘部523的端子长度方向L的基侧上),弹簧片509的末端是其位置不受限制的自由端。因此,在冲压包括形成为在阳端子连接部中弯曲的弹簧片509的阴端子501中,弹簧片509的末端侧在各个方向上(见图6b所示的箭头方向)不可控制地移动以定位在阳端子连接部中,并且难以确切获得稳定接触负荷。考虑前述情况完成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阴端子,其中能够防止弹性片在端子接触部中的不可控制的移动,以确切地获得稳定接触负荷。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以下构造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1)一种阴端子,包括用于收纳阳端子的筒状端子接触部,包括: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从所述底板在端子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升起;顶板,该顶板从所述第一侧板弯曲和连续;弹性片,在该弹性片中,作为弹性片弯曲部的所述顶板在端子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弯曲,以叠置在所述顶板上;一对接合突起,该一对接合突起设置成在所述弹性片的端子宽度方向上的弯曲边缘部的、在所述弹性片的端子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处突出;以及一对接合孔,该一对接合孔与所述一对接合突起相对应地形成在所述第一侧板中。所述接合突起分别与所述接合孔接合。根据具有以上(1)中描述的构造的阴端子,如果在从顶板移开的方向上的力施加到弹性片,并且弹性片从顶板移开指定的或更大的距离,则因为设置成在弯曲边缘部上突出的接合突起撞击接合孔而限制了弹性片的移动。从而,由设置在沿着端子长度方向的两端(末端和基端上)处的一对接合突起限制弹性片的位置,并且防止弹性片的位置过度移位(不可控制的移动),在该过度移位状态下不能获得正常接触负荷。结果,弹性片确定地定位在正常位置中以防止不可控制的移动,并且因此,能够确切地获得稳定接触负荷。(2)根据(1)所述的阴端子,其中空隙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弹性片之间,所述空隙小于插入到所述接合孔中的所述接合突起的插入长度。根据具有以上(2)所述的构造的阴端子,由于空隙设置在弹性片与第二侧板之间,所以当弹性片由于阳端子的插入而移动时,弹性片能够平滑地移位,而不与第二侧板干涉。因此,能够防止例如通过弹性片与第二侧板的滑动接触增加阳端子的插入阻力。此外,在阴端子的弯曲过程或阳端子的插入中,如果弹性片在将接合突起从接合孔移开的方向上移位,则由于设置在第二侧板与弹性片之间的空隙小于插入到接合孔内的接合突起的插入长度,弹性片撞击第二侧板,并且因此能够防止接合突起从接合孔脱离,并且从而,能够改善获得稳定接触负荷的可靠性。目前已简单描述了本专利技术。通过参考附图阅读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模式(下文中参考为“实施例”)的以下说明,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细节。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阴端子的透视图。图2是用于形成图1的阴端子的金属板的展开图。图3是图1的端子接触部的局部截断放大透视图。图4a是图3的侧视图,并且图4b是在图1的端子接触部局部截断的情况下从底板侧观察的弹性片的底视图。图5是图4b的端子接触部在第一侧板的接合孔的位置处截断的平面图。图6a是传统的阴端子的透视图,并且图6b是用于形成传统的阴端子的过程的图。参考标记列表11阴端子13阳端子15端子接触部19弹性片35底板37第一侧板39顶板41第二侧板43接合突起45接合孔47弹性片弯曲部51弯曲边缘部C空隙S插入长度具体实施方式现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阴端子11包括端子接触部15,该端子接触部15要与待连接的阳端子13进行接触。端子接触部15的内部对应用于收纳阳端子13的阳端子收纳部17。在阳端子收纳部17中,容纳了弹性片19(见图2和3),该弹性片19要与阳端子13进行弹性地接触以获得电连接状态。弹性片19以悬臂的方式支撑以呈现弹性推力,并且弹性片19具有形成为倒U形的自由端以用作与阳端子13接触的接触部。阳端子13从图1中的右手侧针对弹性片19的弹性推力插入到阳端子收纳部17内,从而与弹性片19进行弹性接触,以获得电连接。通过冲压图2所示的金属板21,阴端子11形成为指定的形状,并且包括连接到电线23的电线连接部25。电线连接部25包括:护套压紧部29,用于从其护套27的上方保持电线23;以及导体压紧部33,用于以压接的方式连接电线23的导体31。阴端子11的端子接触部15形成为能够收纳阳端子13的筒状。如图2所示,该端子接触部15包括底板35、第一侧板37、顶板39、第二侧板41、弹性片19、一对接合突起43以及一对接合孔45。第一侧板37和第二侧板41分别从底板35的沿着端子宽度方向的两端升起。顶板39从第一侧板37连续地弯曲。弹性片19经由与顶板39的沿着端子长度方向的端部相对应的(在端子接触部15用于收纳阳端子的一侧上)弹性片弯曲部47连接到顶板39,并且在弹性片弯曲部47安置弹性片19与顶板39之间的情况下,弹性片19弯曲以叠置在顶板39上。为了获得良好的接触性能,弹性片19弯曲以具有这样的倒U形,其大至中心部靠近阳端子13。在本实施例中,倒U形的顶点设置有朝着阳端子13凸出的凹进部49,用以增加电接触性能(见图3)。一对接合突起43设置成在沿着弯曲边缘部51(见图2)的端子长度方向L(见图1)的两端处(在末端侧和基端侧上)突出,该弯曲边缘部51对应于弹性片19的端子宽度方向W(见图1)上的边缘。接合孔45对应于接合突起43地形成在第一侧板37中。接合突起43分别插入到这些接合孔45内以与它们接合。换言之,当接合突起43与接合孔45接合时,在生产期间或插入/移除阳端子13时,弹性片19的在图4a和4b中示出的箭头方向上的过度移位(不可控制的移动)得以限制。在阴端子11中,空隙C设置在弹性片19与第二侧板41之间,如图5所示。该空隙C还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阴端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阴端子,该阴端子包括用于收纳阳端子的筒状端子接触部,该阴端子包括: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从所述底板在端子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升起;顶板,该顶板从所述第一侧板弯曲和连续;弹性片,其中,作为弹性片弯曲部的所述顶板在端子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弯曲,以叠置在所述顶板上;一对接合突起,该一对接合突起设置成在所述弹性片的端子宽度方向上的弯曲边缘部的、在所述弹性片的端子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处突出;以及一对接合孔,该一对接合孔与所述一对接合突起相对应地形成在所述第一侧板中,并且其中,所述接合突起分别与所述接合孔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2.04 JP 2012-2653941.一种阴端子,该阴端子包括用于收纳阳端子的筒状端子接触部,该阴端子包括: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从所述底板在端子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升起;顶板,该顶板从所述第一侧板弯曲和连续;弹性片,该弹性片经由弹性片弯曲部连接到所述顶板,该弹性片弯曲部对应于所述顶板在端子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在所述弹性片弯曲部布置在所述弹性片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沓名阳二根本晋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