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68128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17:10
照明设备,其包括光源、光接收单元和被形成为圆弧状的导光单元。导光单元包括光入射部,来自光源的光入射至该光入射部。光入射部布置在导光单元的外周侧并且面对光源。导光单元还包括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第一反射部以及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第二反射部。第一表面朝向第一区域反射来自光入射部的光,并且第二表面朝向第二区域反射来自光入射部的光。光接收单元布置在位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位置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照明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设备。
技术介绍
在用于近距离拍摄被摄体的图像的微距拍摄(macrophotographing)中,通常使用在摄像镜头的前端具有外周是环状或圆弧状的光射出部的照明设备。日本特开2001-215574号公报讨论了具有沿着摄像镜头的外周配置的环状的光射出部的照明设备,该光射出部包括多个诸如氙气管等的圆弧状的光源。然而,日本特开2001-215574号公报中讨论的照明设备将如下玻璃管用作光源:通过将通常被制造成直管型的诸如氙气管等的玻璃管利用高精度弯曲处理加工成圆弧状(曲管型)的。结果,这会产生增加光源的成本并因此使照明设备变得昂贵的问题。此外,因为难以利用从这样的多个曲管型光源中发出的光有效且均匀地照射被摄体(微距拍摄的对象),所以不能获得在光利用效率和光分布方面的足够的性能。另外,由于此类型的照明设备是与照相机(和可更换的摄像镜头)一起携带和使用的,所以要求其尽可能地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有效地使用来自光源的光和防止照明设备大型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面,一种照明设备,其包括:光源;光接收单元;和圆弧状的导光单元。所述导光单元包括:光入射部,第一反射部,第二反射部和被构造成用于射出由所述第一反射部反射的光的光射出部。所述光入射部布置在所述导光单元的外周侧并且面对所述光源。所述第一反射部具有被布置于在所述导光单元的圆弧的周向上比所述光入射部远离所述光源的位置处的圆弧状的第一区域和圆弧状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被布置成比所述光入射部靠近所述导光单元的圆弧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二区域被布置成比所述光入射部靠近所述导光单元的圆弧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反射部包括用于朝向所述第一区域反射来自所述光入射部的光的第一表面和用于朝向所述第二区域反射来自所述光入射部的光的第二表面。所述光接收单元布置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位置处。一种照明设备,其包括:基板;光源;光接收单元;和导光单元,其被形成为圆弧状。所述导光单元包括:光入射部,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入射至所述光入射部,所述光入射部布置在所述导光单元的外周侧并且面对所述光源;第一反射部,其具有被布置于在所述导光单元的圆弧的周向上比所述光入射部远离所述光源的位置处的圆弧状的第一区域和圆弧状的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被布置成比所述光入射部靠近所述导光单元的圆弧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二区域被布置成比所述光入射部靠近所述导光单元的圆弧的另一端;第二反射部,其具有用于朝向所述第一区域反射来自所述光入射部的光的第一表面和用于朝向所述第二区域反射来自所述光入射部的光的第二表面;和光射出部,其被构造成用于射出由所述第一反射部反射的光,其中,所述光接收单元布置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位置处。从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照明设备安装于摄像设备的状态下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闪光灯设备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闪光单元的中框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4A和图4B是示出闪光单元的发光光学系统、发光单元和传感器单元的立体图。图5A至图5D示出闪光单元的发光光学系统的构造。图6A、图6B和图6C是示出闪光单元的内部构造的细节图。图7A、图7B和图7C是示出传感器单元的细节图。图8A和图8B是示出棱镜板的整体图。图9A至图9D是示出棱镜板的细节图。图10示出棱镜板的内部光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特征和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该照相机系统包括作为照明设备的闪光灯设备、作为摄像设备的照相机200和摄像镜头201。闪光灯设备由通过连接绳102连接的控制单元100和闪光单元101构成。如图1所示,控制单元100可拆装地安装于照相机200的配件插座,并且闪光单元101以围绕摄像镜头201的外周的方式可拆装地安装于摄像镜头201。摄像镜头201可以与照相机200一体地设置,或者可以是可拆装地安装于照相机200的可更换的镜头。闪光单元101可以替代摄像镜头201而可拆装地安装于照相机200,只要闪光单元101能够以围绕摄像镜头201的外周的方式安装即可。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闪光灯设备的闪光单元101的分解立体图。闪光单元101包括前盖单元、中框单元和后盖单元。前盖单元包括棱镜板1、前盖2、热扩散板3和调焦单元4。中框单元包括发光光学系统、中框12、基板13、发光单元15和传感器单元16。后盖单元包括锁定机构和后盖14。图3是示出中框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在中框单元中,各发光光学系统的被施加来自各触发线圈24的触发电压的部件布置在中框12的被摄体侧(前侧)。为了控制各发光单元15的发光量,与发光光学系统相同,用于监测来自发光单元15的光的各传感器单元16也布置在被摄体侧。然而,用于使来自发光单元15的光散射的传感器盖17由通过成型(molding)而形成的非导电性构件制成。因此,由于传感器盖17具有使传感器盖17中的部件与触发电压绝缘的功能,所以触发电压不作用于传感器盖17中的部件。安装有电子构件的各基板13均越过中框12布置在使用者侧(后侧)。当发光单元15发光时,触发电压不仅作用于发光单元15的光源,而且还作用于发光光学系统的部件。因此,可能会发生触发电压作用于其它金属部件和基板的被称作触发溅射(triggersputtering)的现象。然而,由于中框12是通过成型而形成的非导电性构件,所以触发电压不溅射至被布置成比中框12靠近使用者侧的基板13。通过在发光时被施加高电压的发光光学系统和基板13之间布置非导电性构件,能够保护基板13免受发光时产生的电噪声。此外,通过用传感器盖17(非导电性构件)罩住传感器单元16中的用于检测来自发光单元15的光以控制发光单元15的发光量的部件,能够保护传感器单元16中的上述部件免受发光时产生的电噪声。以下将参照图4A和图4B、图5A至图5D、图6A至图6C和图7A至图7C来说明闪光单元101的发光光学系统、发光单元15和传感器单元16。图4A和图4B示出发光光学系统、发光单元15和传感器单元16。图5A至图5D示出发光光学系统的构造。图6A至图6C是示出闪光单元101的内部构造的细节图。图7A至图7C是示出传感器单元16的细节图。尽管闪光单元101包括一对发光光学系统、一对发光单元15和一对传感器单元16,但是以下将仅说明每对单元中的一个单元。发光单元15包括Xe管11、反射伞9、反射伞保持件10、散热器8和硅带(siliconband)7。尽管如上所述,热扩散板3被包括在前盖单元中,但是由于热扩散板3与发光单元15相关,所以下面将对热扩散板3进行说明。Xe(氙)管11是闪光单元101的被施加来自触发线圈24的触发电压的光源。触发线圈24安装于基板13,并且经由电缆与反射伞9电连接。触发电压经由反射伞9从触发线圈24施加至Xe管11。Xe管11是直线形状的管,其长度方向与圆弧状反射构件5(稍后说明)的周向的切线方向一致。Xe管11沿圆弧状反射构件5的径向布置在圆弧状反射构件5的外侧。反射伞9以沿与Xe管11的长度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照明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设备,其包括:光源;光接收单元;和导光单元,其被形成为圆弧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单元包括:光入射部,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入射至所述光入射部,所述光入射部布置在所述导光单元的外周侧并且面对所述光源;第一反射部,其具有被布置于在所述导光单元的圆弧的周向上比所述光入射部远离所述光源的位置处的圆弧状的第一区域和圆弧状的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被布置成比所述光入射部靠近所述导光单元的圆弧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二区域被布置成比所述光入射部靠近所述导光单元的圆弧的另一端;第二反射部,其具有用于朝向所述第一区域反射来自所述光入射部的光的第一表面和用于朝向所述第二区域反射来自所述光入射部的光的第二表面;和光射出部,其被构造成用于射出由所述第一反射部反射的光,其中,所述光接收单元布置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2.10 JP 2014-0238271.一种照明设备,其包括:光源;光接收单元;和导光单元,其被形成为圆弧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单元包括:光入射部,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入射至所述光入射部,所述光入射部布置在所述导光单元的外周侧并且面对所述光源;第一反射部,其具有被布置于在所述导光单元的圆弧的周向上比所述光入射部远离所述光源的位置处的圆弧状的第一区域和圆弧状的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被布置成比所述光入射部靠近所述导光单元的圆弧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二区域被布置成比所述光入射部靠近所述导光单元的圆弧的另一端;第二反射部,其具有用于朝向所述第一区域反射来自所述光入射部的光的第一表面和用于朝向所述第二区域反射来自所述光入射部的光的第二表面;第三反射部,其用于反射来自所述光入射部的光,所述第三反射部布置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位置处;和光射出部,其被构造成用于射出由所述第一反射部和所述第三反射部反射的光,其中,所述光接收单元布置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位置处,并且在比所述第三反射部远离所述光射出部的位置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第三反射部布置在比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靠近所述光射出部的位置处,并且所述光接收单元布置在由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反射部围绕的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布置有孔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孔部布置在从连接所述光源的中心与所述光接收单元的传感器的直线偏离的位置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邻接地布置,并且所述光接收单元的所述传感器布置在朝向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从连接所述光源的中心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边界的直线偏离的位置处,并且所述孔部布置于所述传感器偏离所在的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中的任意一者。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川俊树天明良治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