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顶出下落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61783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顶出下落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用于具有多个连续的折弯且具有多种折弯角度的异形塑胶工件,该塑胶模具包括上模机构、下模机构、脱料板和顶出机构,该顶出机构上固定设置有斜顶座,该斜顶座上开设有斜坡面,该斜坡面上滑动连接有斜滑块,该斜滑块上固定连接有斜顶杆,该斜顶杆斜向穿过下模机构和脱料板,该斜顶杆的顶部具有匹配异形工件的贴合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对于具有多个连续的折弯且具有多种折弯角度的异形塑胶工件的脱料,可以形成以折弯方向(P方向)的脱料作业,从而可以形成该异形工件的成功脱料,提高对于此种工件脱料的成功率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塑胶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顶出下落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
技术介绍
在塑胶模具的日常加工作业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具有多个连续的折弯且具有多种折弯角度的异形工件,其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工件具有多个连续的折弯部,且每个折弯部的折弯角度还不一致。对于这种工件,其在脱料时便会造成在顶出方向和分型面方向的多个倒扣现象,依照传统的顶出机构的作业,其大多只能分两次来沿图1中所示的水平H方向和垂直C方向来顶出,但是对于这种折弯特别多的工件,采用这种方式也是无法完全脱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解决上述异形工件脱料问题的具有顶出下落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具有顶出下落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用于具有多个连续的折弯且具有多种折弯角度的异形工件,该塑胶模具包括上模机构、下模机构、脱料板和顶出机构,该顶出机构上固定设置有斜顶座,该斜顶座上开设有斜坡面,该斜坡面上滑动连接有斜滑块,该斜滑块上固定连接有斜顶杆,该斜顶杆斜向穿过下模机构和脱料板,该斜顶杆的顶部具有匹配异形工件的贴合面。本技术通过设置具有斜坡面的斜顶座,并且设置于斜坡面滑动连接的斜滑块,斜滑块上再固定连接斜顶杆,通过三者的滑动配合所产生的斜顶作用,使得异形工件可以从图2所示的P方向被顶出,避免两次顶出该异形工件也无法顶出所带来的麻烦和脱料失败的问题。因此,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对于具有多个连续的折弯且具有多种折弯角度的异形工件的脱料,可以形成以折弯方向(P方向)的脱料作业,从而可以形成该异形工件的成功脱料,提高对于此种工件脱料的成功率和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作如下改进: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下模机构内设置有导向机构,斜顶杆还穿过导向机构。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通过设置该导向机构,可以形成斜顶杆在斜顶过程中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多种导向作用,保证斜顶作业的准确性。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导向机构包括导向定位块以及设置于导向定位块上方的空腔,斜顶杆可在导向定位块和空腔内作横向运动。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形成对斜顶杆在斜顶时其在横向上的位移量,也可以在横向上形成对斜顶杆的限位。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异形工件在其一折弯处具有呈锐角的折弯角度(Yl),斜顶杆具有斜顶下滑角度(Y),斜顶下滑角度(Y)等于折弯角度(Yi)。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避免斜顶杆通过斜滑块沿着斜顶座滑动时有倒扣现象的产生。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顶出机构上还固定设置有限位块。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对顶出机构形成有效的限位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具有顶出下落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中所涉及的异形工件的结构示意图(作为
技术介绍
描述)。图2为本技术的具有顶出下落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中所涉及的异形工件的结构示意图(作为本专利技术描述)。图3为本技术的具有顶出下落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在顶出之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具有顶出下落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在顶出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具有顶出下落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的顶出下落斜顶几何模型图。其中,1.下模机构2.脱料板3.顶出机构4.异形工件51.斜顶座52.斜坡面53.斜滑块54.斜顶杆55.贴合面56.斜顶镶件6.导向机构61.导向定位孔62.空腔7.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如图3-4所示,在本技术的具有顶出下落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用于具有多个连续的折弯且具有多种折弯角度的异形工件4,该塑胶模具包括上模机构(未示出)、下模机构1、脱料板2和顶出机构3,该顶出机构3上通过螺接、焊接等方式固定设置有斜顶座51,该斜顶座51上开设有斜坡面52,该斜坡面52上滑动连接有斜滑块53,该斜滑块53上通过螺接、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有斜顶杆54,该斜顶杆54斜向穿过下模机构I和脱料板2,该斜顶杆54的顶部具有匹配异形工件4的贴合面55,该贴合面55具体还可以设置于斜顶镶件56上。本塑胶模具通过设置具有斜坡面的斜顶座,并且设置于斜坡面滑动连接的斜滑块,斜滑块上再固定连接斜顶杆,通过三者的滑动配合所产生的斜顶作用,使得异形工件可以从图2所示的P方向被顶出,避免两次顶出该异形工件也无法顶出所带来的麻烦和脱料失败的问题。因此,本塑胶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对于具有多个连续的折弯且具有多种折弯角度的异形工件的脱料,可以形成以折弯方向(P方向)的脱料作业,从而可以形成该异形工件的成功脱料,提高对于此种工件脱料的成功率和效率。如图5所示,据运动分析,以地面做参考系,斜顶座(与顶出机构相连,斜坡面与产品运动状态、方向一致),斜滑块(与斜顶杆相连)运动状态存在图5所示的三角关系Y-斜顶下滑角度。图5结合图2-3所示,从斜顶水平方向行程S和斜顶下滑角度Y,可得出斜顶下滑行程:S1 = S/sin (Y) O从斜顶角度X,可得出斜顶顶出行程:H = Sl*cos (Y)+S/tg (X)。其中:S为斜顶水平方向行程;S1为斜顶下滑行程(斜顶沿斜顶座斜面滑动距离);X为斜顶角度;Y为斜顶下滑角度。为了保证斜顶的效果,其中还可以作如下改进:1)Υ = Υ1,可以避免斜顶沿斜顶座导向斜面滑动时有倒扣出现;2)S彡K+3mm(安全量);3)L彡Sl+3mm,可以避免斜顶滑块在滑动过程中与顶针板干涉;4)H1多H+5mm,避免斜顶垫块与B板干涉;5)有运水时注意接头的避空;6)其它要求与标准斜顶相同。根据以上公式,当Y = 90度时,顶出下落斜顶的顶出行程为H = S/tg(X)。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如图3-4所示,在本技术的具有顶出下落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下模机构I内设置有导向机构6,斜顶杆54还穿过导向机构6。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通过设置该导向机构,可以形成斜顶杆在斜顶过程中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多种导向作用,保证斜顶作业的准确性。其中,导向机构6内壁上还可以设置半圆形的滑槽,对应的,斜顶杆54外壁上可以设置半圆形的凸起部,通过凸起部和滑槽的配合,在保证滑动顺畅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斜顶杆54在横向位移后凸起部可以进入到滑槽内,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形成横向上的限位作用,也可以防止斜顶杆54与导向机构6的硬接触。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如图3-4所示,在本技术的具有顶出下落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导向机构6包括导向定位块61以及设置于导向定位块61上方的空腔62,斜顶杆54可在导向定位块61和空腔62内作横向运动。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形成对斜顶杆在斜顶时其在横向上的位移量,也可以在横向上形成对斜顶杆的限位。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如图2-5所示,在本技术的具有顶出下落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异形工件4在其一折弯处具有呈锐角的折弯角度(Yl),斜顶杆54具有斜顶下滑角度(Y),斜顶下滑角度(Y)等于折弯角度(Yl)。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避免斜顶杆通过斜滑块沿着斜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具有顶出下落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用于具有多个连续的折弯且具有多种折弯角度的异形塑胶工件,所述塑胶模具包括上模机构、下模机构、脱料板和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上固定设置有斜顶座,所述斜顶座上开设有斜坡面,所述斜坡面上滑动连接有斜滑块,所述斜滑块上固定连接有斜顶杆,所述斜顶杆斜向穿过所述下模机构和脱料板,所述斜顶杆的顶部具有匹配所述异形工件的贴合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善贵黄春育叶松潘克狄
申请(专利权)人:亿和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