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井充气式膨胀风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60565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井充气式膨胀风墙,包括若干块风障和膨胀气囊,最左侧风障上设有逃生门,逃生门一边与风障连为一体,另三边通过双面拉链与风障相连,逃生门的两面均粘贴有反光标志,逃生门上还对称设有圆毛粘扣带和刺毛粘扣带,膨胀气囊包括内层气囊和外层气囊,内层气囊外接与风障周围,外层气囊与内层气囊相接,外层气囊与内层气囊内部通过单向泄压阀相通,内层气囊和外层气囊均分成相连但不相通的多个单元,各单元之间通过单向泄压阀或封闭隔层进行分隔,内层气囊上设有充气支撑柱,在每个充气支撑柱上均对称装有固定吊耳,安装充气式膨胀风墙时,只需用带钩膨胀螺栓一端钩住固定吊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对井下巷道实现快速而有效分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救援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井充气式膨胀风墙,尤其适用于井下灾变的环境。
技术介绍
通风是矿井安全开采的重要保证,因井下掘进和巷道布置的需要,井下风流有时候需要频繁地进行调控,而现有的临时风墙多为板闭,搭建起来费时费力,而且难以与巷道顶板、底板和两帮实现紧密连接,漏风严重。另外,一旦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等灾变,井下工作人员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疏散出去,为隔离火灾或爆炸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对井下被困人员的侵袭,往往需要构筑隔离风墙。而现有技术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巷道的快速、有效分隔,从而容易导致大量人员因吸入过多有毒有害气体而身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矿井充气式膨胀风墙,能对井下巷道实现快速而有效分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矿井充气式膨胀风墙,包括若干块风障和膨胀气囊,最左侧风障上设有逃生门,逃生门一边与风障连为一体,另三边通过双面拉链与风障相连,逃生门的两面均粘贴有反光标志,以突出逃生门的位置,逃生门上还对称设有圆毛粘扣带和刺毛粘扣带,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保持逃生门始终呈敞开状态,膨胀气囊包括内层气囊和外层气囊,内层气囊外接与风障周围,外层气囊与内层气囊相接,外层气囊与内层气囊内部通过单向泄压阀相通,内层气囊和外层气囊均分成相连但不相通的多个单元,各单元之间通过单向泄压阀(或封闭隔层)进行分隔,内层气囊上设有充气支撑柱,在每个充气支撑柱上均对称装有固定吊耳,安装充气式膨胀风墙时,只需用带钩膨胀螺栓一端钩住固定吊耳,充气支撑柱下端均设有一充气口,外层气囊上设有放气口。作为优选,所述内层气囊的直径为200mm,所述充气支撑柱与所述内层气囊相通。作为优选,所述外层气囊的直径为300_400mm。作为优选,左边前两块风障的宽度均为2m,之后的风障宽度均为lm。高度根据井下实际巷道尚度决定。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风障采用阻燃材料,在井下发生火灾或爆炸等灾变时能有效阻隔火灾或高温的蔓延和传播,防火性能高;膨胀气囊分为外层气囊和内层气囊,且气囊由相连不相通的单元组成,即便由于某种原因某个或某几个单元破裂,剩余单元仍然能基本上保持该风墙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功能性;采用快速充气技术使周边的两层气囊膨胀,从而与巷道周边实现紧密连接,气密性好;采用多级旁侧支撑柱技术,使得该充气式膨胀风墙能适应不同宽度的井下巷道,灵活性强;所安设的逃生门,能保证在需要的时候,该充气式膨胀风墙两边的人员能通过,安全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矿井充气式膨胀风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解剖图。图3为图1中B-B的解剖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矿井充气式膨胀风墙,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块风障6和膨胀气囊,最左侧风障6上设有逃生门9,保证充气式膨胀风墙建造好之后,如需要人员仍能通过,逃生门9 一边与风障6连为一体,另三边通过双面拉链I与风障6相连,保证人员从充气式膨胀风墙两边都能拉开逃生门9,逃生门9的两面均粘贴有反光标志2,以突出逃生门的位置,逃生门9上还对称设有圆毛粘扣带8和刺毛粘扣带10,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保持逃生门始终呈敞开状态,膨胀气囊包括内层气囊4和外层气囊3,内层气囊4外接与风障6周围,外层气囊3与内层气囊4相接,外层气囊3与内层气囊4内部通过单向泄压阀5相通,内层气囊4和外层气囊3均分成相连但不相通的多个单元,各单元之间通过单向泄压阀5或封闭隔层13进行分隔,内层气囊4上设有充气支撑柱11a、充气支撑柱11b、充气支撑柱11c、充气支撑柱I ld,为使充气式膨胀风墙与巷道壁连接更加牢靠,在充气支撑柱11a、充气支撑柱11b、充气支撑柱11c、充气支撑柱Ild上均对称装有固定吊耳7,安装充气式膨胀风墙时,只需用带钩膨胀螺栓一端钩住固定吊耳7,充气支撑柱Ila下端均设有一充气口 12a,充气支撑柱Ilb下端均设有一充气口 12b,充气支撑柱Ilc下端均设有一充气口 12c,充气支撑柱Ild下端均设有一充气口 12d,外层气囊3上设有放气口14ο其中,所述风障6由阻燃的尼龙、氯丁橡胶或聚氨酯类材料制成。所述内层气囊4的直径为200mm,所述充气支撑柱11a、充气支撑柱11b、充气支撑柱I lc、充气支撑柱I Id与所述内层气囊4相通,建造风墙时具体从哪个充气口充气,需要根据巷道宽度来决定。例如,如果从充气口 12a充气,则只有充气支撑柱Ilb向左的内层气囊和外层气囊充气膨胀,右边的部分因设有单向泄压阀5 (箭头代表气流流向);该情况下,充气无法进入充气支撑柱Ilb右边的部分,因而右边部分并不膨胀,也就是说充气支撑柱Ilb直接接触并膨胀贴紧巷道右壁。所述外层气囊3的直径为300-400mm,气囊间通过若干安设于内部的单向泄压阀5进行连通。单向泄压阀5只有在单向压差达到某一值时才会单向开启。因此,充气式膨胀风墙在进行充气时,内层气囊4首先充气,充到一定程度单向泄压阀开启后,外层气囊3才开始充气,同样,气囊各单元的充气也是依次完成,而非同时进行。当充气式膨胀风墙完全充气完毕后,外层气囊直径比内层气囊大。各气囊单元之间通过单向泄压阀5或封闭隔层13隔开,从而保证各单元之间的独立性,即便某一单元破裂,该充气式膨胀风墙仍能保持大部分的完整性和功能。当充气式膨胀风墙需要放气时,可以通过打开放气口 14来实现,连接放气口的气囊单元首先放气,当气压减小到一定程度时,与临近单元之间的单向泄压阀5打开,实现对临近单元的放气,依次进行,最终实现对整个充气式膨胀风墙的放气过程。左边前两块风障6的宽度均为2m,之后的风障6宽度均为lm。高度根据井下实际巷道高度决定。本具体实施的充气式膨胀风墙平时可折叠装于袋子中,存放于工作面等可能需要的地方。使用时只需将未充气的充气式膨胀风墙展开,将压风系统或氮气/ 二氧化碳气瓶通过管路或打气筒连接至某一个或多个充气口,即可实现该充气式膨胀风墙的快速建立。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矿井充气式膨胀风墙,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块风障(6)和膨胀气囊,最左侧风障(6)上设有逃生门(9),逃生门(9) 一边与风障(6)连为一体,另三边通过双面拉链(I)与风障(6)相连,逃生门(9)的两面均粘贴有反光标志(2),逃生门(9)上还对称设有圆毛粘扣带(8)和刺毛粘扣带(10),膨胀气囊包括内层气囊(4)和外层气囊(3),内层气囊(4)外接与风障(6)周围,外层气囊(3)与内层气囊⑷相接,外层气囊(3)与内层气囊⑷内部通过单向泄压阀(5)相通,内层气囊(4)和外层气囊(3)均分成相连但不相通的多个单元,各单元之间通过单向泄压阀(5)进行分隔,内层气囊(4)上设有充气支撑柱(lla、llb、11c、lid),在每个充气支撑柱(11a、11b、11c、Ild)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矿井充气式膨胀风墙,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块风障(6)和膨胀气囊,最左侧风障(6)上设有逃生门(9),逃生门(9)一边与风障(6)连为一体,另三边通过双面拉链(1)与风障(6)相连,逃生门(9)的两面均粘贴有反光标志(2),逃生门(9)上还对称设有圆毛粘扣带(8)和刺毛粘扣带(10),膨胀气囊包括内层气囊(4)和外层气囊(3),内层气囊(4)外接与风障(6)周围,外层气囊(3)与内层气囊(4)相接,外层气囊(3)与内层气囊(4)内部通过单向泄压阀(5)相通,内层气囊(4)和外层气囊(3)均分成相连但不相通的多个单元,各单元之间通过单向泄压阀(5)进行分隔,内层气囊(4)上设有充气支撑柱(11a、11b、11c、11d),在每个充气支撑柱(11a、11b、11c、11d)上均对称装有固定吊耳(7),充气支撑柱(11a、11b、11c、11d)下端均设有一充气口(12a、12b、12c、12d),外层气囊(3)上设有放气口(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