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重复使用的接地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9652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重复使用的接地棒,包括圆柱形杆头和杆头下端的棱柱形杆身,所述杆身下端延伸出园锥形杆尖:杆头与杆身通过内缩的颈部连接,颈部下侧设有导线连接机构,所述导线连接机构包括位于颈部下侧的轴向平面和从轴向平面横穿过杆身的连接孔,杆身上间隔设置数个用于插入转动杆的横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经久耐用,淬火的杆头和杆尖受到冲击不易变形,延长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采用压板和螺栓螺母固定接地线下端,使其与杆身的连接更可靠,提高了车载方舱或厢式车的工作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地棒,特别涉及一种能重复使用的接地棒,属于五金器材

技术介绍
作为移动工作站的车载方舱或厢式车,在地质勘探、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军队野战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车载方舱或厢式车内安装了多种工作设备,这些工作设备或其壳体必须通过接地线与固定在地面上的接地棒连接,一旦工作设备发生漏电时,可以通过接地棒将漏电传入地下,以保证车载方舱或厢式车内工作人员的安全。由于车载方舱或厢式车需要经常移动,每移动一次,就需要先拔出接地棒,到新的驻地后再次打入使用。现有的车载方舱或厢式车内携带的接地棒采用钢管制成,不耐锤击,打入地下时其上端容易变形,且拔出困难;由于接地棒使用非常频繁,时间一长发生开裂而无法使用,其使用寿命较短,随车需要多备几个,加大了使用成本。接地棒一旦损坏,工作设备发生漏电时直接威胁工作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车载方舱或厢式车的接地棒容易损坏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容易损坏且便于重复使用的接地棒。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重复使用的接地棒,包括杆头和杆头下端的杆身,所述杆身下端延伸出园锥形杆尖:杆头与杆身通过内缩的颈部连接,颈部下侧设有接地线连接机构,所导接地线连接机构包括位于颈部下侧的轴向平面和从轴向平面横穿过杆身的连接孔。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便于重复使用的接地棒,其中所述杆头为圆柱形,所述杆身为棱柱形;所述杆身上间隔设置数个用于插入转动杆的横孔。前述的便于重复使用的接地棒,其中杆头和杆尖均淬火,淬火硬度为HRc34?38 ;所述杆身下端延伸出棱锥形杆尖。本技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经久耐用,淬火的杆头和杆尖受到冲击不易变形,延长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可采用压板和螺栓螺母固定连接接地线下端,使其与杆身的连接更可靠,提高了车载方舱或厢式车的工作设备使用的安全性。棱柱形的杆身便于打入地下,将转动杆穿过横孔和杆身形成十字交叉的结构,手持转动杆两端边转动边上拔杆身,就容易拔出本技术,操作非常方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放大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为整体铸钢件,包括杆头I和杆头I下端的杆身2,所述杆身I下端延伸出园锥形杆尖11,也可为棱锥形杆尖。杆头I与杆身2通过内缩的颈部12连接,便于一手握紧本技术,另一手挥锤打击杆头I。颈部12下侧设有导接地线连接机构13,所述接地线连接机构13包括位于颈部12下侧的轴向平面131和从轴向平面131横穿过杆身2的连接孔132,便于采用压板和螺栓螺母固定连接接地线下端,确保接地线与本技术的连接可靠。杆头I为圆柱形,杆身2为棱柱形,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杆身2为三棱柱形,这样的结构可以减小杆身2和泥土的接触面积,便于将本技术下端打入地下。为了保持打入地中本技术的稳定性,本技术打入地下的深度应大于全长的2/3。杆身2上间隔设置了 2个用于插入转动杆的横孔21,需要拔出本技术时,可将钢筋、圆钢登作为转动杆穿过横孔21,转动杆和杆身2形成十字交叉的结构,手持转动杆两端,边转动边上拔就容易拔出本技术,操作非常方便。杆头I和杆尖11均淬火至硬度为HRc34?38,使得本技术受到冲击不易变形,延长了使用寿命。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便于重复使用的接地棒,包括杆头和杆头下端的杆身,所述杆身下端延伸出园锥形杆尖,其特征是:杆头与杆身通过内缩的颈部连接,颈部下侧设有接地线连接机构,所述接地线连接机构包括位于颈部下侧的轴向平面和从轴向平面横穿过杆身的连接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重复使用的接地棒,其特征是:所述杆头为圆柱形,所述杆身为棱柱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重复使用的接地棒,其特征是:所述杆身上间隔设置数个用于插入转动杆的横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重复使用的接地棒,其特征是:杆头和杆尖均淬火,淬火硬度为HRc34?3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重复使用的接地棒,其特征是:所述杆身下端延伸出棱锥形杆尖。【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重复使用的接地棒,包括圆柱形杆头和杆头下端的棱柱形杆身,所述杆身下端延伸出园锥形杆尖:杆头与杆身通过内缩的颈部连接,颈部下侧设有导线连接机构,所述导线连接机构包括位于颈部下侧的轴向平面和从轴向平面横穿过杆身的连接孔,杆身上间隔设置数个用于插入转动杆的横孔。本技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经久耐用,淬火的杆头和杆尖受到冲击不易变形,延长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可采用压板和螺栓螺母固定接地线下端,使其与杆身的连接更可靠,提高了车载方舱或厢式车的工作设备使用的安全性。【IPC分类】H01R4-66【公开号】CN204558664【申请号】CN201520058225【专利技术人】张震, 陈逸玮 【申请人】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申请日】2015年1月2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重复使用的接地棒,包括杆头和杆头下端的杆身,所述杆身下端延伸出园锥形杆尖,其特征是:杆头与杆身通过内缩的颈部连接,颈部下侧设有接地线连接机构,所述接地线连接机构包括位于颈部下侧的轴向平面和从轴向平面横穿过杆身的连接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震陈逸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