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折叠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747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行车折叠机构,包括上折叠器、下折叠器、转轴栓、锁紧块及快拆组。所述上折叠器及下折叠器一侧用转轴栓枢接;上折叠器另一侧设有第一斜卡面;下折叠器另一侧设有第二斜卡面;锁紧块的上、下两面分别设有第三斜卡面,锁紧块的一侧设有弧形槽,在弧形槽上设有一穿孔;所述快拆组置于弧形槽处,包括手柄及与手柄枢接的螺杆,手柄一侧设有成偏心状态的弧面及通孔,螺杆另一端穿过锁紧块、上折叠器后与螺帽螺合,利用快拆组的偏心力使锁紧块的第三斜卡面强力嵌入并抵固下折叠器的第二斜卡面、上折叠器的第一斜卡面而固定上折叠器、下折叠器。通过锁紧块及快拆组的配合,不用任何工具即可用手操作快拆组快捷、方便地折叠自行车车体。(*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折叠机构,尤其是一种不需要使用工具也可 快捷折叠的自行车折叠机构。
技术介绍
图1所示是现有的自行车折叠机构的外形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现 有自行车折叠机构的剖视图。这种现有的自行车折叠机构采用螺栓组1将上 折叠器2和下折叠器3锁紧,折叠机构在弯折或闭合时,都要用手旋转螺栓 组1的旋柄4,直到螺栓组与下折叠器3脱离。使用者不能快捷地弯折或闭合 折叠机构,操作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折叠机构,其不 需使用任何工具,操作快捷、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行车折 叠机构,包括上折叠器、下折叠器、转轴栓、锁紧块及快拆组。所述上折叠 器及下折叠器在同一侧借助于所述转轴栓可枢转地联接;所述上折叠器的另 一侧设有第一斜卡面;所述下折叠器的另一侧中间设有一槽口,槽口的两侧 各设有一与第一斜卡面方向相反的第二斜卡面;所述锁紧块的上、下两面还分别设有与下折叠器的第二斜卡面、上折叠器的第一斜卡面相对应的第三斜 卡面,锁紧块的一侧设有弧形槽,在弧形槽上设有一穿孔;所述快拆组置于 锁紧块的弧形槽处,所述快拆组包括手柄及螺杆,手柄一侧设有成偏心状态 的弧面及通孔,螺杆一端与手柄枢接,另一端穿过锁紧块、上折叠器后与一 螺帽螺合,利用快拆组的偏心力致使锁紧块上、下两面的第三斜卡面强力嵌 入并抵固下折叠器的第二斜卡面、上折叠器的第一斜卡面而固定上折叠器、 下折叠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锁紧块及快拆组的配合,不用任何工具即可用手操作快拆组而达到快捷、方便地折叠自行车车体的目的, 縮小了自行车的体积,减少了自行车存放的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自行车折叠机构的外形示意图。图2为图l所示的现有自行车折叠机构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自行车折叠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自行车折叠结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自行车折叠结构在折叠状态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自行车折叠结构在闭合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自行车折叠结构的打开过程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折叠机构,大体上包括 一上折叠器IO、 一下折叠器20、 一转轴栓30、 一锁紧块40、快拆组50、保 护片60及弹性体70及螺帽80。其中,所述上折叠器10的一侧中间设有一槽口 101,以供下折叠器20 置入联接。在槽口 101的两侧设有一转轴穿孔102;相对于槽口 101的另一侧 有一凸台103,凸台103上设有一第一斜卡面104,第一斜卡面104中央设有 一定位槽105,定位槽105底部设有弹性体槽106,弹性体槽106底部设有穿 孔107。所述下折叠器20的一侧设有一凸块201,凸块201上设有一转轴穿孔202, 并与上折叠器10上的转轴穿孔102互为对齐,另一侧设有一槽口 203,以供 上折叠器10置入,槽口 203的两侧设有第二斜卡面204,第二斜卡面204方 向与上折叠器10的第一斜卡面104的方向相反。所述锁紧块40的上、下两面分别设有第三斜卡面401、 402,并与下折叠 器20的第二斜卡面204、上折叠器10的第一斜卡面104相对应。锁紧块40 的一侧设有一弧形槽403,在弧形槽403上设有一贯穿孔404,另一侧设有一 凸柱405,凸柱405形状与定位槽105形状相匹配,防止锁紧块40和定位槽105产生相对转动,以使锁紧块40只能沿定位槽105的方向移动。所述快拆组50上有一手柄501 ,手柄501 —侧设有一弧面502及通孔503 , 通孔503与弧面502设计成偏心状态。用销钉504将一螺杆505与手柄501 枢转联接。所述保护片60前后分别设有凹弧面601及凸弧面602,形状与手柄501 的弧面502和锁紧块40的弧形槽403相匹配,并在弧面601、 602上设有一 通孔603。所述弹性体70内部为中空状,置于上折叠器10的弹性体槽106内,其 一端抵触在弹性体槽106底部平面上。组装时,首先,用转轴栓30穿过上折叠器10、下折叠器20上的转轴穿 孔102、 202将上折叠器10、下折叠器20的一侧枢转联接;然后,将锁紧块 40的凸柱405置于上折叠器10的定位槽105内,并把保护片60置于锁紧块 40的弧形槽403内,且使保护片60的凸弧面602与锁紧块40的弧形槽403 贴合;接着,将快拆组50上的螺杆505的自由端依次穿过保护片60的通孔 603,锁紧块40的贯穿孔404,弹性体70的内部,上折叠器10的穿孔107, 并与螺帽80的螺纹螺合;最后,只需转动快拆组50的手柄501,便可借助快 拆组50的偏心力,致使锁紧块40的凸柱405的端面抵触弹性体70,使弹性 体70压縮,并使锁紧块40的第三斜卡面401、 402强力嵌入,抵固下折叠器 20的第二斜卡面204、上折叠器10的第一斜卡面104,从而达到固定上折叠 器IO、下折叠器20的效果。如图7所示,当需打开上折叠器IO、下折叠器20时,只需反方向转动快 拆组50的手柄501 ,便可借助弹性体70的弹力使锁紧块40的第三斜卡面401 、 402脱离下折叠器20的第二斜卡面204、上折叠器10的第一斜卡面104。此 时,上折叠器10就可以绕着转轴栓30转动,达到折叠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锁紧块40及快拆组50的配合,而可不用任 何工具即可用手操作快拆组50而达到快捷、方便地折叠自行车车体的目的, 縮小了自行车的体积,减少了自行车存放的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折叠机构,包括上折叠器、下折叠器、转轴栓,所述上折叠器及下折叠器在同一侧借助于所述转轴栓可枢转地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折叠器的另一侧设有第一斜卡面;所述下折叠器的另一侧中间设有一槽口,槽口两侧各设有一与第一斜卡面方向相反的第二斜卡面;所述自行车折叠机构还包括锁紧块及快拆组,所述锁紧块的上、下两面还分别设有与下折叠器的第二斜卡面、上折叠器的第一斜卡面相对应的第三斜卡面,锁紧块的一侧设有弧形槽,在弧形槽上设有一穿孔;所述快拆组置于锁紧块的弧形槽处,所述快拆组包括手柄及螺杆,手柄一侧设有成偏心状态的弧面及通孔,螺杆一端与手柄枢接,另一端穿过锁紧块、上折叠器后与一螺帽螺合,利用快拆组的偏心力致使锁紧块上、下两面的第三斜卡面强力嵌入并抵固下折叠器的第二斜卡面、上折叠器的第一斜卡面而固定上折叠器、下折叠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折叠机构,包括上折叠器、下折叠器、转轴栓,所述上折叠器及下折叠器在同一侧借助于所述转轴栓可枢转地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折叠器的另一侧设有第一斜卡面;所述下折叠器的另一侧中间设有一槽口,槽口两侧各设有一与第一斜卡面方向相反的第二斜卡面;所述自行车折叠机构还包括锁紧块及快拆组,所述锁紧块的上、下两面还分别设有与下折叠器的第二斜卡面、上折叠器的第一斜卡面相对应的第三斜卡面,锁紧块的一侧设有弧形槽,在弧形槽上设有一穿孔;所述快拆组置于锁紧块的弧形槽处,所述快拆组包括手柄及螺杆,手柄一侧设有成偏心状态的弧面及通孔,螺杆一端与手柄枢接,另一端穿过锁紧块、上折叠器后与一螺帽螺合,利用快拆组的偏心力致使锁紧块上、下两面的第三斜卡面强力嵌入并抵固下折叠器的第二斜卡面、上折叠器的第一斜卡面而固定上折叠器、下折叠器。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行车折叠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学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