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闭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2569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9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缓闭止回阀,包括阀体、阀瓣、阀盖、转轴、摇臂、固定块、连接臂及缓冲装置;其中,转轴的一端位于阀体内并与固定块的一端相固定,另一端穿出阀体并与摇臂的一端及连接臂的一端相固定;固定块的另一端与阀瓣相固定;缓冲装置位于阀体外侧并与阀体相固定,其包括壳体、直杆和缓冲弹簧;其中,直杆穿入壳体内并可沿壳体中心轴线方向来回运动,其位于壳体外的一端与连接臂的另一端相固定,位于壳体内的一端与缓冲弹簧的一端相固定;缓冲弹簧位于壳体内并套接于直杆的外表面上,其另一端与壳体上方的内壁相固定。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噪声低、水锤小,且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阀门
,尤其涉及一种缓闭止回阀
技术介绍
缓闭止回阀一般由阀体、阀瓣、阀盖、转轴组成,阀瓣与阀体进口通道口所制的阀座相互配合密封,阀瓣通过摇臂与转轴连接,正向介质压力时,阀瓣由介质推动通过摇臂随转轴旋转开启,反向介质压力时,阀瓣自重和反向介质压力使阀瓣迅速关闭,防止介质倒流,其缺点在于:介质倒流时,阀瓣会快速关闭与阀座产生碰撞,噪声高、水锤大,严重时产生火花,对易燃介质使用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缓闭止回阀,噪声低、水锤小,且使用安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闭止回阀,包括阀体、阀瓣、阀盖、转轴、摇臂、固定块、连接臂及缓冲装置;其中,所述转轴的一端位于所述阀体内并与所述固定块的一端相固定,另一端穿出所述阀体并与所述摇臂的一端及所述连接臂的一端相固定;所述固定块的另一端与所述阀瓣相固定;所述缓冲装置位于所述阀体外侧并与所述阀体相固定,其包括壳体、直杆和缓冲弹簧;其中,所述直杆穿入所述壳体内并可沿所述壳体中心轴线方向来回运动,其位于所述壳体外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相固定,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与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相固定;所述缓冲弹簧位于所述壳体内并套接于所述直杆的外表面上,其另一端与所述壳体上方的内壁相固定。其中,当所述直杆沿所述壳体中心轴线方向向上运动时,所述缓冲弹簧向上压缩,使得阀瓣逐渐开启;当所述直杆沿所述壳体中心轴线方向向下运动时,所述缓冲弹簧向下释放,使得阀瓣逐渐关闭。其中,所述直杆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缓冲弹簧相固定。其中,所述摇臂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一压杆,所述压杆远离所述摇臂的一端设有压块。其中,所述转轴均采用花键与所述固定块、摇臂及连接臂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阀盖的上方设有吊环。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通过设置缓冲装置,在阀瓣开启过程中,缓冲装置的缓冲弹簧进行压缩,降低阀瓣开启速度,使阀瓣慢慢开启,从而避免因气流过大造成阀瓣与阀体之间产生碰撞;同时,在阀瓣关闭过程中,缓冲装置的缓冲弹簧先释放后拉伸,在阀瓣即将关闭时,降低了阀瓣关闭速度,使阀瓣慢慢关闭,从而也避免了阀瓣与阀体之间产生的碰撞,使得噪声低、水锤小,且使用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技术的范畴。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闭止回阀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闭止回阀的侧视示意图;其中:1-阀体,2-阀瓣,3-阀盖,4-转轴,5-摇臂,6-固定块,7_连接臂,8_缓冲装置,81-壳体,82-直杆,821-限位块,83-缓冲弹簧,9-压杆,91-压块,10-吊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顶部」、「底部」、「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或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缓闭止回阀,包括阀体1,阀瓣2、阀盖3、转轴4、摇臂5、固定块6、连接臂7及缓冲装置8 ;其中,转轴4的一端位于阀体I内并与固定块6的一端相固定,另一端穿出阀体I并与摇臂5的一端及连接臂7的一端相固定;其中,转轴4均采用花键与固定块6、摇臂5及连接臂7固定连接;固定块6的另一端与阀瓣2相固定;缓冲装置8位于阀体I外侧并与阀体I相固定,其包括壳体81、直杆82和缓冲弹簧83 ;其中,直杆82穿入壳体81内并可沿壳体81中心轴线方向来回运动,其位于壳体81外的一端与连接臂7的另一端相固定,位于壳体81内的一端与缓冲弹簧83的一端相固定;缓冲弹簧83位于壳体81内并套接于直杆82的外表面上,其另一端与壳体81上方的内壁相固定。当直杆82沿壳体81中心轴线方向向上运动时,缓冲弹簧83向上压缩,使得阀瓣2逐渐开启;当直杆82沿壳体81中心轴线方向向下运动时,缓冲弹簧83向下拉伸,使得阀瓣2逐渐关闭。为了便于缓冲弹簧83的压缩和拉伸以及限制直杆82运动的距离,因此直杆82位于壳体81内的一端上设有限位块821,限位块821与缓冲弹簧83相固定。为了达到省力的目的,因此摇臂5远离转轴4的一端设有一压杆9,压杆9远离摇臂5的一端设有压块91。更进一步的,阀盖3的上方设有吊环10,便于阀盖3的开启和关闭。本技术中的缓闭止回阀工作原理为:在阀瓣2开启过程中,通过压杆9下压摇臂5,此时转轴4同时控制阀瓣2开启及控制缓冲装置8中的直杆82向上运动,导致缓冲弹簧83向上压缩,从而有效的控制了转轴4开启阀瓣2的速度,使阀瓣2逐渐开启,从而避免因气流过大造成阀瓣2与阀体I之间产生碰撞;在阀瓣2关闭过程中,利用阀瓣2自身的重力实现关闭,此时转轴4同时控制阀瓣2关闭及控制缓冲装置8中的直杆82向下运动,导致缓冲弹簧83向下拉伸,从而有效的控制了转轴4关闭阀瓣2的速度,降低了阀瓣2的关闭速度,使阀瓣2逐渐关闭,从而也避免了阀瓣2与阀体I之间产生的碰撞,整个开启及关闭过程,噪声低、水锤小,且使用安全。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通过设置缓冲装置,在阀瓣开启过程中,缓冲装置的缓冲弹簧进行压缩,降低阀瓣开启的速度,使阀瓣慢慢开启,从而避免因气流过大造成阀瓣与阀体之间产生碰撞;同时,在阀瓣关闭过程中,缓冲装置的缓冲弹簧先释放后拉伸,在阀瓣即将关闭时,降低了阀瓣关闭的速度,使阀瓣慢慢关闭,从而也避免了阀瓣与阀体之间产生的碰撞,使得噪声低、水锤小,且使用安全。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缓闭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I)、阀瓣(2)、阀盖(3)、转轴(4)、摇臂(5)、固定块(6)、连接臂(7)及缓冲装置⑶;其中, 所述转轴(4)的一端位于所述阀体(I)内并与所述固定块(6)的一端相固定,另一端穿出所述阀体(I)并与所述摇臂(5)的一端及所述连接臂(7)的一端相固定; 所述固定块(6)的另一端与所述阀瓣(2)相固定; 所述缓冲装置(8)位于所述阀体(I)外侧并与所述阀体(I)相固定,其包括壳体(81)、直杆(82)和缓冲弹簧(83);其中,所述直杆(82)穿入所述壳体(81)内并可沿所述壳体(81)中心轴线方向来回运动,其位于所述壳体(81)外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臂(7)的另一端相固定,位于所述壳体(81)内的一端与所述缓冲弹簧(83)的一端相固定;所述缓冲弹簧(83)位于所述壳体(81)内并套接于所述直杆(82)的外表面上,其另一端与所述壳体(81)上方的内壁相固定。2.如权利要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闭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阀瓣(2)、阀盖(3)、转轴(4)、摇臂(5)、固定块(6)、连接臂(7)及缓冲装置(8);其中,所述转轴(4)的一端位于所述阀体(1)内并与所述固定块(6)的一端相固定,另一端穿出所述阀体(1)并与所述摇臂(5)的一端及所述连接臂(7)的一端相固定;所述固定块(6)的另一端与所述阀瓣(2)相固定;所述缓冲装置(8)位于所述阀体(1)外侧并与所述阀体(1)相固定,其包括壳体(81)、直杆(82)和缓冲弹簧(83);其中,所述直杆(82)穿入所述壳体(81)内并可沿所述壳体(81)中心轴线方向来回运动,其位于所述壳体(81)外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臂(7)的另一端相固定,位于所述壳体(81)内的一端与所述缓冲弹簧(83)的一端相固定;所述缓冲弹簧(83)位于所述壳体(81)内并套接于所述直杆(82)的外表面上,其另一端与所述壳体(81)上方的内壁相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丰胡理良徐锡南钱云挺
申请(专利权)人:冈野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