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器的柔性连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2198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9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触器的柔性连杆机构,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一连接组件联动设置的第二连接组件以及与第二连接组件联动设置的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设置于接触头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用于将接触头与第二连接组件联动,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与铁芯上的转轴联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以及第三连接组件设有在组件运动时进行缓冲和冗余的第一缓冲单元和第二缓冲单元。柔性连杆机构内设置三个连接组件,通过连接组件让铁芯和接触器的触头进行联动该缓冲和冗余单元可以起到对重要的连接组件非刚性连接,降低铁芯行程精度和连杆机构配合精度,使接触器的连杆机构的寿命大大提高,接触器的工作可靠性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触器,尤其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较长,可靠性高的应用于接触器上的柔性连杆机构。
技术介绍
交流接触器是使用最广的一种控制电器,主要用于频繁地接通或分断电路,具有控制容量大、与各种继电器配合,可以实现远距离自动控制。接触器包括铁芯部分以及接触组系统部分。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接触器线圈通电后,线圈电流会产生磁场,产生的磁场使静铁心产生电磁吸力吸引动铁心,并带动接触器触头动作,常闭触头断开,常开触头闭合,两者是联动的。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触头复原,常闭触头闭合、常开触头断开。根据工作原理的描述,接触器在触头和铁芯之间设有一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通常为刚性连杆机构,来实现接触器的启闭,但是,采用刚性连杆机构连接时,转轴的转动角度与触头机构内连杆的活动必须精密配合,否则触头机构内触头支架或连杆会受到强力冲撞,使触头支架或连杆受损破坏,触头机构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较长,可靠性高的应用于接触器上的柔性连杆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述接触器包括接触头以及铁芯组件,所述接触头与铁芯之间设有柔性连杆机构,所述柔性连杆机构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一连接组件联动设置的第二连接组件以及与第二连接组件联动设置的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设置于接触头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用于将接触头与第二连接组件联动,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与铁芯上的转轴联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以及第三连接组件设有在组件运动时进行缓冲和冗余的第一缓冲和行程富裕量单元和第二缓冲和行程富裕量单元。采用了上述结构后,柔性连杆机构内设置三个连接组件,通过该三个连接组件让铁芯和接触器的触头进行联动,而在这三个连接组件中又设置了两个对其运动时进行缓冲和冗余的缓冲和行程富裕量单元,该缓冲和行程富裕量单元可以起到对重要的连接组件进行非刚性连接,降低铁芯行程精度和连杆机构配合精度,使接触器的连杆机构的寿命大大提尚,接触器的工作可靠性大大提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横向水平设置于壳体内,并且与壳体垂直连接的触头连杆,设置于触头连杆内的拨杆,以及与触头连杆联动连接,用于将触头开闭的触头支架,所述壳体上设有连杆插孔,所述触头连杆设于该连杆插孔内,并且可在该连杆插孔内滑移。采用了上述结构后,拨杆会带动与其联动的触头连杆,由于触头连杆可以在连杆插孔内滑移,拨杆可以带动触头连杆移动,从而使得触头连杆在插孔内滑移,由于触头连杆与触头支架联动连接,最后触头连杆再带动触头支架,使触头支架上的触头打开或闭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上的第一缓冲单元为第一塔型弹簧,所述第一塔型弹簧套接于触头连杆上,并且一端固设于壳体内壁,另一端固设于触头连杆一侧。采用了上述结构后,触头连杆在触头机构内塔形弹簧力的作用下,向内部运动,触头连杆的运动受壳体定位,触头连杆通过联动片连接触头支架,带动触头支架运动,使触头支架上的触头打开(常开触头)或闭合(常闭触头)。弹簧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缓冲功能,定位撞击力和触头支架不直接关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触头连杆包括两个固连的丁字设置的推块组成,分别为横向推块和竖向推块,所述横向推块设于连杆插孔内,所述竖向推块与触头支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塔型弹簧套接于横向推块中,并且与竖向推块固定连接,所述触头支架靠近竖向推块处设有一推块槽,所述竖向推块置于该推块槽内,所述竖向推块内与推块槽抵靠处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带动触头支架移动的联动片。采用了上述结构后,丁字设置的推块,更容易实现塔型弹簧的设置,而联动片既方便了触头支架和触头连杆的联动连接,更方便了使用者对其安装与拆卸。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上转轴、拨杆、上短连杆和设置于上转轴端部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内部向轴心方向处延伸有多个限位段,所述限位段可抵靠住上转轴的轴体槽内,并且抵靠于上转轴壳体轴孔的侧壁上。采用了上述结构后,通过上转轴与固定片的配合设置,可以防止上转轴的轴向移动,上短连杆可以带动上转轴转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触头连杆设有拨杆槽,所述拨杆包括拨杆端和转动端,所述拨杆的拨杆端设置于拨杆槽内,所述拨杆的转动端固设于上转轴上并且上转轴的两端延伸出壳体外部,所述壳体内横向两端设有转轴孔,所述上短连杆与其中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拨杆端的厚度小于拨杆槽的槽长,并且拨杆端悬空在拨杆槽内,所述拨杆端与靠近壳体一侧的拨杆槽槽端挡块的距离为第一行程富裕量。采用了上述结构后,拨杆槽内设有拨杆,上转轴带动拨杆转动,起到上转轴带动拨杆联动的技术效果,并且拨杆端可以在拨杆槽内活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包括下短连杆、下U型连杆,上U型连杆以及长连杆,所述上U型连杆与上短连杆为轴孔连接,所述上U型连杆与长连杆的上端端面联动连接,所述长连杆的下端与下U型连杆固定连接,所述下U型连杆与下短连杆为轴孔连接,所述下短连杆设有一转轴孔,所述铁芯的转轴固定连接至该转轴孔。采用了上述结构后,由于连接铁芯的转轴是绕着轴心处转动,转轴与下短连杆固定连接,带动下短连杆周向转动,而下短连杆又通过下U型连杆与长连杆联动,带动长连杆向上或者向下运动,又由于长连杆与上短连杆通过上U型连杆轴孔连接从而带动上短连杆周向转动,而上连杆又固定连接于上转轴的一端,从而实现了第二和第三连接组件之间的联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长连杆包括杆体以及位于上、下两个端头处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直径小于杆体直径,所述上连接头的端部有固定件,固定件大于上U型连杆的轴孔,所述上连接端与U型连杆抵靠处设有传动套圆台,所述第二缓冲单元为第二塔型弹簧,所述第二塔型弹簧设置于传动套圆台内,并且套接于上连接头中,所述第二塔型弹簧一端抵靠于传动套圆台的内腔腔壁处,另一端抵靠于上连接端与杆体连接处。采用了上述结构后,长连杆向下运动时,上连接头端部的固定件带动上U型连杆运动,长连杆向上运动时,长连杆推动第二塔型弹簧、再推动上U型连杆运动,第二塔型弹簧为第二缓冲单元,第二塔形弹簧除初压缩外可以继续变形,塔形弹簧的变形量被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使触头连杆与机构内的定位面不发生碰撞,长时间工作也不会产生破坏。第二塔型弹簧变形稳定后,还可以继续变形,其继续变形量成为第二行程富裕量。【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接触器触头打开状态结构图;图2所示为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第一连接组件爆炸示意图;图4所示为第二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第三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该技术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内的第一连接组件(2),与第一连接组件(2)联动设置的第二连接组件(3)以及与第二连接组件(3)联动设置的第三连接组件(4),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设置于接触头与第二连接组件(3)之间,用于将接触头与第二连接组件(3)联动,所述第三连接组件(4)与铁芯(5)上的转轴(6)联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以及第三连接组件(4)设有在组件运动时进行缓冲的第一缓冲单元(21)和第二缓冲和行程富裕量单元(35 )。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触器的柔性连杆机构,所述接触器包括接触头以及铁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头与铁芯之间设有柔性连杆机构,所述柔性连杆机构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一连接组件联动设置的第二连接组件以及与第二连接组件联动设置的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设置于接触头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用于将接触头与第二连接组件联动,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与铁芯上的转轴联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以及第三连接组件设有在组件运动时进行缓冲和冗余的第一缓冲和行程富裕量单元和第二缓冲和行程富裕量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奇建邓时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兆正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