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内制品高效落料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6654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7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内制品高效落料治具,包括圆柱形握杆,所述握杆具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复位弹簧及顶杆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通过丝堵限位在所述握杆的中空腔内,所述顶杆座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握杆的中空腔;所述顶杆座伸出所述握杆中空腔的一端沿轴向安装有顶杆,所述顶杆对应模具的落料孔。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方便单手操作的握杆,可以双手同时操作均匀落料,且顶杆落料时通过复位弹簧缓冲复位,可以减小落料冲力而保护冲压件不受损及操作人员的安全,且两侧同步落料避免了冲压件及模腔受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领域金属冲压件生产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模内制品高效落料治具
技术介绍
在电子产品生产领域,需要用到很多冲压件以完成电子产品的组装。如图1所示的一种采用冲压模生产冲压件的示意图,冲压件13在冲压模的凹模板11内成型,成形后需要通过底部位于凹模垫板12上的落料孔14进行落料,而常规的落料方式是采用普通顶杆15,一手将顶杆15插入一侧的落料孔14中,另一手持锤子16敲击而完成一侧脱模,然后在另一侧重复上述步骤脱模,从而实现产品落料。该种落料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①需要工人双手操作不同工具单侧敲击脱模,然后同样操作使另一侧脱模,不仅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②由于是单侧脱模,两侧脱模不同步而产生受力不均,不仅容易使产品变形,而且容易磨损凹模板11的模腔10使模具寿命变短。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内制品落料治具,以实现模内冲压件的高效落料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落料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模内制品高效落料治具,包括圆柱形握杆,所述握杆具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复位弹簧及顶杆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通过丝堵限位在所述握杆的中空腔内,所述顶杆座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握杆的中空腔;所述顶杆座伸出所述握杆中空腔的一端沿轴向安装有顶杆,所述顶杆对应模具的落料孔。其中,所述顶杆座包括轴向相互连接的限位部及安装部,所述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安装部的直径,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握杆的中空腔内且一端与所述复位弹簧连接,所述安装部穿过所述握杆的限位孔并伸出所述握杆的中空腔内,所述安装部的伸出端顶部安装有所述顶杆。其中,所述安装部的伸出端通过锁紧螺丝安装有所述顶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内制品高效落料治具,其通过设置方便单手操作的握杆,可以双手同时操作均匀落料,且顶杆落料时通过复位弹簧缓冲复位,可以减小落料冲力而保护冲压件不受损及操作人员的安全,且两侧同步落料避免了冲压件及模腔受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顶杆与锤子用于凹模板内冲压件落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落料治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落料治具用于凹模板内冲压件落料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及字母表示:10.模腔11.凹模板 12.凹模垫板13.冲压件 14.落料孔 15.顶杆16.锤子21.握杆22.复位弹簧23.顶杆座 23-a.限位部 23_b.安装部24.锁紧螺丝 25.顶杆26.丝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考图2及3,本技术提供的模内制品高效落料治具,包括圆柱形握杆21,握杆21具有中空腔,中空腔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复位弹簧22及顶杆座23,复位弹簧22的一端通过丝堵26限位在握杆21的中空腔内,顶杆座23的另一端伸出握杆21的中空腔;顶杆座23伸出握杆21中空腔的一端沿轴向安装有顶杆25,顶杆25对应模具的落料孔14。其中,顶杆座23包括轴向相互连接的限位部23-a及安装部23_b,限位部23_a的直径大于安装部23-b的直径,限位部23-a位于握杆21的中空腔内且一端与复位弹簧22连接,安装部23-b穿过握杆21的限位孔并伸出握杆21的中空腔内,安装部23-b的伸出端顶部安装有顶杆25。其中,安装部23-b的伸出端通过锁紧螺丝24安装有顶杆2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内制品高效落料治具,其通过设置方便单手操作的握杆21,可以双手同时操作均匀落料,且顶杆25落料时通过复位弹簧22缓冲复位,可以减小落料冲力而保护冲压件13不受损及操作人员的安全,且两侧同步落料避免了冲压件及模腔10受损。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模内制品高效落料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握杆,所述握杆具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复位弹簧及顶杆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通过丝堵限位在所述握杆的中空腔内,所述顶杆座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握杆的中空腔;所述顶杆座伸出所述握杆中空腔的一端沿轴向安装有顶杆,所述顶杆对应模具的落料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内制品高效落料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座包括轴向相互连接的限位部及安装部,所述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安装部的直径,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握杆的中空腔内且一端与所述复位弹簧连接,所述安装部穿过所述握杆的限位孔并伸出所述握杆的中空腔内,所述安装部的伸出端顶部安装有所述顶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内制品高效落料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伸出端通过锁紧螺丝安装有所述顶杆。【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内制品高效落料治具,包括圆柱形握杆,所述握杆具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复位弹簧及顶杆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通过丝堵限位在所述握杆的中空腔内,所述顶杆座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握杆的中空腔;所述顶杆座伸出所述握杆中空腔的一端沿轴向安装有顶杆,所述顶杆对应模具的落料孔。该技术通过设置方便单手操作的握杆,可以双手同时操作均匀落料,且顶杆落料时通过复位弹簧缓冲复位,可以减小落料冲力而保护冲压件不受损及操作人员的安全,且两侧同步落料避免了冲压件及模腔受损。【IPC分类】B21D45-02【公开号】CN204524080【申请号】CN201520103966【专利技术人】刘勇 【申请人】苏州木星电子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5日【申请日】2015年2月1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内制品高效落料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握杆,所述握杆具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复位弹簧及顶杆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通过丝堵限位在所述握杆的中空腔内,所述顶杆座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握杆的中空腔;所述顶杆座伸出所述握杆中空腔的一端沿轴向安装有顶杆,所述顶杆对应模具的落料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木星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