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V型内燃机的废气门排气线路及V型内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5437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7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V型内燃机的废气门排气线路及V型内燃机,将排气线路安装到包括与第一排气歧管相关联的第一气缸组和与第二排气歧管相关联的第二气缸组的V型内燃机的空间可能是有限的。所公开的废气门排气线路(90)可包含第一废气门管道(92)和第二废气门管道(94)。第一废气门管道(92)可配置为流体地连接到第一排气歧管(14)。第二废气门管道(92)可配置为流体地连接到第二排气歧管(24)。第一废气门管道(92)将连接到第一排气歧管和第二排气歧管(14,24)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废气门管道(94)的上方,但将连接到第一排气歧管和第二排气歧管(14,24)的一端的相对端设置成在第二废气门管道(94)的旁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一般涉及一种V型内燃机的排气线路。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V-型内燃机的废气门系统的排气线路。
技术介绍
废气门可用于绕过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机,从而控制涡轮机的转动运动。这又可控制压缩机的转动运动,压缩机与涡轮机相关联并配置为在进气被供应到V型内燃机的气缸之前压缩进气。由于两个气缸组以V形设置,所以V型内燃机用于设置例如排气系统的空间可能十分有限,特别是设置包含用于两个气缸组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个排气管道的废气门系统。本技术至少部分地针对改善或克服现有系统的一个或多个方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V型内燃机的废气门排气线路,V型内燃机包含与第一排气歧管相关联的第一气缸组、与第二排气歧管相关联的第二气缸组、设置在第一气缸组和第二气缸组之间的内部部分、流体地连接到第一排气歧管的第一涡轮连接件以及流体地连接到第二排气歧管的第二涡轮连接件,第一排气歧管和第二排气歧管设置在内部部分中,排气线路可包含第一废气门管道,第一废气门管道包括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第一端口配置为经由第一旁通管流体地连接到第一涡轮连接件,第二端口与第一端口相对,其中第一废气门管道的第一端口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废气门管道的第二端口。排气线路可进一步包含第二废气门管道,第二废气门管道包括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第一端口配置为经由第二旁通管流体地连接到第二涡轮连接件,第二端口与第一端口相对,其中第二废气门管道的第一端口基本上垂直于第二废气门管道的第二端口。在安装状态中,第一废气门管道的第一端口可设置在第二废气门管道的第一端口的上方或下方,并且第一废气门管道的第二端口可设置在第二废气门管道的第二端口的旁侧。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V型内燃机的排气线路,V型内燃机包含与第一排气歧管相关联的第一气缸组以及与第二排气歧管相关联的第二气缸组,排气线路可包含第一管道,第一管道包括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第一端口配置为流体地连接到第一排气歧管,第二端口与第一端口相对。排气线路可进一步包含第二管道,第二管道包括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第一端口配置为流体地连接到第二排气歧管,第二端口与第一端口相对,其中,在安装状态下,第一管道的第一端口可设置在第二管道的第一端口的上方或下方,并且第一管道的第二端口可设置在第二管道的第二端口的旁侧。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一种V型内燃机可包含第一气缸组、第二气缸组、内部部分以及排气线路,第一气缸组包含流体地连接到第一排气歧管的至少一个气缸,第二气缸组包含流体地连接到第二排气歧管的至少一个气缸,内部部分设置在第一气缸组和第二气缸组之间,排气线路是根据本技术的排气线路。第一管道的第一端口可流体地连接到第一排气歧管,并且第二管道的第一端口可流体地连接到第二排气歧管。另外,第一排气歧管和第二排气歧管可设置在内部部分中,内部部分可由相对于彼此成角度设置的第一气缸组和第二气缸组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道可进一步包含连接到第一端口的第一管段以及连接到第二端口的第二管段。另外,第二管道可进一步包含连接到第一端口的第一管段以及连接到第二端口的第二管段。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管道的第一管段可与第二管道的第一管段平行,并且第一管道的第二管段可与第二管道的第二管段平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道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管道的第一端口可水平对齐,并且第一管道的第二端口和第二管道的第二端口可垂直对齐。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此公开的排气线路可例如由铸铁EN1561-GJL-250/300铸造。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此公开的V型内燃机可进一步包含废气门系统,废气门系统包括流体地连接到第一排气歧管的第一涡轮旁通管,以及流体地连接到第二排气歧管的第二涡轮旁通管。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管道的第一端口可流体连接到第一旁通管,并且第二管道的第一端口可流体地连接到第二旁通管,第二旁通管设置在第一旁通管的上方或下方。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可被引导通过第一管道,并经由与第一端口相对的第二端口从第一管道排出,并且排气也可被引导通过第二管道,并经由与第一端口相对的第二端口从第二管道排出。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管道的第二端口可在第二管道的第二端口旁侧。阅读以下说明书和附图,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方面将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是每个气缸组具有单独的排气流的V型内燃机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具有阀板的节流阀的透视切面图;图3是图2的节流阀的侧视图,该节流阀具有用于操作节流阀的控制系统;图4是图3的控制系统的耦合机构的透视图;图5是图1的V型内燃机的废气门系统的排气线路的透视图;图6是图1的V型内燃机的排气短管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书。在此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和所示附图旨在教导本技术的原理,能够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同的环境、针对不同的应用实现和使用本技术。因此,示例性实施例不旨在也不应被认为是对本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性描述。相反,本专利保护的范围应当由权利要求限定。本技术可部分地基于以下实现方式:提供包含两个废气门管道的废气门排气线路,这可有效地利用在V型内燃机中的有限空间,两个废气门管道彼此叠加,用于分别连接到第一气缸组和第二气缸组的排气歧管。本技术还可部分地基于以下实现方式:将用于控制节流阀的操作的致动器与节流阀间隔开布置,这可减少对致动器的热冲击,热冲击可干扰致动器的正确操作,并且因此,可干扰节流阀的正确操作。特别地,当内燃机的排气系统内采用节流阀时,即使当致动器可与节流阀间隔开布置时,示例性公开的控制系统可确保节流阀的正确操作。本技术还可部分地基于以下实现方式:设置配置为产生线性运动的致动器,并提供转换机构,转换机构连接到致动器并配置为将节流阀的阀轴的线性运动转换成转动运动,这可确保用于流畅地调整通过节流阀的气体流动的节流阀的精确操作。现在参考附图,图1中示出了内燃机I的示例性实施例。内燃机I可包括未示出的特征,比如燃料系统、空气系统、冷却系统、外围设备、动力传动部件等。对于本技术的用途,内燃机I认为是四冲程V型内燃机。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内燃机I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发动机(涡轮式、煤气式、柴油式、天然气式、丙烷式、双燃料式等)。另外,内燃机I可具有任何尺寸、具有任何数量的气缸以及任何构造(V型、直列型、星型等)。内燃机I可用于为以下任何机械或其他设备提供动力,包括机车应用、公路用卡车或车辆、非公路用卡车或机器、推土设备、发电机、航空航天应用、海上应用、泵、固定设备或其他发动机提供动力的应用。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用于操作节流阀的控制系统的示例性实施例。参照图1,一种诸如V型8缸双燃料发动机的内燃机1,可包含:包括第一气缸组10和第二气缸组20的发动机体、至少一个燃料箱(未示出)、用于第一气缸组10的第一涡轮增压器30、用于第二气缸组20的第二涡轮增压器40以及空气系统。发动机体可包括曲轴箱,曲轴6可被支撑在曲轴箱中。曲轴6由图1中的点虚线表示。曲轴6可连接到活塞(未示出),在双燃料内燃机I的操作过程中,在第一气缸组的各个气缸16A-16D内以及在第二气缸组20的各个气缸26A-26D内,活塞可以是可移动的。第一进气歧管12可流体地连接到第一气缸组10的气缸16A-16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V型内燃机(1)的废气门排气线路(90),所述V型内燃机(1)包含:与第一排气歧管(14)相关联的第一气缸组(10)、与第二排气歧管(24)相关联的第二气缸组(20)、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组(10)和所述第二气缸组(20)之间的内部部分(8)、流体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排气歧管(14)的第一涡轮连接件(18)以及流体地连接到所述第二排气歧管(24)的第二涡轮连接件(28),所述第一排气歧管(14)和所述第二排气歧管(24)设置在所述内部部分(8)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门排气线路(90)包含:第一废气门管道(92),其包括第一端口(91)以及第二端口(93),所述第一端口(91)配置为经由第一旁通管(150)流体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涡轮连接件(18),所述第二端口(93)与所述第一端口(91)相对,所述第一端口(91)与所述第二端口(93)垂直;以及第二废气门管道(94),其包括第一端口(95)以及第二端口(96),所述第一端口(95)配置为经由第二旁通管(160)流体地连接到所述第二涡轮连接件(28),所述第二端口(96)与所述第一端口(95)相对,所述第一端口(95)与所述第二端口(96)垂直,其中,在安装状态,所述第一废气门管道(92)的所述第一端口(91)设置在所述第二废气门管道(94)的所述第一端口(95)的上方或下方,并且所述第一废气门管道(92)的所述第二端口(93)设置在所述第二废气门管道(94)的所述第二端口(96)的旁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白肯迪W·瑞博林F·乌斯卢B·布莱耶
申请(专利权)人:卡特彼勒发动机有限及两合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