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浇注料加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5187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7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火浇注料加热炉,属于耐火浇注料箱式加热领域,包括炉体和炉门,炉体内设置电加热装置,炉体内设置长方体型炉膛,炉膛侧面内壁设置保温层,炉膛下端保温层上设置垫板,垫板上铺设粗砂垫层,粗砂垫层上设置H型支架,H型支架为碳化硅支架,H型支架包括横板和设置于横板两侧的立板,横板上铺设粗沙垫层,H型支架与炉膛内腔相适宜,炉体前端设置炉门,电加热装置通过线路连接温控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提高了加热效率,节约资源,缩短实验周期,根据需要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便于观察,操作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耐火浇注料加热炉,属于耐火浇注料箱式加热领域。
技术介绍
耐火浇注料加热炉,是一种常用的工业高温炉,可供实验室做烧结、加热和热处理之用。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陷:1.炉膛空间利用率很低,造成人力、电力资源浪费,延长了实验周期。用耐火浇注料加热炉对耐火浇注料进行加热永久线变化试验时,一般都要预先将耐火浇注料散料进行成型,成型后的试块尺寸一般为40mmX40mmX 160mm的长方体,养护烘干后进行热处理,每个样品至少要烧三条以上尺寸的试块,试样在炉中的位置必须放置在炉膛均温带,未作记号的底面向下垂直放置在厚约30mm的垫板上,垫板上铺有与试样不起反应的粗粒垫砂,将试样与垫板隔开,试样不得叠放。为了使气流自由流动,试样要彼此分离,间距至少13_。试样不能直接受到电炉的热辐射或燃气炉火焰的冲击,在试样与发热体之间应当用具有高导热性和高耐火性能的均热板或隔热板隔开,试样与均热板距离不得小于20mm。由此,按照GB/T5988-2007耐火材料加热永久线变化试验方法规定:炉膛尺寸为长500mm,宽300mm,高200mm的耐火浇注料加热炉,每一炉只能热处理3个样品,共9条试块。2.加热温度和时间均手动操控,实验效果不稳定。3.炉门为封闭式炉门,不能随时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火浇注料加热炉,结构简单,提高了加热效率,节约资源,缩短实验周期,根据需要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便于观察,操作简便。本技术所述的耐火浇注料加热炉,包括炉体和炉门,炉体内设置电加热装置,炉体内设置长方体型炉膛,炉膛侧面内壁设置保温层,炉膛下端保温层上设置垫板,垫板上铺设粗砂垫层,粗砂垫层上设置H型支架,H型支架为碳化硅支架,H型支架包括横板和设置于横板两侧的立板,横板上铺设粗沙垫层,H型支架与炉膛内腔相适宜,炉体前端设置炉门,电加热装置通过线路连接温控仪。本技术使用时,打开炉门,将加热元件放置到垫板及横板上铺设的粗砂垫层上,设定加热温度和时间,关闭炉门。达到加热时间,打开炉门,取出加热元件。所述的横板和立板厚度为3mm。所述的炉门中心设置观察孔,炉门上安装控制面板,控制面板通过线路连接温控仪,观察孔可直接观察加热元件状况,结合观察孔观察到的加热元件状况,根据需要,通过温控仪调整加热时间和温度,提升实验效果。所述的炉膛长500mm,宽 300mm,高 200mm ;H 型支架长 500mm,宽 190mm,宽 260mm,高190mm,H型支架与炉膛内腔相适应,既增加了加热元件放置量,又可以提高热利用率,减少热损失。H型支架为碳化硅支架,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和热辐射性,同时,耐火性能好,与炉膛相适应竖直放置,横板上铺设粗砂垫层后放置加热元件,两侧的立板阻挡加热源直接对加热元件加热,起到隔热板、均热板作用。粗砂垫层与加热元件不起反应,将加热元件和垫板及横板隔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通过在H型支架的横板上放置加热元件,增加了一次可加热元件数量,提高了炉膛内加热空间利用率,提升了加热效率,节约了资源,缩短了实验周期;通过温控仪可根据需要设置加热温度和时间,操作简便,提升实验效果,通过炉门观察孔,可随时观察加热元件加热过程中的情况,增加实验操控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炉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H型支架俯视图。图中:1、观察孔2、炉门3、炉体4、粗砂垫层5、垫板6、H型支架7、炉膛8、保温层601、立板602、横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耐火浇注料加热炉,包括炉体3和炉门2,炉体3内设置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炉体3内设置长方体型炉膛7,炉膛7侧面内壁设置保温层8,炉膛7下端保温层8上设置垫板5,垫板5上铺设粗砂垫层4,粗砂垫层4上设置H型支架6,H型支架6为碳化硅支架,H型支架6包括横板602和设置于横板602两侧的立板601,横板602上铺设粗砂垫层4,H型支架6与炉膛7内腔相适宜,炉体3前端设置炉门2,电加热装置通过线路连接温控仪。H型支架6为碳化硅支架,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和热辐射性,同时,耐火性能好,与炉膛7相适应竖直放置,横板602上铺设粗砂垫层4后放置加热元件,两侧的立板601阻挡加热源直接对加热元件加热,起到隔热板、均热板作用。温控仪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加热时间和温度,提升实验效果。粗砂垫层与加热元件不起反应,将加热元件和垫板5及横板602隔开。实施例二:如图1?图3所示,横板602和立板601厚度为3mm效果最好,炉门2中心设置观察孔1,炉门2上安装控制面板,控制面板通过线路连接温控仪。实验中,炉膛7长500mm,宽300mm,高200mm ;H型支架6长500mm,宽260mm,高190mm ;效果最好。其余同实施例一。炉门2中心的观察孔I可直接观察加热元件状况。可以通过控制面板根据需要设置加热时间和温度,操作简便。工作过程:本技术使用时,打开炉门2,将加热元件放置到垫板5及横板602上铺设的粗砂垫层4上,设定加热温度和时间,关闭炉门2。中间可随时通过观察孔I随时观察加热元件状况,达到加热时间,打开炉门2,取出加热元件。【主权项】1.一种耐火浇注料加热炉,包括炉体(3)和炉门(2),炉体(3)内设置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炉体(3)内设置长方体型炉膛(7),炉膛(7)侧面内壁设置保温层(8),炉膛(7)下端保温层(8)上设置垫板(5),垫板(5)上铺设粗砂垫层(4),粗砂垫层(4)上设置H型支架出),H型支架(6)为碳化硅支架,H型支架(6)包括横板(602)和设置于横板(602)两侧的立板(601),横板(602)上铺设粗砂垫层(4),H型支架(6)与炉膛(7)内腔相适宜,炉体(3)前端设置炉门(2),电加热装置通过线路连接温控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火浇注料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横板(602)和立板(601)厚度为3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火浇注料加热炉,其特征在于,炉门(2)中心设置观察孔(1),炉门(2)上安装控制面板,控制面板通过线路连接温控仪。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耐火浇注料加热炉,其特征在于,炉膛(3)长500mm,宽 300mm,高 200mm ;H 型支架(6)长 500mm,宽 260mm,高 190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耐火浇注料加热炉,属于耐火浇注料箱式加热领域,包括炉体和炉门,炉体内设置电加热装置,炉体内设置长方体型炉膛,炉膛侧面内壁设置保温层,炉膛下端保温层上设置垫板,垫板上铺设粗砂垫层,粗砂垫层上设置H型支架,H型支架为碳化硅支架,H型支架包括横板和设置于横板两侧的立板,横板上铺设粗沙垫层,H型支架与炉膛内腔相适宜,炉体前端设置炉门,电加热装置通过线路连接温控仪。本技术结构简单,提高了加热效率,节约资源,缩短实验周期,根据需要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便于观察,操作简便。【IPC分类】F27D1-00, F27D19-00, F27D11-00, F27B17-00【公开号】CN204535389【申请号】CN201520157187【专利技术人】孟祥光, 王新德, 范海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火浇注料加热炉,包括炉体(3)和炉门(2),炉体(3)内设置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炉体(3)内设置长方体型炉膛(7),炉膛(7)侧面内壁设置保温层(8),炉膛(7)下端保温层(8)上设置垫板(5),垫板(5)上铺设粗砂垫层(4),粗砂垫层(4)上设置H型支架(6),H型支架(6)为碳化硅支架,H型支架(6)包括横板(602)和设置于横板(602)两侧的立板(601),横板(602)上铺设粗砂垫层(4),H型支架(6)与炉膛(7)内腔相适宜,炉体(3)前端设置炉门(2),电加热装置通过线路连接温控仪。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光王新德范海涛刘福生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市新材料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