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泡预先螺旋切割式溶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137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6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泡预先螺旋切割式溶气管,其特征在于,在外筒体的内部中间部位设有溶气管,所述溶气管的外壁为带V型条缝孔的网状结构,进气管贯穿外筒体的顶部,与溶气管的上部连接,螺旋叶片设在溶气管的内部,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在外筒体的上部一侧和下部另一侧。通过以上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直接向外筒体内废水中溶气,利用螺旋叶片对高速气流预先切割,将气泡溶于水中,溶气效果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投资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中的溶气装置,具体说是一种具有空气气泡预螺旋切割的溶气管。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增强,污水处理系统中气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以被广泛应用在化工废水、食品废水、造纸废水、含油废水等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中,气浮法是利用生成的微小气泡进行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溶气气浮机就是在一定压力下,将空气溶于水中然后在减压的环境条件下骤然释放达到生产微小气泡的目的,空气通常借助密闭溶气管溶于水中,此时溶气管中水、空气需要较大的压力,对溶气管的材质、制作等要求也较高,使溶气气浮机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备制作简单、投资成本低,且溶气效果好的气泡预先螺旋切割式溶气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在外筒体的内部中间部位设有溶气管,所述溶气管的外壁为带V型条缝孔的网状结构,进气管贯穿外筒体的顶部,与溶气管的上部连接,螺旋叶片设在溶气管的内部,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在外筒体的上部一侧和下部另一侧。通过以上设置,本技术可以直接向外筒体内废水中溶气,利用螺旋叶片对高速气流预先切割,将气泡溶于水中,溶气效果好。本技术结构简单,投资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筒体,2、溶气管,3、进气管,4、螺旋叶片,5、进水管,6、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在外筒体I的内部中间部位设有溶气管2,所述溶气管2的外壁为带V型条缝孔的网状结构,进气管3贯穿外筒体I的顶部,与溶气管2的上部连接,螺旋叶片4设在溶气管2的内部,进水管5和出水管6分别设在外筒体I的上部一侧和下部另一侧。通过以上设置,废水从本技术的进水管5进入外筒体I的内部,此时高压空气从进气管3进入溶气管2内,空气在溶气管2中高速通过时,被螺旋叶片4分割成许多微小的紊流气流,紊流气流通过溶气管2上的V型条缝孔进入外筒体I时,又形成微小气泡与外筒体I中的废水混合,空气溶于水中,反应后的溶气水经出水管6排出筒体I外。【主权项】1.气泡预先螺旋切割式溶气管,其特征在于:在外筒体的内部中间部位设有溶气管,所述溶气管的外壁为带V型条缝孔的网状结构,进气管贯穿外筒体的顶部,与溶气管的上部连接,螺旋叶片设在溶气管的内部,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在外筒体的上部一侧和下部另一侧。【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泡预先螺旋切割式溶气管,其特征在于,在外筒体的内部中间部位设有溶气管,所述溶气管的外壁为带V型条缝孔的网状结构,进气管贯穿外筒体的顶部,与溶气管的上部连接,螺旋叶片设在溶气管的内部,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在外筒体的上部一侧和下部另一侧。通过以上设置,本技术可以直接向外筒体内废水中溶气,利用螺旋叶片对高速气流预先切割,将气泡溶于水中,溶气效果好。本技术结构简单,投资生产成本低。【IPC分类】C02F1-24【公开号】CN204529366【申请号】CN201520165557【专利技术人】吴振峰 【申请人】诸城市中天机械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5日【申请日】2015年3月2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气泡预先螺旋切割式溶气管,其特征在于:在外筒体的内部中间部位设有溶气管,所述溶气管的外壁为带V型条缝孔的网状结构,进气管贯穿外筒体的顶部,与溶气管的上部连接,螺旋叶片设在溶气管的内部,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在外筒体的上部一侧和下部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峰
申请(专利权)人:诸城市中天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