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单动臂落地抱杆的流动水配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837800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6 0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单动臂落地抱杆的流动水配重系统,该流动水配重系统包括:液压顶推机、小水箱、水管和配重水箱,液压顶推机和小水箱设置在抱杆的回转总成上,配重水箱设置在抱杆的平衡臂尾部,小水箱和配重水箱内分别设置小水箱密封盖和配重水箱密封盖,小水箱密封盖与液压顶推机的推杆连接,小水箱与配重水箱之间通过水管连接。与现有技术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单动臂落地抱杆的流动水配重系统,能够改善单动臂落地抱杆的受力状况,提高抱杆的起重能力或在同等起重能力下减小杆身截面尺寸和重量,更好的适应特高压输电线路铁塔组立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单动臂落地抱杆的配重系统,具体讲涉及一种用于单动臂落地抱杆的流动水配重系统
技术介绍
抱杆是输电线路工程组塔施工中重要的专用起重装备。随着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的提高,输电铁塔的塔材重量及塔高不断增加,组塔施工难度随之增大,采用常规的起重设备施工难度大、工作效率低。因此,大型落地抱杆的设计与优化是施工设计的重要研宄内容。单动臂落地抱杆SXD50是在建筑塔式起重机基础上,针对特高压输电线路铁塔组立施工的特点和要求,借鉴双平臂(双摇臂)落地抱杆的优点,充分发挥塔式起重机的吊装特点和优势设计研发而成。单动臂落地抱杆立于铁塔中心,与铁塔进行软附着,通过单吊臂俯仰及回转实现塔材就位。其最大工作高度150m,最大工作幅度20m,尖端吊重2.5t,最大起重量4t。在铁塔建设完成后,能实现抱杆收缩在3.4m见方的范围内从铁塔顶部窗口自动拆卸,是一种非常适用于铁塔组立的专用设备。单动臂落地抱杆采用了固定式配重,配重安装在平衡臂尾端。在配重确定后,无论落地抱杆的工作幅度及起吊重量如何变化,配重对抱杆身的后倾弯矩始终保持一定值。因此杆身必须能够承受满载最大幅度时的最大前倾力矩和空载最小幅度时的最大后倾力矩。显然,此种情况下杆身的设计是不够经济的,造成杆身截面尺寸较大,增加了整机重量。对于常在崇山峻岭等恶劣地形下施工的特高压工程来说,整机重量的增加即意味着物料运输、装卸工作量的增加。因此抱杆的轻型化、智能化设计具有非常现实的重要意义。针对动臂塔式起重机及抱杆,能够显著改善塔身受力状况,减小塔身截面尺寸和重量方法就是采用移动配重技术,即吊臂工作产生前倾力矩时,配重移动产生相等的后倾弯矩,使塔身所受弯矩最小。目前,动臂塔机采取的移动配重方法有以下4种:1、采用曲柄滑块机构实现配重自适应调节;2、利用4连杆机构,使悬挂的配重前后摆动;3、通过钢丝绳对拉往复循环的方法使配重移动;4、配重在独立牵引系统的牵引下沿平衡臂移动,随时调整配重的位置。但是,上述四种方案具有如下不足:设计的配重移动仅与吊臂的变幅是同步的,即当吊臂工作幅度不变而增加吊重时,所产生的前倾力矩不能被配重产生的后倾力矩所平衡。因此塔身仍需承受较大的弯矩,不能达到减小塔身截面尺寸的目的。另外,由于连杆机构或联动装置等辅助结构的存在,吊臂与平衡臂不能满足塔机在施工完毕后收拢于抱杆头并从铁塔中心拆除的要求。因此,针对输电线路组塔施工中抱杆作业特点,设计一种更加简洁适用的可移动配重方案,使其不仅能达到预期的起重能力,而且又能大幅降低整机重量,是特高压工程建设中亟需研宄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单动臂落地抱杆的流动水配重系统,能够改善单动臂落地抱杆的受力状况,提高抱杆的起重能力或在同等起重能力下减小杆身截面尺寸和重量,更好的适应特高压输电线路铁塔组立需要。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单动臂落地抱杆的流动水配重系统,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流动水配重系统9包括:液压顶推机91、小水箱92、水管93和配重水箱95,所述液压顶推机91和小水箱92设置在抱杆的回转总成5上,所述配重水箱95设置在抱杆的平衡臂10尾部,所述小水箱92和配重水箱95内分别设置小水箱密封盖97和配重水箱密封盖96,所述小水箱密封盖97与液压顶推机91的推杆连接,所述小水箱92与配重水箱95之间通过水管93连接。本技术提供的第一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抱杆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抱杆基础1、顶升套架2、塔身3、回转总成5和抱杆头7,所述回转总成5两侧分别设置吊臂6和平衡臂10。本技术提供的第二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回转总成5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支座55、回转支承54、上支座53、回转塔身52和回转平台51 ;所述回转平台51中部设置抱杆头7,两侧分别设置吊臂6和平衡臂10,所述回转平台51通过销轴分别与所述吊臂6、抱杆头7和平衡臂10连接。本技术提供的第三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小水箱92分别对称设置在回转塔身52的两侧,所述小水箱密封盖97竖直设置在小水箱92的内部并与水平设置的所述液压顶推机91的推杆连接。本技术提供的第四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液压顶推机91分别反向设置在回转塔身52的中间,并且通过控制系统同步控制所述推杆做水平往复运动。本技术提供的第五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配重水箱密封盖96水平设置在配重水箱95内部,所述配重水箱密封盖96顶部设置水箱压重94。本技术提供的第六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小水箱92通过耳板与回转塔身52连接。本技术提供的第七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配重水箱95与平衡臂10通过销轴连接。本技术提供的第八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回转平台51还设有分别与所述吊臂6和平衡臂10连接的吊臂变幅机构8。本技术提供的第九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抱杆还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与所述吊臂6的吊钩连接的起升机构11。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达到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单动臂落地抱杆的流动水配重系统,采用水配重,取材方便,可重复利用,对环境影响小。2、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单动臂落地抱杆的流动水配重系统,配重变化控制灵活,机构体积小。3、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单动臂落地抱杆的流动水配重系统,提高单动臂落地抱杆的起重能力,减小抱杆杆身截面尺寸及重量,方便落地抱杆的安装、拆卸与运输,提高山地等复杂地形下的施工效率。4、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单动臂落地抱杆的流动水配重系统,结构简单,便于操控,精确度高,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提供的单动臂落地抱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提供的回转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提供的流动水配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提供的平衡臂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抱杆基础;2、顶升套架;3、塔身;4、附着框;5、回转总成;6、吊臂;7、抱杆头;8、吊臂变幅机构;9、流动水配重系统;10、平衡臂;11、起升机构;51、回转平台;52、回转塔身;53、上支座;54、回转支承;55、下支座;91、液压顶推机;92、小水箱;93、水管;94、水箱压重;95、配重水箱;96、配重水箱密封盖;97、小水箱密封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单动臂落地抱杆的流动水配重系统,如图3所示,流动水配重系统9包括液压顶推机91、小水箱92和配重水箱95,小水箱92分别对称设置在回转塔身52的两侧,配重水箱95设置在平衡臂10的尾部。小水箱92内部竖直设置小水箱密封盖97,小水箱密封盖97与液压顶推机91的推杆垂直连接。液压顶推机91分别反向设置在回转塔身52的中间,并且通过控制系统同步控制推杆做水平往复运动。配重水箱95内部水平设置配重水箱密封盖96,在配重水箱密封盖96顶部设置水箱压重94。小水箱92与配重水箱94之间通过水管93连接。小水箱92通过耳板与回转塔身52连接。小水箱92的容量为2m3,宽度为lm,高度为2m。配重水箱95的容量为4m3,长度为1.5m,宽度为L 8m,高度为L 5m。水管93的截面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单动臂落地抱杆的流动水配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水配重系统(9)包括:液压顶推机(91)、小水箱(92)、水管(93)和配重水箱(95),所述液压顶推机(91)和小水箱(92)设置在抱杆的回转总成(5)上,所述配重水箱(95)设置在抱杆的平衡臂(10)尾部,所述小水箱(92)和配重水箱(95)内分别设置小水箱密封盖(97)和配重水箱密封盖(96),所述小水箱密封盖(97)与液压顶推机(91)的推杆连接,所述小水箱(92)与配重水箱(95)之间通过水管(9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剑夏拥军万建成马一民胡凤英胡春华郝玉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