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海专利>正文

一种实验室智能换气扇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7279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6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室智能换气扇电路,包括气敏传感器QM、热敏电阻RT、芯片U1、电阻R1、开关K1、开关K2和双向可控硅VS。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验室智能换气扇电路可根据室内有害气体浓度的变化或气温的变化来控制双向可控硅VS实现换气扇的自动通、断,从而改善室内气体及气温环境,非常适合在生物、化学等实验室内使用,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效果好,而且由于没有使用继电器控制,稳定性非常高,反应快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气扇,具体是一种实验室智能换气扇电路
技术介绍
一般生物、化学等实验室的对实验室内的温度等环境要求较高,而且做实验的试验品有可能发出有害气体,威胁实验员的人身安全,现有的一些换气设备大多采用继电器控制,一方面稳定性不高,反应相对滞后,另一方面经常的控制开、断,寿命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高、效果好的的实验室智能换气扇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验室智能换气扇电路,包括气敏传感器QM、热敏电阻RT、芯片U1、电阻R1、开关K1、开关K2和双向可控硅VS,所述开关Kl 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一端,开关Kl另一端分别连接换气扇M、电容C5和电阻R6,电容C5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正极和电阻R6另一端,二极管D4负极分别连接气敏传感器QM引脚4、电阻R8、热敏电阻RT、电阻R3和芯片Ul引脚4和芯片Ul引脚8,电阻R8另一端连接气敏传感器QM引脚1,所述换气扇M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开关K2和双向可控硅VS的Tl极,双向可控硅VS的T2极分别连接开关K2另一端、电阻R7、220V交流电另一端、电容C4、电容C3、芯片Ul引脚1、三极管VTl发射极、电阻R9、电容C2、电阻R2、电容Cl和电阻Rl并接地,电阻Rl另一端连接气敏传感器QM引脚3,气敏传感器QM引脚2分别连接电容Cl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和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l负极和三极管VTl基极,二极管Dl正极分别连接热敏电阻RT另一端、电阻R9另一端和电容C2另一端,所述三极管VTl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3另一端和芯片Ul引脚6,芯片Ul引脚2通过电阻R4连接芯片Ul引脚7,芯片Ul引脚5连接电容C3另一端,芯片Ul引脚3连接电阻R5,电阻R5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正极和电容C4另一端,二极管D3负极连接双向可控硅VS的G极,所述电阻R7另一端连接电容C6另一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敏传感器QM型号为QM-N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热敏电阻RT采用MF-51型NTC热敏电阻。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芯片Ul型号为NE55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验室智能换气扇电路可根据室内有害气体浓度的变化或气温的变化来控制双向可控硅VS实现换气扇的自动通、断,从而改善室内气体及气温环境,非常适合在生物、化学等实验室内使用,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效果好,而且由于没有使用继电器控制,稳定性非常高,反应快速。【附图说明】图1为实验室智能换气扇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实验室智能换气扇电路,包括气敏传感器QM、热敏电阻RT、芯片Ul、电阻Rl、开关Kl、开关K2和双向可控硅VS,开关Kl 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一端,开关Kl另一端分别连接换气扇M、电容C5和电阻R6,电容C5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正极和电阻R6另一端,二极管D4负极分别连接气敏传感器QM引脚4、电阻R8、热敏电阻RT、电阻R3和芯片Ul引脚4和芯片Ul引脚8,电阻R8另一端连接气敏传感器QM引脚1,换气扇M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开关K2和双向可控硅VS的Tl极,双向可控硅VS的T2极分别连接开关K2另一端、电阻R7、220V交流电另一端、电容C4、电容C3、芯片Ul引脚1、三极管VTl发射极、电阻R9、电容C2、电阻R2、电容Cl和电阻Rl并接地,电阻Rl另一端连接气敏传感器QM引脚3,气敏传感器QM引脚2分别连接电容Cl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和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l负极和三极管VTl基极,二极管Dl正极分别连接热敏电阻RT另一端、电阻R9另一端和电容C2另一端,三极管VTl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3另一端和芯片Ul引脚6,芯片Ul引脚2通过电阻R4连接芯片Ul引脚7,芯片Ul引脚5连接电容C3另一端,芯片Ul引脚3连接电阻R5,电阻R5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正极和电容C4另一端,二极管D3负极连接双向可控硅VS的G极,电阻R7另一端连接电容C6另一端。气敏传感器QM型号为QM-N5。热敏电阻RT采用MF-51型NTC热敏电阻。芯片Ul型号为NE55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实验室智能换气扇电路由交流降压整流电路、气敏传感器QM-N5、热敏电阻RT、双稳态控制电路等组成,其中QM-N5为气敏半导体器件,RT采用MF-51型NTC热敏电阻。打开开关K1,正常情况下,室内无有害气体或其浓度在允许范围内时,气敏传感器QM引脚2和引脚4间阻值较大,气敏传感器QM引脚2电位低于IV,使二极管D2和三极管VTl截止,芯片NE555则因6脚为高电平而复位,由3脚输出的低电平使双向可控硅VS截止,换气扇M不工作;当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超过允许值时,QM-N5的阻值迅速减小,B点电位升高,使二极管D2和三极管VTl导通,芯片NE555则因6脚为低电平而置位,由3脚输出的高电平使双向可控硅VS导通,换气扇M工作。当室温升高时,热敏电阻RT的阻值减小,当室温上升到约36°C时,二极管D1、三极管VTl均导通,芯片NE555则因6脚为低电平而置位,由3脚输出的高电平使双向可控硅VS导通,换气扇M运转。若要手动控制换气扇M排气,只需同时打开开关Kl和开关K2即可。【主权项】1.一种实验室智能换气扇电路,包括气敏传感器QM、热敏电阻RT、芯片U1、电阻R1、开关K1、开关K2和双向可控硅VS,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Kl 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一端,开关Kl另一端分别连接换气扇M、电容C5和电阻R6,电容C5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正极和电阻R6另一端,二极管D4负极分别连接气敏传感器QM引脚4、电阻R8、热敏电阻RT、电阻R3和芯片Ul引脚4和芯片Ul引脚8,电阻R8另一端连接气敏传感器QM引脚I,所述换气扇M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开关K2和双向可控硅VS的Tl极,双向可控硅VS的T2极分别连接开关K2另一端、电阻R7、220V交流电另一端、电容C4、电容C3、芯片Ul引脚1、三极管VTl发射极、电阻R9、电容C2、电阻R2、电容Cl和电阻Rl并接地,电阻Rl另一端连接气敏传感器QM引脚3,气敏传感器QM引脚2分别连接电容Cl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和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l负极和三极管VTl基极,二极管Dl正极分别连接热敏电阻RT另一端、电阻R9另一端和电容C2另一端,所述三极管VTl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3另一端和芯片Ul引脚6,芯片Ul引脚2通过电阻R4连接芯片Ul引脚7,芯片Ul引脚5连接电容C3另一端,芯片Ul引脚3连接电阻R5,电阻R5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正极和电容C4另一端,二极管D3负极连接双向可控硅VS的G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验室智能换气扇电路,包括气敏传感器QM、热敏电阻RT、芯片U1、电阻R1、开关K1、开关K2和双向可控硅VS,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K1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一端,开关K1另一端分别连接换气扇M、电容C5和电阻R6,电容C5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正极和电阻R6另一端,二极管D4负极分别连接气敏传感器QM引脚4、电阻R8、热敏电阻RT、电阻R3和芯片U1引脚4和芯片U1引脚8,电阻R8另一端连接气敏传感器QM引脚1,所述换气扇M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开关K2和双向可控硅VS的T1极,双向可控硅VS的T2极分别连接开关K2另一端、电阻R7、220V交流电另一端、电容C4、电容C3、芯片U1引脚1、三极管VT1发射极、电阻R9、电容C2、电阻R2、电容C1和电阻R1并接地,电阻R1另一端连接气敏传感器QM引脚3,气敏传感器QM引脚2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和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负极和三极管VT1基极,二极管D1正极分别连接热敏电阻RT另一端、电阻R9另一端和电容C2另一端,所述三极管VT1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3另一端和芯片U1引脚6,芯片U1引脚2通过电阻R4连接芯片U1引脚7,芯片U1引脚5连接电容C3另一端,芯片U1引脚3连接电阻R5,电阻R5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正极和电容C4另一端,二极管D3负极连接双向可控硅VS的G极,所述电阻R7另一端连接电容C6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张丽
申请(专利权)人:黄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