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车把手调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670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车把手调整器,特别是一种可紧固夹住车把手的调整器。它包括一夹持立管的扣管;一左、右夹块,每一夹块具有一杆体,该杆体的一端具有一套孔用以分别夹住扣管两端,而另一端则设有一夹持槽;以及一配合夹持槽夹紧车把手的盖片;所述左、右夹块具有的两杆体在其中段处互为向内折弯,其一端的两夹持槽之间的距离缩短到与车把手的中段位置的长度相近,车把手的中段位置被该两夹持槽及盖片夹紧,盖片之大面积凹底完全盖住车把手的中段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夹持于车把手的中段位置之整个外圆表面,并配合中段位置原有的凸条,在夹持中可增加与车把手中段位置的夹持接触面积,提高了夹紧效果。(*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车把手调整器,特别是一种可紧固夹住车把手的调整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自行车车把手调整器,其一端夹住车把手的中段位置,另一端夹持一立管,它包括一夹持立管的扣管;一左、右夹块,每一夹块具有一杆体,该杆体的一端具有一套孔用以分别夹住扣管两端,而另一端则设有一夹持槽;以及一配合夹持槽夹紧车把手的盖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夹块具有的两杆体在其中段处互为向内折弯,其一端的两夹持槽之间的距离缩短到与车把手的中段位置的长度相近,车把手的中段位置被该两夹持槽及盖片夹紧。技术的盖片之大面积凹底完全盖住车把手的中段位置。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夹持于车把手的中段位置之整个外圆表面,并配合中段位置原有的凸条,在夹持中可增加与车把手中段位置的夹持接触面积,提高了夹紧效果。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夹住车把手及立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依据图3所示的车把手调整器的俯视示意图。本技术的主要特征在于该两杆体200、300在其中段处互为向内折弯,使两半圆形夹持槽202、302之间的距离缩短到与车把手的中段位置4的长度相近(如图4)。因此,该车把手2的中段位置4便能置放于该两夹持槽202、302,再配合盖片50的半圆形凹底500盖住车把手2的中段位置4,并配合多支螺栓501穿过盖片50四角所设的穿孔502而紧固于夹持槽202、302端部的螺孔203、303。由此可知,该两夹持槽202、302夹持车把手2的位置是在平坦的中段他置4,而不是现有技术的调整器夹住于车把手2的斜面依置8、9,而且车把手2的中段位置4表面原本就设有凸条5,也增加了夹持坚固性。特别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盖片50其凹底500整面增加与中段位置4的接触面积,使夹紧度大大提高。如上所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的车把手调整器相比较,夹持位置不同而提供较高夹紧度;再者利用车把手2原本具有的凸条5,夹持其凸条位置也增加了夹紧度;另外本技术的盖片50提供整面与凸条位置接触,大大增加夹紧度。以上说明本技术在夹紧度方面优于现有技术的车把手调整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车把手调整器,其一端夹住车把手的中段位置,另一端夹持一立管,它包括一夹持立管的扣管;一左、右夹块,每一夹块具有一杆体,该杆体的一端具有一套孔用以分别夹住扣管两端,而另一端则设有一夹持槽;以及一配合夹持槽夹紧车把手的盖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夹块具有的两杆体在其中段处互为向内折弯,其一端的两夹持槽之间的距离缩短到与车把手的中段位置的长度相近,车把手的中段位置被该两夹持槽及盖片夹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车把手调整器,其一端夹住车把手的中段位置,另一端夹持一立管,它包括一夹持立管的扣管;一左、右夹块,每一夹块具有一杆体,该杆体的一端具有一套孔用以分别夹住扣管两端,而另一端则设有一夹持槽;以及一配合夹持槽夹紧车把手的盖片;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学湖
申请(专利权)人:信隆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