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中药贴膏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829555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5 1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中药贴膏,由背衬层、膏药层和防粘层三部分组成,其中,背衬层由远红外陶瓷纤维构成,膏药层包括黏贴层、透气层和药物层,所述药物层由药物部分和赋形剂组成,制成药物层的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组成为:党参、打碗花、老君须、附子、杜父鱼、巴戟天、益智仁、神曲、鱼肚、野黄皮、桑螵蛸、背扁黄耆、炙甘草、牡蛎、黄精、陈皮、首乌藤、羌活、蜂蜡、鹿角胶、桂花、茉莉花,所述赋形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缓释材料、渗透促进剂、粘合剂、填充剂、交联剂、保湿剂、远红外陶瓷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贴膏使用方便、疗效肯定、对皮肤无刺激性、无毒副作用、可快速到达病灶部位,有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涉及。
技术介绍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指喷嚏或咳嗽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渗漏。症状表现为咳嗽、喷嚏、大笑等腹压增加时不自主溢尿。体征是腹压增加时,能观测到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流出压力性尿失禁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疾病,又可以是许多不同疾病中的一个症状,为临床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女性、老人和儿童。据报道,我国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率高达18.9%,6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的发病率上升至30%左右。因约有半数的病人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羞于启齿,求治意识不强,或者因误诊误治而不能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使发病率正呈现进一步增高趋势。压力性尿失禁的病理生理机制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根据目前的研宄,与下列因素有关:膀胱颈及近端尿道下移,尿道粘膜的封闭功能减退,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下降,盆底肌肉及结缔组织功能下降,支配控尿组织结构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中医学无压力性尿失禁病名,依其表现属小便失禁范围。膀胱属六腑之一,主要功能为储藏排泄尿液,其功能的实现有赖于三焦的气化功能。现代中医认为,压力性尿失禁病因总由脏器虚衰、气化不固引起膀胱失约而发病,多与肺、脾、肾三脏相关,尤与肾关系密切。目前国产尿失禁药物主要为化学类仿制药品,西药品种主要集中在酒石酸托特罗定和奥昔布宁两种,长期服用容易产生耐药性,并且这些药物具有一定副作用,肝肾功能不全者不能使用,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弊端。尿失禁复发几率高,目前西医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多为加强功能锻炼,如做肛门及会阴部收缩放松动作、在排尿时有意识地中断排尿以及雌激素替代疗法等,治标不治本,对尿失禁的治疗带来一定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该中药贴剂使用方便、疗效肯定、对皮肤无刺激性、无毒副作用、可快速到达病灶部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中药贴膏,由背衬层、膏药层和防粘层三部分组成,其中,背衬层由远红外陶瓷纤维构成,膏药层包括黏贴层、透气层和药物层,所述药物层由药物部分和赋形剂组成,制成药物层的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组成及其重量份数为:党参10-30份、打碗花5-15份、老君须8-16份、附子10-18份、杜父鱼6_10份、巴戟天8_16份、益智仁6-12份、神曲8-12份、鱼肚3-9份、野黄皮3-7份、桑螵蛸6_12份、背扁黄耆5_10份、炙甘草10-20份、牡蛎5-11份、黄精6-12份、陈皮4_8份、首乌藤5_10份、羌活6_10份、蜂蜡8-14份、鹿角胶10-20份、桂花10-20份、茉莉花15-25份,所述赋形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缓释材料30-50份、渗透促进剂5-15份、粘合剂5-20份、填充剂5_20份、交联剂1_3份、保湿剂20-40份、远红外陶瓷粉10-20份。进一步的,制成药物层的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组成及其重量份数为:党参10份、打碗花5份、老君须8份、附子10份、杜父鱼6份、巴戟天8份、益智仁6份、神曲8份、鱼肚3份、野黄皮3份、桑螵蛸6份、背扁黄耆5份、炙甘草10份、牡蛎5份、黄精6份、陈皮4份、首乌藤5份、羌活6份、蜂蜡8份、鹿角胶10份、桂花10份、茉莉花15份,所述赋形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缓释材料30份、渗透促进剂5份、粘合剂5份、填充剂5份、交联剂I份、保湿剂20份、远红外陶瓷粉10份。进一步的,制成药物层的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组成及其重量份数为:党参20份、打碗花10份、老君须12份、附子14份、杜父鱼8份、巴戟天12份、益智仁9份、神曲10份、鱼肚6份、野黄皮5份、桑螵蛸9份、背扁黄耆8份、炙甘草15份、牡蛎8份、黄精9份、陈皮6份、首乌藤8份、羌活8份、蜂蜡11份、鹿角胶15份、桂花15份、茉莉花20份,所述赋形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缓释材料40份、渗透促进剂10份、粘合剂12份、填充剂12份、交联剂2份、保湿剂30份、远红外陶瓷粉15份。进一步的,制成药物层的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组成及其重量份数为:党参30份、打碗花15份、老君须16份、附子18份、杜父鱼10份、巴戟天16份、益智仁12份、神曲12份、鱼肚9份、野黄皮7份、桑螵蛸12份、背扁黄耆10份、炙甘草20份、牡蛎11份、黄精12份、陈皮8份、首乌藤10份、羌活10份、蜂蜡14份、鹿角胶20份、桂花20份、茉莉花25份,所述赋形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缓释材料50份、渗透促进剂15份、粘合剂20份、填充剂20份、交联剂3份、保湿剂40份、远红外陶瓷粉20份。进一步的,所述缓释材料为医用压敏胶,所述渗透促进剂为冰片、氮酮、油酸、丙二醇、薄荷油、桉叶油、油酸、氮酮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粘合剂为氰基丙烯酸异丁酯,所述填充剂为微粉硅胶,所述交联剂为柠檬酸钠,所述保湿剂为甘油或丙二醇。药理作用:党参:《本草再新》:甘,平,无毒。《中国药典》:归脾、肺经。补中,益气,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懒言短气、四肢无力、食欲不佳、气虚、气津两虚、气血双亏以及血虚萎黄等症。但表证未解而中满邪实的不能用;打碗花:甘、淡,平。根状茎:健脾益气,利尿,调经,止带;用于脾虚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白带,乳汁稀少。花:止痛;外用治牙痛;老君须:辛,平。归肺经。清热凉血,补肾,健脾,化毒。治虚痨久嗽,浮肿,白带,月经不调,瘰疬,疮疥;附子:味辛、甘,性大热。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瘘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杜父鱼:杜父鱼,又叫大头鱼,锯軸,属軸形目,杜父鱼科。味甘,性温,无毒。入脾、胃、肾三经。暖脾温肾、消肿疗疮。治噎膈、疥疮;巴戟天:甘,辛,微温。归肾、肝经。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瘘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瘘软;益智仁:味辛,性温。入心,脾,肾经。温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主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腹中冷育、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白浊、多唾液等症;神曲:甘、辛,温。归脾、胃经。健脾和胃,消食调中。主治饮食积滞,脘腹胀满,食少纳呆;鱼肚:味甘、性平,入肾、肝经。具有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之功效。治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等症;野黄皮:微辛、苦,性温。归肺、肝、肾经。疏风解表,除湿消肿,行气散瘀。主治感冒、麻瘆、哮喘、水肿、胃痛、风湿痹痛、湿瘆、扭挫伤折;桑螵蛸:味甘、咸,性平。归肝、肾经。固精缩尿,补肾助阳。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背扁黄耆:是豆科黄芪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种子入药称沙苑子和潼蒺藜,有补肾固精、清肝明目之效,主治腰膝酸痛、遗精早泄、遗尿、尿频、白带、神经衰弱及视力减退、糖尿病等症;炙甘草:炙甘草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炙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和止痛作用。因此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缓急,润肺,解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中药贴膏,其特征在于,由背衬层、膏药层和防粘层三部分组成,其中,背衬层由远红外陶瓷纤维构成,膏药层包括黏贴层、透气层和药物层,所述药物层由药物部分和赋形剂组成,制成药物层的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组成及其重量份数为:党参10‑30份、打碗花5‑15份、老君须8‑16份、附子10‑18份、杜父鱼6‑10份、巴戟天8‑16份、益智仁6‑12份、神曲8‑12份、鱼肚3‑9份、野黄皮3‑7份、桑螵蛸6‑12份、背扁黄耆5‑10份、炙甘草10‑20份、牡蛎5‑11份、黄精6‑12份、陈皮4‑8份、首乌藤5‑10份、羌活6‑10份、蜂蜡8‑14份、鹿角胶10‑20份、桂花10‑20份、茉莉花15‑25份,所述赋形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缓释材料30‑50份、渗透促进剂5‑15份、粘合剂5‑20份、填充剂5‑20份、交联剂1‑3份、保湿剂20‑40份、远红外陶瓷粉10‑2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芬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