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军专利>正文

一种实现智能存取车辆的车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1643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2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实现智能存取车辆的车库结构,该车库结构包括独立车房,具有多个能容置前述车房的车楼,及与车房配合连接的车辆移动架;所述车房上端设置有挂钩结构,该挂钩结构与前述车辆移动架货叉配合形成车房移动构架;前述车楼为多层结构且每层上具有多个车房容置腔,对应每个车房容置腔的位置车楼上均具有开口,用以车房的存放及取出。本方案采用货叉、移动吊梁、轨道升降结构的结构,且车辆的存取口(进出通道)在一侧可以多口同时进出;本新型设计挂吊式存取,提取方案,用地少、存储多、建设方便、单位面积利用率提高5倍以上;另一方面,本新型与智能控制相结合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备;箱体式可移动车房,对车辆的保护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实现智能存取车辆的车库结构,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车辆存放

技术介绍
现在市面上综合车库已经有些雏形,而现有的综合车库归纳起来有如下不足:1.车辆的运输方式为小车式,升降电梯或类似升降机构不能大范围移动调取车辆,运用效率不高;2.存储位置多为平台设计,即车辆被投放到相应平台后,运输机构撤出,车辆没有响应保护,噪音扰民;3.其他设计多简单堆放功能,缺少相关的安全措施,如防火应对,车辆漏液防护等;4.方案占用面积大单位面积停车量少;5.通道狭窄,车辆进出不方便,容易发生停车或取车拥堵;6.场地利用率不高,且形式单调。由此,本专利技术人考虑对现有的综合型的车辆存取结构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现智能存取车辆的车库结构,其采用与车辆--对应的移动式车房、存放车房的车楼及移动车房的货架配合事项车辆的存放与拿去,进而通过工控电脑、PLC等电控组件配合实现智能,从而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实现智能存取车辆的车库结构,该车库结构包括独立车房,具有多个能容置前述车房的车楼,及与车房配合连接的车辆移动架;所述车辆移动架包括升降架、移动吊梁及移动货叉,所述移动货叉一端与升降架连接用以令货叉上下移动,而所述升降架的顶端与移动吊梁连接并能沿着移动吊梁横向移动;所述车房上端设置有挂钩结构,该挂钩结构与前述货叉配合形成车房移动构架;前述车楼为多层结构且每层上具有多个车房容置腔,对应每个车房容置腔的位置车楼上均具有开口,用以车房的存放及取出。进一步,所述货叉为带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插齿的移动体,其移动与升降机连接形成该货叉的升降机构,实现货叉带动车房的纵向升降,进而实现车房进入车楼或取出;前述移动吊梁为设置有滑轨的吊梁,该移动吊梁其至少一端通过架体固定,所述架体可位于车楼内或/和车楼外,前述升降机顶端与移动吊梁的滑轨配合实现货叉的横向移动,实现车房与车楼对应位置的存放与拿取。进一步,所述车房为箱体结构,其数量为多个,每个车房上均设置有挂钩结构且该车房内能容置一辆车,形成车辆与车房--对应的存放单体结构。进一步,所述挂钩结构为两个平行配列的杆体,每个杆体与货车方向垂直,该杆体向外延伸有多个连接杆,每个连接杆与车房顶端连接,且相邻的连接杆之间具有间距,且该间距与货叉宽度适配,形成货叉与挂钩结构的连接构架,用以实现车房能由车辆移动架带动实现升降、存放及取出。进一步,所述车楼为矩形体或圆形体,所述车楼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进一步,所述车楼每一层具有多个车房容置腔,且每个车房容置腔的一侧车辆存取口,从而形成多口同时进出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优点:本方案采用货叉+移动吊梁+轨道升降机构,且车辆的存取口(进出通道)在一侧可以多口同时进出;本新型设计挂吊式存取,提取方案,用地少、存储多、建设方便、单位面积利用率提高5倍以上;另一方面,本新型与智能控制相结合的技术设备;箱体式可移动车房,对车辆的保护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所述停车楼为矩形且数量为一个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所述停车楼为矩形且数量为两个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所述停车楼为圆柱型且数量为一个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延伸出的家用车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侧视图;图9是本技术中所述车房上挂钩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一种实现智能存取车辆的车库结构,该车库结构包括独立车房1,具有多个能容置前述车房的车楼2,及与车房配合连接的车辆移动架3 ;所述车辆移动架3包括升降架31、移动吊梁32及移动货叉33,所述货叉33为带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插齿的移动体,其移动与升降机31连接形成该货叉的升降机构,实现货叉带动车房的纵向升降,进而实现车房I与车辆A开入或驶出车楼2;前述移动吊梁32为设置有滑轨的吊梁,该移动吊梁32其至少一端通过架体34固定,所述架体34可位于车楼内或/和车楼夕卜,前述升降机31顶端与移动吊梁32的滑轨配合实现货叉33的横向移动,实现车房I与车楼对2应位置的存放与拿取。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前述车房I为箱体结构,其数量为多个,每个车房I上均设置有挂钩结构4 (如图9所示)且该车房内能容置一辆车A,形成车辆A与车房I 一一对应的存放单体结构。挂钩结构4为两个平行配列的的杆体,每个杆体与货车方向垂直,该杆体向外延伸有多个连接杆,每个连接杆与车房顶端连接,且相邻的连接杆之间具有间距,且该间距与货叉33宽度适配,形成货叉33与挂钩结构4的连接构架,用以实现车房I能由车辆A移动架带动实现升降、存放及取出。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前述车楼2为矩形体且数量为一个(即为单排车楼)时,该车楼2为型材组成的矩形架体,其为多层,每层具有多个能容置车房的空间,形成车房存放结构;前述架体34 —端与地面上的滑轨5配合并支撑着移动吊梁32的一端,该移动吊梁32的另一端能与车楼2上的滑轨配合连接。在车辆A驶入车房I内,货叉33与挂钩结构4配合将车房提I升并送往至车楼2上的对应位置上;在车楼距离地面最近一层为车辆的进出通道B。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前述车楼2为矩形体且数量为两个(即为双排车辆)时,两个车楼2相对设置,而与移动吊梁32两端连接的架体分别位于两个车楼2内形成移动吊梁架设在两个车楼2顶端的构架;进而升降机31、货叉33及车房I位于两个车楼2之间,其中一个车楼2的一层具有为两侧开门的通体,形成车辆进出通道B。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前述车楼2为圆柱形,具体为中央设置有圆形柱6,该圆形柱6周侧设置多个车楼单体;当车楼2为圆柱形其移动吊梁32 —端与圆形柱6连接,且圆形柱6相对多个车楼单体能相对旋转,前述移动吊梁32另一端与架体34连接且其上连接有升降机31,升降机31上连接有货叉33,所述货叉33通过车房I上的挂钩结构4与其相连,其中所述架体34安装在滑轨5上,从而实现去车辆A的存取;车楼距离地面最近一层为车辆的进出通道B。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根据上述内容延伸出家用车库结构,该结构包括车辆移动架3中的升降机31及货叉33,及车房I,但所述升降机31为下方呈三角形支撑架的框架,而所述货叉33同样与该升降机31连接并形成上下移动结构,所述货叉33与车房I固定连接,形成能架设在空中的停车结构,进而该车房I下方同样可停放车辆,用以大多家用多辆车存放结构。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前述的车库结构中均采用PLC电控实现对车辆移动架3、车房I等等设备进行控制,从而将车辆A停入车房1-将车房放置入停车楼2内的停车流程,及相应的取车流程;其中车辆A的停入是否到位可在车房I内增架探测器的设置,从而能有效并快捷的判断车辆A是否停到位,同时在停车楼2对应位置设立该车辆A停放后的取车凭证,如电子码、二维码或者指纹等等,从而有效确保车辆的拿取准确。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主权项】1.一种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现智能存取车辆的车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车库结构包括独立车房,具有多个能容置前述车房的车楼,及与车房配合连接的车辆移动架;所述车辆移动架包括升降架、移动吊梁及移动货叉,所述移动货叉一端与升降架连接用以令货叉上下移动,而所述升降架的顶端与移动吊梁连接并能沿着移动吊梁横向移动;所述车房上端设置有挂钩结构,该挂钩结构与前述货叉配合形成车房移动构架;前述车楼为多层结构且每层上具有多个车房容置腔,对应每个车房容置腔的位置车楼上均具有开口,用以车房的存放及取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衍轼杨鸿武李军王同喜
申请(专利权)人:李军王同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