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维汉专利>正文

一种预混气流喷嘴互通与送风气流曲径流动的均流热风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0994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1 0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预混气流喷嘴互通与送风气流曲径流动的均流热风炉,燃烧室墙体和燃烧器墙体连接,燃烧器墙体支撑在蓄热室墙体上,蓄热室墙体上部和中部插入燃烧器,燃烧器墙体上的煤气和空气进气管接煤气与空气分配环道,煤气和空气分配环道上的煤气与空气主喷嘴连通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顶部有预混气流调节喷口,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上有连通通道,燃烧室墙体上有热风出口管,蓄热室墙体下部砌筑在炉底上,炉底上的支撑柱上有铸铁炉箅子,铸铁炉箅子上有蓄热体,铸铁炉箅子下部的蓄热室墙体上有烟气出口管和冷风进口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高效、高热强度与高送风温度,节省燃料、降低废气温度与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混气流喷嘴互通与送风气流曲径流动的均流热风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风炉,特别是用于为热利用设备提供高温鼓风的一种预混气流喷嘴互通与送风气流曲径流动的均流热风炉。
技术介绍
当前,热风炉从节能降耗上考虑要求在燃烧低热值高炉煤气下获得高性能和高风温,而最终达到高效、节能、环保、增产的目的。为此,在热风炉中必须实现优化的燃烧过程与强化的传热过程相结合炉内过程。这就涉及到燃烧装置的结构、蓄热体结构与布置、以及气流流场的组织。纵观目前使用的各种高炉热风炉,其气体燃烧装置均以煤气与空气混合、预混气预热而着火燃烧为主。此种燃烧器虽能克服现存的气流混合不均、燃烧不完全、燃烧室空间大、燃烧器结构复杂等问题。但主要问题是燃烧室与蓄热室中的气流组织常常安排(或组织)不当(流速选择、气流分配与控制、旋流与回流状态的应用等),导致燃烧室中燃烧气流特征难以控制、气流不易稳定且燃烧强度低,进而引起蓄热室中温度与气流速度分布的不均匀,从而降低传热效果与蓄热体的利用率,且不易获取高风温。此外,在蓄热体的结构与布置均难以按照流场结构和负荷状态选取与设计,从而更是整体影响到热风炉的性能和实际的使用效果。因此,在对热风炉的燃烧、传热传质、与流体流动的理论及其应用技术逐步掌握的基础上,结合冶金及化工行业对热工艺气体和稳定高风温的需求,以及国家对高效、节能与环保的高度重视,热风炉领域的技术创新已经呈现出活跃的态势,表现在热风炉的技术专利技术更加注重燃烧室与蓄热室结构、燃烧器气流混合结构、以及蓄热体结构的细节上的改进,并力求通过热风炉整体结构的改进而实现气流流场的均匀分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混气流喷嘴互通与送风气流曲径流动的均流热风炉,可有效解决煤气与空气混合速率低、混合不均匀,燃烧强度低、燃烧温度低、燃烧不完全、以及在送风过程中蓄热体中气流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燃烧室墙体、燃烧室、热风出口管,燃烧器墙体、煤气进气管、空气进气管、煤气分配环道、空气分配环道、煤气主喷嘴、空气主喷嘴、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与其上的预混气流调节喷口,燃烧室墙体为顶部的半球形拱顶和半球形拱顶下部的圆筒体同轴相连接构成,燃烧室墙体和下部的圆筒状的燃烧器墙体同轴连接,燃烧器墙体的下端经托圈支撑在蓄热室墙体的外壁上,燃烧室墙体内为燃烧室,燃烧器墙体内为燃烧器,蓄热室墙体内为蓄热室,蓄热室墙体的上部和中部呈收缩状插入燃烧器,与燃烧器墙体的内壁呈可滑移状同轴相连,燃烧器墙体上垂直其轴线上下对应布置有煤气进气管和空气进气管,煤气进气管和空气进气管分别垂直连接砌筑在燃烧器墙体内的煤气分配环道与空气分配环道,煤气分配环道在空气分配环道的上方,煤气分配环道内侧环墙的下部环形均布有多个煤气主喷嘴,煤气主喷嘴水平径向连通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沿燃烧器墙体周向垂直向上均布在燃烧器墙体内,空气分配环道内侧环墙的上部环形均布有多个空气主喷嘴,空气主喷嘴呈水平转折向上的结构接通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的底部,与煤气主喷嘴在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内呈垂直对冲状,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的顶部有与燃烧室连通的外侧径向壁面向内倾斜与一侧周向壁面的向内倾斜的预混气流调节喷口,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的周向壁面上,从上到下均布有多个让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之间相互连通的连通通道,燃烧室墙体上有与燃烧室相通的热风出口管,蓄热室墙体下部砌筑在炉底上,炉底上设置支撑炉箅子的瓦片状(即横截面为弧形)的支撑柱,支撑柱上有圆形呈平面状的铸铁炉箅子,铸铁炉箅子上有从下到上堆砌至燃烧室内的蓄热体,铸铁炉箅子下部的蓄热室墙体与炉底围成的内部空间为冷风室,铸铁炉箅子下部的蓄热室墙体上有烟气出口管和冷风进口管。本专利技术是在现有热风炉炉型结构基础上改进与创新的一种炉型。由于是采用了煤气与空气喷嘴相互间正交预混合,且采取了预混气流间互通和喷嘴出口控制以实现周向气流均匀分布,以及将预混气流出口调节喷口轴向倾斜设置用以形成弱旋流流场,能方便地调节径向气流分布,因而在上述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均混均流的预混燃烧方式。在该专利技术中利用了热风炉的预混气流燃烧室中回流自预热燃烧的特性,以及结合蓄热体中强化燃烧技术(应用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同时充分利用燃烧室中上喷气流折返回流对气流均匀性的调节作用,以及配合采用套筒格子砖在燃烧室的堆砌,进一步实现蓄热体中的气流分布的均匀性。此外,利用炉箅子支柱的扇形截面的圆周向排列也能有效调节烟气出口和冷风进口的气流在冷风室截面上分布的均匀性。因此,该热风炉能有效实现热风炉燃烧装置的均匀而分步骤的混合与均匀而高强度的稳定燃烧,借助蓄热室顶部(燃烧室中)套筒格子砖的堆砌以及其下的格子砖的应用,进一步促使气流的均匀分布,极大地强化其传热均匀性与提高其热利用率。此外,合理的结构设计与砌筑材料的合理选择,有效保证了热风炉在安全与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实现热风炉的高效、高热强度与高送风温度,继而达到节省燃料、节约投资、降低废气温度与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的良好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A截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B截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C-C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燃烧室墙体1a、燃烧室2、热风出口管13,燃烧器墙体1b、煤气进气管4、空气进气管3、煤气分配环道6、空气分配环道5、煤气主喷嘴8、空气主喷嘴7、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10与其上的预混气流调节喷口10a,燃烧室墙体1a为顶部的半球形拱顶和半球形拱顶下部的圆筒体同轴相连接构成,燃烧室墙体1a和下部的圆筒状的燃烧器墙体1b同轴连接,燃烧器墙体1b的下端经托圈18支撑在蓄热室墙体1c的外壁上,燃烧室墙体1a内为燃烧室2,燃烧器墙体1b内为燃烧器,蓄热室墙体1c内为蓄热室,蓄热室墙体1c的上部和中部呈收缩状插入燃烧器,与燃烧器墙体1b的内壁呈可滑移状同轴相连,燃烧器墙体1b上垂直其轴线上下对应布置有煤气进气管4和空气进气管3,煤气进气管4和空气进气管3分别垂直连接砌筑在燃烧器墙体内的煤气分配环道6与空气分配环道5,煤气分配环道6在空气分配环道5的上方,煤气分配环道6内侧环墙的下部环形均布有多个煤气主喷嘴8,煤气主喷嘴水平径向连通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10,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沿燃烧器墙体周向垂直向上均布在燃烧器墙体内,空气分配环道5内侧环墙的上部环形均布有多个空气主喷嘴7,空气主喷嘴7呈水平转折向上的结构接通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10的底部,与煤气主喷嘴8在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10内呈垂直对冲状,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10的顶部有与燃烧室连通的外侧径向壁面向内倾斜与一侧周向壁面的向内倾斜的预混气流调节喷口10a,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10的周向壁面上,从上到下均布有多个让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10之间相互连通的连通通道9,燃烧室墙体1a上有与燃烧室2相通的热风出口管13,蓄热室墙体1c下部砌筑在炉底1d上,炉底1d上设置支撑炉箅子的瓦片状(即横截面为弧形)的支撑柱14b,支撑柱14b上有圆形呈平面状的铸铁炉箅子14a,铸铁炉箅子14a上有从下到上堆砌至燃烧室内的蓄热体,铸铁炉箅子下部的蓄热室墙体1c与炉底1d围成的内部空间为冷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预混气流喷嘴互通与送风气流曲径流动的均流热风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混气流喷嘴互通与送风气流曲径流动的均流热风炉,包括燃烧室墙体(1a)、燃烧室(2)、热风出口管(13),燃烧器墙体(1b)、煤气进气管(4)、空气进气管(3)、煤气分配环道(6)、空气分配环道(5)、煤气主喷嘴(8)、空气主喷嘴(7)、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10)与其上的预混气流调节喷口(10a),其特征在于,燃烧室墙体(1a)为顶部的半球形拱顶和半球形拱顶下部的圆筒体同轴相连接构成,燃烧室墙体(1a)和下部的圆筒状的燃烧器墙体(1b)同轴连接,燃烧器墙体(1b)的下端经托圈(18)支撑在蓄热室墙体(1c)的外壁上,燃烧室墙体(1a)内为燃烧室(2),燃烧器墙体(1b)内为燃烧器,蓄热室墙体(1c)内为蓄热室,蓄热室墙体(1c)的上部和中部呈收缩状插入燃烧器,与燃烧器墙体(1b)的内壁呈可滑移状同轴相连,燃烧器墙体(1b)上垂直其轴线上下对应布置有煤气进气管(4)和空气进气管(3),煤气进气管(4)和空气进气管(3)分别垂直连接砌筑在燃烧器墙体内的煤气分配环道(6)与空气分配环道(5),煤气分配环道(6)在空气分配环道(5)的上方,煤气分配环道(6)内侧环墙的下部环形均布有多个煤气主喷嘴(8),煤气主喷嘴水平径向连通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10),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沿燃烧器墙体周向垂直向上均布在燃烧器墙体内,空气分配环道(5)内侧环墙的上部环形均布有多个空气主喷嘴(7),空气主喷嘴(7)呈水平转折向上的结构接通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10)的底部,与煤气主喷嘴(8)在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10)内呈垂直对冲状,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10)的顶部有与燃烧室连通的外侧径向壁面向内倾斜与一侧周向壁面的向内倾斜的预混气流调节喷口(10a),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10)的周向壁面上,从上到下均布有多个让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10)之间相互连通的连通通道(9),燃烧室墙体(1a)上有与燃烧室(2)相通的热风出口管(13),蓄热室墙体(1c)下部砌筑在炉底(1d)上,炉底(1d)上设置支撑炉箅子的瓦片状的支撑柱(14b),支撑柱(14b)上有圆形呈平面状的铸铁炉箅子(14a),铸铁炉箅子(14a)上有从下到上堆砌至燃烧室内的蓄热体,铸铁炉箅子下部的蓄热室墙体(1c)与炉底(1d)围成的内部空间为冷风室(15),铸铁炉箅子(14a)下部的蓄热室墙体(1c)上有烟气出口管(16)和冷风进口管(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混气流喷嘴互通与送风气流曲径流动的均流热风炉,包括燃烧室墙体(1a)、燃烧室(2)、热风出口管(13),燃烧器墙体(1b)、煤气进气管(4)、空气进气管(3)、煤气分配环道(6)、空气分配环道(5)、煤气主喷嘴(8)、空气主喷嘴(7)、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10)与其上的预混气流调节喷口(10a),其特征在于,燃烧室墙体(1a)为顶部的半球形拱顶和半球形拱顶下部的圆筒体同轴相连接构成,燃烧室墙体(1a)和下部的圆筒状的燃烧器墙体(1b)同轴连接,燃烧器墙体(1b)的下端经托圈(18)支撑在蓄热室墙体(1c)的外壁上,燃烧室墙体(1a)内为燃烧室(2),燃烧器墙体(1b)内为燃烧器,蓄热室墙体(1c)内为蓄热室,蓄热室墙体(1c)的上部和中部呈收缩状插入燃烧器,与燃烧器墙体(1b)的内壁呈可滑移状同轴相连,燃烧器墙体(1b)上垂直其轴线上下对应布置有煤气进气管(4)和空气进气管(3),煤气进气管(4)和空气进气管(3)分别垂直连接砌筑在燃烧器墙体内的煤气分配环道(6)与空气分配环道(5),煤气分配环道(6)在空气分配环道(5)的上方,煤气分配环道(6)内侧环墙的下部环形均布有多个煤气主喷嘴(8),煤气主喷嘴水平径向连通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10),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沿燃烧器墙体周向垂直向上均布在燃烧器墙体内,空气分配环道(5)内侧环墙的上部环形均布有多个空气主喷嘴(7),空气主喷嘴(7)呈水平转折向上的结构接通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10)的底部,与煤气主喷嘴(8)在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10)内呈垂直对冲状,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10)的顶部有与燃烧室连通的外侧径向壁面向内倾斜与一侧周向壁面的向内倾斜的预混气流调节喷口(10a),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10)的周向壁面上,从上到下均布有多个让气流预混合喷嘴通道(10)之间相互连通的连通通道(9),燃烧室墙体(1a)上有与燃烧室(2)相通的热风出口管(13),蓄热室墙体(1c)下部砌筑在炉底(1d)上,炉底(1d)上设置支撑炉箅子的瓦片状的支撑柱(14b),支撑柱(14b)上有圆形呈平面状的铸铁炉箅子(14a),铸铁炉箅子(14a)上有从下到上堆砌至燃烧室内的蓄热体,铸铁炉箅子下部的蓄热室墙体(1c)与炉底(1d)围成的内部空间为冷风室(15),铸铁炉箅子(14a)下部的蓄热室墙体(1c)上有烟气出口管(16)和冷风进口管(17);所述的预混气流调节喷口(10a)外侧径向壁面向内的倾斜角为10°~30°,一侧周向壁面的向内倾斜角为10°~4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混气流喷嘴互通与送风气流曲径流动的均流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墙体(1a)和燃烧器墙体(1b)为金属外壳内壁上砌筑耐高温1300℃~1500℃的耐火村料层构成,耐高温的耐火村料层由抗热震性强的红柱石高铝砖或堇青石-莫来石砖构成的内层、轻质耐火村料构成的外层,以及外层外面的陶瓷纤维棉与喷涂层自内向外组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维汉陈云鹤杨海涛张佳鹏
申请(专利权)人:陈维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