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后搁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0946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搁脚,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脚蹬,在第一、二支撑杆的顶端均设有安装支耳,且第二支撑杆的底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杆的杆身上,所述脚蹬位于第一支撑杆的下方,脚蹬的内端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撑杆的底部连接,在螺栓的螺头与脚蹬之间设有处于常压缩状态的弹性体,所述脚蹬由该弹性体顶压在第一支撑杆的端面上,并且脚蹬能在安装螺栓的法向平面内绕螺栓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脚蹬安装牢固,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松动及外端变形倾斜,有效消除了摩托车行驶过程中因振动而产生的异响,其使用效果和乘车舒适性均有保障,与背景技术相比,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能防止搭乘者的脚跟伸入后轮中,有效保证了乘车安全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摩托车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摩托车后搁脚。技术背景通用的摩托车后搁脚由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脚蹬、脚蹬安装盒和定 位块构成。在第一、二支撑杆的顶部具有安装支耳,第二支撑杆的底端焊接在 第一支撑杆的杆身上,第二支撑杆的下端焊接脚蹬安装盒,脚蹬的内端位于脚 蹬安装盒中,并通过销子和弹簧与脚蹬安装盒连接,在人工外力及弹簧的作用 下,脚蹬能在垂直平面内绕销子转动,具有收折和打开两种状态。当不需要脚 蹬时,脚蹬与车身贴靠,处于收折状态当需要脚蹬时,用手扳动脚蹬,使其 绕销子向下旋转90度后与车身垂直,脚蹬处于打开状态,以供搭乘者的脚部搁 置其上。定位块安装在脚蹬安装盒内,在收折或打开状态时对脚蹬定位。现有 结构的摩托车后搁脚存在以下不足1、 脚蹬连接不牢固,特别是在使用时间较长后,脚蹬销轴与孔磨损容易发 生松动,在摩托车行驶的过程中因振动会产生异响。2、 在长期受力的作用下,脚蹬的外端易向下发生倾斜,使得使用效果变差, 搭乘者的舒适感降低。3、 搭乘者的脚跟部分在整车振动的作用下容易伸入后轮中,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脚蹬连接牢固、使用效果有 保障的摩托车后搁脚。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托车后搁脚,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 支撑杆和脚蹬,在第一、二支撑杆的顶端均设有安装支耳,且第二支撑杆的底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杆的杆身上,其关键在于所述脚蹬位于第一支撑杆的下方, 脚蹬的内端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撑杆的底部连接,在螺栓的螺头与脚蹬之间设有 处于常压縮状态的弹性体,所述脚蹬由该弹性体顶压在第一支撑杆的端面上, 并且脚蹬能在安装螺栓的法向平面内绕螺栓转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由于脚蹬采用螺栓与第一支撑杆连接,且脚蹬由弹性 体顶压在第一支撑杆的端面上,脚蹬不易发生松动,消除了摩托车行驶过程中 因振动而产生的异响,即使在长期受力的状态下,脚蹬的外端也不会发生倾斜, 使用效果和乘车舒适性均有保障。弹性体处于常压縮状态,弹性体能够确保脚 蹬始终与第一支撑杆的底部紧贴,但又不影响脚蹬在安装螺栓法向平面内绕螺 栓旋转。当用手扳动脚蹬旋转到与车身垂直时,脚蹬处于打开状态,可供搭乘 者的脚部搁置其上;当不需要脚蹬时,用手扳动脚蹬使之绕螺栓旋转约90度, 此时脚蹬与车身贴靠,处于收折状态。并且在弹性体的作用下,脚蹬能够停留 在打开状态与收折状态之间的任意角度位置。在上述弹性体与脚蹬之间以及脚蹬与第一支撑杆之间的螺栓上均套装有垫 圈。垫圈能够保障弹性体与脚蹬之间以及脚蹬与第一支撑杆之间保持弹性接触, 防止脚蹬绕螺栓旋转时相邻部件之间发生磨损及产生异响。为了保证弹性体弹力适中且经济耐用,上述弹性体为活套在螺栓上的两圈 弹垫。同样地,上述弹性体也可以为活套在螺栓上的碟形弹簧。上述第二支撑杆下部的外侧面焊接有挡板,在该挡板上开有减重孔。当脚 蹬处于打开状态时,挡板位于搭乘者的脚跟部分与后轮之间,有效防止了搭乘 者脚跟伸入后轮中,大大提高了乘车安全性。在上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焊接有定位块,该定位块和第二支撑杆分居在第一支撑杆的两侧;所述脚蹬内端的端部倾斜向上形成有限位凸台,在脚蹬绕螺 栓转动时,第二支撑杆下端的杆身和定位块分别对限位凸台定位。用手扳动脚 蹬从收折状态向打开状态转换,当脚蹬在法向平面内旋转到与车身垂直时,脚 蹬的限位凸台正好与第二支撑杆下端的杆身贴靠并由第二支撑杆周向限位,以 防止因用力过大而使脚蹬转向过度;用手扳动脚蹬从打开状态向收折状态转换, 当脚蹬在法向平面内旋转到与车身贴靠时,脚蹬的限位凸台正好与定位块接触 并由该定位块周向限位,也有效防止了脚蹬转向过度,这样脚蹬在收折状态与 打开状态之间转换时更加快捷、方便。有益效果本技术中脚蹬安装牢固,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松动及 外端变形倾斜,有效消除了摩托车行驶过程中因振动而产生的异响,其使用效 果和乘车舒适性均有保障,与
技术介绍
相比,使用寿命也大大延长。同时,本 技术还能防止搭乘者的脚跟伸入后轮中,,有效保证了乘车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也是脚蹬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脚蹬处于收折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剖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l、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由第一支撑杆l、第二支撑杆2、脚 蹬3、螺栓5、弹性体6、垫圈7、挡板8和定位块9等部件构成。在第一、二 支撑杆1、 2的顶端均一体形成有带安装孔的安装支耳4,以供将本技术悬 挂固定在车身上。第二支撑杆2的底端焊接在第一支撑杆1下端的杆身上,使 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从正面看近似于"U"形。在第二支撑杆2下部拐 角处的外侧面焊接有向外侧斜下方延伸的挡板8,以防止搭乘者的脚跟伸入后轮 中,该挡板8上开有减重孔8a。在第一支撑杆1的下端焊接有定位块9,该定 位块9和第二支撑杆2分居在第一支撑杆1的两侧。第一支撑杆1的底面向上 开设有螺孔,脚蹬3位于第一支撑杆1的下方,螺栓5从下向上从脚蹬3内端 的过孔中穿过并伸入第一支撑杆1底面的螺孔中,将脚蹬3和第一支撑杆1连 接在一起。脚蹬3内端的端部倾斜向上形成有限位凸台3a,在脚蹬3绕螺栓5 转动时,第二支撑杆2下端的杆身和定位块9分别对限位凸台3a定位。从图3中可进一步看出,在脚蹬3上下两侧的螺栓5上均套装有垫圈7,其 中脚蹬3下方的垫圈7与螺栓5的螺头之间设有处于常压縮状态的弹性体6,脚 蹬3以及其上方的垫圈7在弹性体6的弹力作用下与第一支撑杆1的端面紧贴。 弹性体6可以是活套在螺栓5上的两圈弹垫,也可以是活套在螺栓5上的碟形 弹簧或其它等同的部件,只要能使脚蹬3始终与第一支撑杆1紧贴并不影响脚 蹬3在水平面内绕螺栓5转动即可。本实施例中,弹性体6采用两圈弹垫。本技术是这样工作的当用手扳动脚蹬3旋转到与车身垂直时(如图1 所示),脚蹬3的限位凸台3a正好与第二支撑杆2下端的杆身贴靠并由第二支 撑杆2周向限位,此时脚蹬3处于打开状态,可供搭乘者的脚部搁置其上;当不需要脚蹬3时,用手扳动脚蹬3使之在法向平面内绕螺栓5顺时针旋转约90 度,此时脚蹬3与车身贴靠,脚蹬3的限位凸台3a正好与定位块9接触并由该 定位块9周向限位,使脚蹬3处于收折状态。并且在弹性体的作用下,脚蹬3 能够停留在打开状态与收折状态之间的任意角度位置。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后搁脚,包括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和脚蹬(3),在第一、二支撑杆(1、2)的顶端均设有安装支耳(4),且第二支撑杆(2)的底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杆(1)的杆身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3)位于第一支撑杆(1)的下方,脚蹬(3)的内端通过螺栓(5)与第一支撑杆(1)的底部连接,在螺栓(5)的螺头与脚蹬(3)之间设有处于常压缩状态的弹性体(6),所述脚蹬(3)由该弹性体(6)顶压在第一支撑杆(1)的端面上,并且脚蹬(3)能在安装螺栓的法向平面内绕螺栓(5)转动。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摩托车后搁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体(6) 与脚蹬(3)之间以及脚蹬(3)与第一支撑杆(1)之间的蠊栓(5)上均套装 有垫圈(7)。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后搁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后搁脚,包括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和脚蹬(3),在第一、二支撑杆(1、2)的顶端均设有安装支耳(4),且第二支撑杆(2)的底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杆(1)的杆身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3)位于第一支撑杆(1)的下方,脚蹬(3)的内端通过螺栓(5)与第一支撑杆(1)的底部连接,在螺栓(5)的螺头与脚蹬(3)之间设有处于常压缩状态的弹性体(6),所述脚蹬(3)由该弹性体(6)顶压在第一支撑杆(1)的端面上,并且脚蹬(3)能在安装螺栓的法向平面内绕螺栓(5)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明善夏先明董向阳何国蓉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